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热血在燃烧 大三线峥嵘岁月

热血在燃烧 大三线峥嵘岁月

  • 字数: 32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鹤蜚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2101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展现了三线建设那段峥嵘岁月,讲述了三线建设者们感人的奋斗故事和他们的青春轨迹,配合25张珍贵的老照片,将我们带回历史深处。
内容简介
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把原本鲜为人知、偏僻落后的六盘水一下子推到了中国西部建设的前沿。几乎是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和英雄儿女,怀着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离开故土,告别亲人,从大江南北来到六盘水,开始了一段改天换地、影响深远的磅礴征程。
作者简介
  
目录
引子 磅礴征程
第一章 共和国的艰难抉择
第二章 山上的钻塔——最迷人的岁月坐标
第三章 争做开天辟地的人
第四章 依山傍水扎大营
第五章 “钢铁大王”挥戈战水城
第六章 高原上修建钢铁大道
第七章 更爱三线练人场
第八章 惊天喜讯“工转兵”
第九章 追梦在高原
第十章 数风流人物
第十一章 三线人的情与爱
第十二章 我把他乡当故乡
第十三章 从三线到“三献”
第十四章 大山深处的逆袭之路
第十五章 671——见证时代
第十六章 从历史走向未来
尾声 记住来时的路——代后记
参考书目及部分参考资料
摘要
     第一章 共和国的艰难抉择 1964年,年轻而又多难的共和国终于摆脱了“”和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经济困难局面,从动荡和饥荒的煎熬中挺了过来。 只有亲身经历过饥饿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痛彻心扉。自1957年到1962年,连年的自然灾害,全国人均主要生活资料年消费量大幅度下降,市场上商品匮乏,物资奇缺,就连日常生活必需的锅、碗、瓢、盆等都少得可怜。 面对全国上下缺吃少穿的紧张状态,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决心改变这种困难局面。随着经济形势的渐渐好转,国民经济也逐渐从低谷中走出,国家提前开始编制长远国民经济和“三五计划”,并达成共识:决定按照农、轻、重的安排原则,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重点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很好技术。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 然而,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会平坦。历史在发展中,也总会经历痉挛般痛苦的挣扎。正当共和国领导人踌躇满志地大步行进时,这支朝气蓬勃渐已成熟的方阵,突然遭遇巨大的挑战。 备战催生大三线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与国家命运和人民的生死紧密相连。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重战,慎战,备战,才是确保安国全军之道。 1964年,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发展,年轻的共和国和年轻的执政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前进之路却走得异常艰难。不得不承认,中国虽然是大国,但又是弱国,经济实力较弱,国防力量较弱,甚至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而国际形势的大环境和周边的小环境都非常不利。刚刚从贫困饥饿的磨难中走出来的年轻的共和国,似乎进入了“四面楚歌”“四面受敌”的境地。自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过无数次的外敌入侵,以弱抵强,饱受屈辱。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际势力从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觊觎,新兴的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并不稳定踏实,尤其是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是最容易被打击的目标。 1964年4月25日,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了一份报告,对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有些情况相当严重:一是工业过于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二是大城市人口多。全国有14个百万人口以上年125个50万至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三是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四是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报告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 总参作战部的这份报告,引起了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面对严峻的形势,在经济工作中加大备战的比重问题,提到了党中央的重要议事日程中。 1964年5月11日,在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的前夕,毛主席听取了计划领导小组关于“三五”计划的汇报,指出:国民经济有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基础工业是屁股。工业要为农业服务。建设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能搞多了,要少而精,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留有余地。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建设大三线的战略方针,提出国民经济经过几年调整,形势虽然有所好转,各方面仍有不少困难,加强国防建设的重点和规模以及同解决吃穿用的关系,必须安排得当。在逐步解决吃穿用问题的同时,加强三线建设。 调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进行备战,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富有远见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