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宝100 第3卷

国宝100 第3卷

  • 字数: 23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149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有知识、有历史、有情义,带给你重量的审美提高,京味幽默的国宝传奇,听得懂的鉴宝秘诀! ·马未都同名热播音频节目图书版,100件很好国宝、上千张精美插图——说得热闹,也要看得通透! ·部分章节加入视频二维码,扫码即可免费观看马未都《国宝100》部分视频,感受马爷用评书风格演绎的国宝故事。
内容简介
用文物讲述历史,是了解历史的一种特殊欣赏方式。《国宝100》中,马未都从全世界的博物馆中遴选出100件中国文物,详细讲述。本套书共包括4本,分别涉及青铜、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书、碑帖、绘画。它们有的得到无数赞誉,被国内精心收藏,有的在历史变故中辗转定居异国他乡。本书收录了战国曾侯乙编钟、战国商鞅方升、西汉长信宫灯、北宋李公麟《五马图》、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西晋陆机《平复帖》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1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作者简介
马未都,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馆长,拥有500万粉丝的超级畅销书作家。曾出版《马说陶瓷》《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茶当酒集》《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都嘟》等各类专著十余种。 电视时代,作为《百家讲坛》主讲人家喻户晓,广西卫视为他量身打造的《收藏马未都》热播九年。 互联网时代,音频课程《国宝100》,个人脱口秀《都嘟》《观复嘟嘟》所有渠道播放近20亿次。
目录
055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001
056西汉·长信宫灯/017
057南朝·鎏金铜大势至菩萨立像/031
058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043
059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059
060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枕赋”铭长方形枕/069
061战国·错金银狩猎纹铜镜/083
062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净水碗及托/093
063战国·商鞅方升/107
064西汉·金马/119
065唐·黑石号沉船长沙窑碗/131
066辽·三彩罗汉像/145
067西周·裘卫四器/157
068五代·董源(传)《溪岸图》/169
069西晋·陆机《平复帖》/187
070北宋·李公麟《五马图》/203
071战国·曾侯乙编钟/217
072西汉·龟山汉墓、龟钮银印/231
073北魏·石雕释迦牟尼佛与二胁侍菩萨像/243
074清雍正·粉彩福寿双全八桃纹橄榄瓶/253
075西周·晋侯稣钟/265
参考书目/279
摘要
     故事得从乾隆年间讲起。 乾隆皇帝过了六十岁之后,心态开始放缓(图1)。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时候,他六十一岁,有一天突然提出来,想看看好久没见的定瓷娃娃凉枕。为什么他提出要看看这凉枕呢?人老了,有点贪凉,喜欢那种凉飕飕的感觉。这感觉年轻人是不知道的,年轻人出门穿得少,一进屋就怕冷了;老年人呢,出门穿得厚,进门以后也穿得厚,所以他老说这屋里太燥、太热。 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在其三十六年、三十八年、三十九年、四十年,先后四次命人将孩儿枕拿出来看。当时他还下令为凉枕配制木座、锦垫。这里需要说明,我们说的这定瓷娃娃凉枕,可不止一件。目前已知的,共三件,两件上头有字,都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没字的,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2)。 关于瓷枕的好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里是这样记载的:“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读细书。”这意思是说,你总枕这瓷枕头,清心明目,对眼睛好,老的时候不花眼。 过去的人讲养生之道是这么说的:头寒脚暖八分饱。现在我告诉你,“头寒脚暖七分饱”就行了,吃八分饱就吃多了。 乾隆皇帝多次提出看的这定瓷娃娃凉枕,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叫“定窑白釉孩儿枕”。 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写诗。在他四万多首御制诗中,咏颂各类艺术品的,大概有三千多首;咏瓷器的,大概两三百首。他尤其热衷赞咏五大名窑,其中咏定窑的,就占了三四十首。乾隆对他特别喜欢的器物,会反复作诗。就像这定窑白釉孩儿枕,他前后写过四首诗,其中一首,是乾隆三十八年所作,名为“咏定窑睡孩儿枕”: 北定出精陶,曲肱代枕高。 锦绷围处妥,绣榻卧还牢。 彼此同一梦,蝶庄且自豪。 警眠常送响,底用掷蕺劳。 ——乾隆癸巳春闰御题 这诗的第二旬“曲肱代枕高”,就开始用典了。《论语》名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意思就是说:我每天只要吃点儿粗粮,喝点儿水,把手臂当枕头枕着休息,乐趣就在其中了。如果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于我就像浮云一样。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就是我不在乎生活的清苦,但求无愧于心,只要有自然的快乐,就能生活得很惬意满足了。 其实不只是古人,我们现在也经常“曲肱而枕之”。比如你在火车站候车,或在公园的长椅上躺着,直接枕着胳膊就睡着了。当然,这事儿有点不雅,也不文明,但说明“曲肱”好用,每个人随身都带一枕头。 这诗中还有一句,叫“彼此同一梦”。这有意思,就是说我跟孩儿枕上的这个小孩儿一起做梦。 “警眠常送响,底用掷籖劳。”这里用的是“司马光圆木警枕”的典故。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睡得太沉,就截了一块圆木做枕头,两头坠以小铃铛。枕着这圆木睡着了,一翻身,它一滚动,这小铃铛“当啷”就响了,自个儿也就惊醒了。这是告诫自己要珍惜时光,不要昏睡。 我们这回说的定窑白釉孩儿枕是空心的,你要是晃动它,它里头会发出声响。因为制作它时无意,也可能有意,放进去一块儿半块儿泥,烧制以后,泥块变硬,一晃它就出声了。乾隆把这个偶然现象,当成刻意为之,认为它是警枕,所以说它是“警眠常送响”。 这首诗写完以后,乾隆皇帝挑了一件优选的孩儿枕,命人把这诗直接刻这枕头底下了(图3)。 这一年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所以这首诗已经在这枕头上待了近两百五十年。这件刻有御题诗的枕头,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两件有文字的孩儿枕中的一件。另一件的字不是刻上去的,是用墨书写上去的,文字写得不算太规整,内容是“二百四十九号土定瓷娃娃一件”,这应该就是后来的一个编号(图4)。 台北故宫博物院对于这类文物的定名和大陆还是有些区别的,台北定的是“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大陆的定名是“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我觉得大陆的定名更准确一些,因为婴儿只会爬,还不能走,但这小孩儿看着都有五六岁了,不能叫婴儿了。 瓷枕的历史,能上溯至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隋朝。开始时,作为陪葬的明器居多。唐代的瓷枕个头儿都很小,俗称“脉枕”。观复博物馆里就有好几个唐代脉枕,绿釉的、黄釉的、绞胎的,很多品种都有,你们都可以来看(图5)。之后逐渐发展,瓷枕的个头儿也由小到大,但这不绝对。到了宋代,瓷枕发展到了高峰,无论器型上还是装饰手法上,发展都突飞猛进。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