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来书往

人来书往

  • 字数: 21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杨青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786240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来书往》收录的是作者30年记者生涯采访过的两岸三地学者、作家、出版家的文章,共计40篇。这些访谈文章,看似人来人往,但谈的都是书人书事。每次采访和写作就像是一次深度修行,隔了岁月回看,除了起因有点年代感,那些阅读的乐趣、书人书事,因为岁月的涵泳,让人广耳目、增见识之余,多了几分润泽。
作者简介
杨青,资深媒体人,副高职称,专业码字30年。现任《深圳商报》文化新闻部评论员。立足新闻主业,兼修文化经典,在深圳大学等大中小学机构,开设《论语》《老子》《庄子》《作者电影》等多门课程,并客串木卫二文化传播机构的文化讲师。
目录
钟叔河:看书看文犹看人/001
流沙河:读鄙人的文字,保证不苦/010
小宝:著为知者道,不为俗人看/019
葛剑雄:读书有求知、娱乐、研究三种目的/029
金耀基:读书不能单看购书量,要看阅读量/036
黄永玉:我是杂食动物/044
蒋勋:《红楼梦》里的青春与孤独/049
李欧梵:我喜欢一切小而美的东西/057
钱文忠:阅读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丰足华美/067
商伟:中国文化的DNA要传承下来/073
陈子善:收藏旧书就是收藏历史/084
孟宪实:为现代化寻找本土文化资源/092
刘亮程:我信仰“万物有神”/101
吴晓波:伟大的作品应该定义一个时代/106
叶兆言:我是小说家,散文只是玩票!/112
谢泳:让历史照亮现实/121
周濂:仅靠一本书叫醒国人不太现实/129
刘瑜:乐观是一种义务/140
陈明:调动生活积累与经典对话/151
止庵:以平常心重读《老子》/163
俞晓群:要把民国优秀童书都打捞出来/173
李敬泽:一个游手好闲的阅读享乐主义者/178
张立宪:编书一辈子,再无他念/182
绿妖:阅读是从自我的世界越狱/188
余秀华:别人通过我的诗歌读的是他自己/195
刘克襄:铁道旅行是跟更多人分享共同的记忆感情/206
刘禾:我想试着拆掉人们脑里的栅栏、打掉竖着的墙/213
何伟:我的书给中国增加了异域元素/225
杨照:要读那些“读不懂”的经典/234
张大春:李白的悲剧在于他错认了那个时代/239
唐诺:我们有义务成为另外一些人/248
朱天衣:不曾远离,何言回归?/259
李永平:我写的是跨越民族和时空的永恒人性/268
阮义忠:“摄影教父”的称谓会让我更加怀疑自己/279
许子东:跨界不会损坏学术研究/290
林沛理:在香港认真写评论就等于不断树敌/298
董启章:香港文学的孤独守望者/306
任祥:我绝对不是名媛,我是农妇/312
王小波:纪念他,但千万别把他当神!/318
范用:匆匆过客,终成归人/325
后记:《文化广场》二十年三件事/331
摘要
     钟叔河 看书看文犹看人 2012年暑假,携家带口,朋友南下我们北上,长沙会合后,去探访钟叔河先生,现在回头想,整个探访更像是一个持书寻宝之旅。 早就从钟先生写的《我家的摆设》中得知他家客厅书架上的几样宝贝。进了屋抬头先见书桌正对墙顶挂着的长达四米的海外影印件《韩熙载夜宴图》手卷仿本,是钟先生自己裱好的;书架当中题有“沁园”字样的竹筒,也出自钟先生之手,征得钟先生同意拿出来细细打量;书架上还有钟先生被划为“右派”后赖以“吃饭”的两把自制细木工刨,隆而重之陈列着,年久若新,丝毫没有手工制作的粗笨感,倒像是两件精致的艺术品。 钟先生家里墙上挂了好多字画,钱锺书的诗、黄永玉的画、丰子恺的漫画,还有在美国一个集市上淘来的一幅小画,清雅宜人。 黄永玉的画尺幅很大,挂在进门左手的墙壁上,几乎占满了一面墙,画的是荷花,工笔细描,讲究极了,和他挥毫泼墨的写意画风格截然不同。看来,黄永玉对比他小七岁的同乡钟先生蛮敬重。 谈天中,聊到先生文章中提到的、被陈从周教授称为“当今竹人之魁”的叶瑜荪制作的竹制臂搁,钟先生也翻出来,交给我们好好把玩。 敲门时就看到竹刻“念楼”挂在大门旁,临走告别后,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作纪念。 吸引力在思想、气质和趣味上 钟叔河先生作为老出版家,他出的书和写的书让读者受惠不少。 20世纪80年代,刚出狱不久的他就筹划出版《走向世界丛书》系列,当时轰动士林,至今余韵未绝。这套书记录了近代中国人睁眼展望现代文明的第一次,也是近代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脚印。这样的眼光和见识,再加上钟先生孜孜不倦地点校整理和书之前所写的叙论,被钟先生称为文章知己的李一氓写信夸赞:“这套书这样一弄,真可以传之万世了。你写的那些导言尤有意义。可惜搞改革的、搞近代史的,都没有注意及此。” 钱锺书当时读了钟先生写的序眼前一亮,不仅希望见到钟先生本人,更罕见地自告奋勇为这套书写序。后据杨绛先生告知:“锺书生平主动愿为作序者,惟先生一人耳。”钟先生写的这些叙论后来汇集出版,书名为《从东方到西方》。 如果说《走向世界丛书》显示了钟先生远大的眼光和见识,那么,主张出版当时争议很大的曾国藩和周作人的书就更需要一定的勇气了。 熟悉钟叔河先生的人都知道,他虽然屡屡因言获罪,但并未因此噤声,反而愈挫愈勇。反“右”时被划为“右派”劳动改造、“”又被判刑十年。出狱后因坚持出版周作人的书,被攻击“偏爱汉奸”。2011年出版《小西门集》颇费周折,辗转了好几家出版社才最终问世,就因为里面讲了太多的真话,罗列了不少一手历史材料。 湖南人的“耿”在钟老先生的身上体现得比较突出。在他书房的墙上挂有一张他的照片,外面用黑纸条剪拼成的栏杆贴在上面,应该是纪念那段身陷囹圄的日子,是提醒,抑或调侃,能直面需要勇气,更需要胸襟。 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十四册巨制《周作人散文全集》,印制精美,是钟先生编辑出版的集大成者,这套书也深受读者的喜爱。那一年,钟先生七十八岁。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