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比喻、近喻与自喻

比喻、近喻与自喻

  • 字数: 28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作者: 刘大为 著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86100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引入了当代认知科学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对传统修辞学中与认知相关的辞格进行了重新审视。作者认为不可能特征是从语言性质过渡到深层认知心理的关键概念,为此该书引入了认知心理研究中原发过程和模式识别的理论,进一步从相似关系、接近关系、自变关系和有无认知的介体几个因素出发,论证了不可能特征的形成以及辞格在认知上的三种类型:比喻、近喻和自喻,并将它们作了一体化的处理,展示了认知性辞格是如何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直觉和创造性想象中得到实现的。
作者简介
刘大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修辞学》杂志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修辞学、语法学、语用学等。近期主要出版论著《比喻、近喻与自喻》,发表《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修辞性疑问:动因与类型》、《语言对自身的指称》、《作为语言无意识的语感》等论文。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认知性辞格:寻求不可能特征
1.认知性辞格分析的语义学方法
1.1必有特征、可能特征、不可能特征
1.2三种特征的相互关系
1.3词内和词外:语义特征的存在方式
1.4不可能特征的接受与强制性语义共现
2.认知性辞格的本质:接纳不可能特征
2.1认知性辞格的基本形态
2.2接纳不可能特征的五组方式
3.认知性辞格与技巧性辞格
3.1传统修辞学与技巧性辞格
3.2修辞学的转向:对传统理念的重新审视
3.3同一种语言事实与两种辞格的取向
附录:内涵特征:范畴特征与经验特征
第二章比喻、近喻和自喻的认知结构
1.认知的原发过程
1.1认知途径:逻辑的和原发的
1.2原发性认知的特点
2.模式识别与认知中的同一关系
2.1从模式识别到语义特征分析法
2.2同一关系及其语义表现
3.原发过程的模式识别:相似关系、接近关系与自变关系
3.1原发性的模式识别的顽强存在
3.2原发过程中的有介体与无介体方式
4.比喻:从相似关系到同一关系
4.1比喻中的相似关系分析
4.2“相似即同一”的原则与比喻的对称性认知结构
4.3“A→B”的逻辑矛盾与比喻理解的语义蒙太奇
4.4比喻中的同一性梯度
5.近喻:从接近关系到同一关系
5.1接近关系——榫接性的特征共享
5.2“接近即同一”原则与近喻
5.3“接近即同一”作为一种认知过程
5.4“A→B”阶段与近喻不对称的认知结构
5.5近喻理解的语义蒙太奇
5.6近喻的同一性梯度
6.自喻:自变关系的认知基础与语义表现
6.1感觉特征的放大、追加与自喻的认知结构
6.2从无介体到有介体
6.3自喻的语义表现以及它们向比喻、近喻的延伸
7.自喻、比喻、近喻的一体化
第三章比喻、近喻和自喻的语言结构
1.理论背景与辞格的语言结构
1.1结构分析的理论背景
1.2认知性辞格的语言结构
2.比喻的语言结构
2.1从比喻的认知结构到语言结构
2.2明喻的语言结构:wa≈Wb
2.3暗喻的语言结构:Wa=Wb
2.4比拟的语言结构:Wa+Tb
2.5借喻的语言结构:Wb/Ta
2.6比喻性象征的语言结构:Wb+Tb
3.近喻的语言结构
3.1从近喻的认知结构到语言结构
3.2明喻式的近喻:Wa∽Wb
3.3暗喻式的近喻:Wa=Wb
3.4移就的语言结构:Wa+Tb
3.5借代的语言结构:Wb/Ta
3.6近喻性象征的语言结构:Wb+Tb
4.自喻的语言结构
4.1从夸张性自喻到夸张性的比喻和近喻
4.2从通感性自喻到通感性的比喻和近喻
第四章认知性辞格的创造性评价与创造心理
1.认知性辞格的评价
1.1创造性含量评价的原则(一):语义跨度
1.2创造性含量评价的原则(二):性
1.3创造性含量评价的原则(三):可接受性
2.认知性辞格与创造心理
2.1思维、直觉和想象
2.2认知性辞格与创造性思维
2.3认知性辞格与创造性直觉
2.4认知性辞格与创造性想象
2.5结语
附录:意识·无意识·语言意识
本书所用主要符号
本书所用主要术语
再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