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永远的新青年 陈独秀与五四学人

永远的新青年 陈独秀与五四学人

  • 字数: 2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石钟扬,石霁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163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青年》是近代中国“天下第一刊”,本书围绕《新青年》的创刊、编辑、出版等事宜,讲述了陈独秀与苏曼殊、蔡元培、胡适、鲁迅、傅斯年、章士钊、台静农以及《新青年》的众多作者、读者之间的往还酬酢,为我们展现了近代中国思想革命的发端,以及《新青年》对五四学人的巨大影响和对五四运动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石钟扬,南京财经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陈独秀研究会会员。在海峡两岸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人性的倒影》《文人陈独秀》《五四三人行》《江上几峰青——寻找手迹中的陈独秀》等。
目录
序言“永远的新青年”,不朽!
永远的《新青年》——陈独秀与“天下第一刊”《新青年》
首举义旗之急先锋——陈独秀与“我的朋友”胡适之
谁是“五四”时代的狂人——陈独秀与《狂人日记》及鲁迅
他是怎么加盟《新青年》团队的——陈独秀与“苦雨斋”主周作人
独秀精神的青春版——陈独秀与学生领袖傅斯年
“五四运动”之大护法——陈独秀与北大校长蔡元培
“老章又反叛了”——陈独秀与“老虎总长”章士钊
新文化运动之先声——陈独秀与诗僧苏曼殊
新文化运动之余韵——陈独秀与同乡后学台静农
附录主要参考与引用书目
自跋答河东狮说
摘要
     《新青年》杂志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现传本渐稀,得此重印本,使研讨吾国人最近思想变迁有所依据。甚可喜也。山美国有名华裔学者周策纵有云: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以前的一切,似乎都汇集于此,彼此激荡奔腾;以后的一切,似乎都由此生发,造成了种种历史的巨变……② 而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实为那“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的标志。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是从《新青年》这块圣地里走出来的。 《狂人日记》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并首次署上尔后成为中国现代小说象征的笔名——鲁迅。与《狂人日记》同期发表的,还有鲁迅的三首新诗《梦》《爱之神》《桃花》(署名“唐俟”)。两者相加,诗文并茂,或许可以视为鲁迅加盟《新青年》派的很好“投名状”。 不管人们怎样讨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原因,都不应忽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新青年》为他大显身手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理想基地,人们是通过《新青年》认识鲁迅的。 岂止鲁迅,其实中国近百年来政学两界或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无不沐浴着《新青年》的阳光雨露。还是先听一听当年一批老北大学生的历史回顾吧。 杨振声说:“像春雷初动一般,《新青年》杂志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确实感到自己是那时代的新青年了。,,③ 杨晦说:“历史最久、传播民主主义文化最有影响的刊物是《新青年矿’,‘《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旗帜”。u 冰心说:“五四运动的前后,新思潮空前高涨,新出的报刊杂志像雨后春笋一样,目不暇给。我们都贪婪地争着买,争着借,彼此传阅。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新青年》里鲁迅先生写的小说,像《狂人日记》等篇,尖锐地抨击吃人的礼教,揭露着旧社会的黑暗和悲惨,读了使人同情而震动。”吲 (许)钦文说:‘《新青年》《新潮》、北京《晨报》副刊和后来上海出版的《学灯》《青光》,都为好学的青年所注意。报刊、书籍,已经翻阅得破碎了,还是邮寄来、邮寄去。有了新出的好书,如果不寄给朋友看,好像是对不起朋友似的。友谊往往建筑在书籍的借阅、赠送和学术的讨论上。”… 罗仲言说:“我们那时青年人读《新青年》是风行一时的事。不读的人很少。有些不同意《新青年》观点的学生,出于好奇也要看看。”又说:陈独秀“对批判旧思想很有胆量,有勇气,笔陈[阵]纵横,独具风格,大家都喜读他的文章。他的文章一来,不管说什么,我们都希望早点看到”。叫 说:“1917年春,我看到了《新青年》,一眼就觉得它的命名合乎我的口味,看了它的内容,觉得的确适合当时一般青年的需要;登时喜出望外,热烈拥护,并常与反对者展开争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渐扩大,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风靡一时,是继康有为的大同学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后,又一高举起来的革新旗帜。《新青年》的发行数量也增加多了,每期出版后,在北大即销售一空。”… 若回到历史的现场,去“触摸”“五四”那段情节,那就能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到《新青年》的精神魅力。请看当时的读者是如何看待《新青年》的: 第2卷第1号就有人称:“未几大志出版,仆已望眼欲穿,急购而读之,不禁喜悦如得至宝。若大志者,诚我青年界之明星也。”这位读者还兴奋地表示:“嗣是以后仆随时随地,凡遇良好青年,必以有无读《青年杂志》为问,其未读者必力为介绍。”(毕云程)第2卷第5号上有人称:“际此公理消沉邪说横行之时,贵报乃能独排众议,力挽狂澜,诚足称空谷之足音,暗室之灯光也。”(爱读者褚葆衡)同号上也有人称:“贵社之《新青年》杂志,觉其命意纯正,搜罗丰富,诚为青年学界之金针也。”(扬州孙斌)读者还表示:“深信大志《新青年》出版之日,乃真正新中国之新纪元也。”(第3卷第3号,胡晋接) 读者对《新青年》的赞誉,也是一种感激,因为杂志成为年青人的良师益友。“贵杂志出版以来,吾青年界得一良友。提携指导,不可谓不勤矣。”(第3卷第1号,淮山逸民)对杂志的感激,又较多集中到陈独秀身上。如第3卷第3号上称:“读公(独秀)文而不翻然悟者,其必天下之丧心病狂者矣。”(刘竞夫)读者们承认,《新青年》已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我却确认《新青年》于思想革新上文明进化上,有大大的影响。”(第5卷第5号,姚寄人)读者深深祝福《新青年》:“吾爱《新青年》,吾尤望《新青年》之能安全达到其目的地。”(第4卷第4号,孙国璋) 当年读者日后成为大名人的,如恽代英,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新声社”的名义写信给《新青年》说: 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