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再读黄帝内经 探寻生命科学

再读黄帝内经 探寻生命科学

  • 字数: 39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刘丰润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39803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帝内经》成书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为宏图,结合古人当时的天文地理和生命医学的监测研究方法和认知水平,对《黄帝内经》中的诸多理论内容加以科学化、系统化的论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通过对经脉和经脉建立后新的生命层次和功能现象的论述来重现其姐妹篇-《黄帝外经》的核心内容。为中外中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科学合理化地认识中医奠定基础。
目录
第一章 《内经》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的参考意义
天文地理与生命医学
古人的宇宙观
天球观测法
二十四节气
北斗文化
日运行的医学意义
月运动的生命意义
五星运动
二十八星宿
计时工具和方法
古历法的医学意义
五运六气历
四分历
北斗历法
五行十月历
干支由来
五星与河图
洛书的进步意义
古人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古环境选取学
古气象医学
古地理医学
天人合一观
五行学说
五运六气
古代哲学思想
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
社会背景
第二章 问题和优势
现存《内经》的问题
成书时间和作者
《灵枢》的波折历史
个性化防治原则
科学严谨的方法论
古代解剖学发展研究
第三章 基础理论
生理概论
五气化生理论
五味理论
五气营养学
五气支配体系
五气元素与人体构成
中医药的科学性
中医食疗
五味因何入五脏
五方的医学意义
阴阳五气的生命意义
以形补形的科学
五色人五脏
色诊的科学
中毒与元素失衡
卫气出于地气
中医的气
中医的血
气血的关系
营卫二气
卫气性浊的由来
宗气
大气与猝死
正气与三大调节系统
真气与肾间动气
五气升降出入运动
脾土的重要性
人体睡眠机制
五脏精神观
第四章 生理系统
人体运动机制
呼吸发生机制
脉诊的血液监测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小肠
大肠
津液
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系统

膀胱
生殖系统
女子胞
神经系统

心主与心包
心为思维器官的由来


膻中

骨与髓

脏腑表里关系
精神思维活动
第五章 中医病理与诊断
中医病理
中医诊断
望诊
问诊
闻诊
脉诊
脉诊的变革
八纲辨证
六经辨证
五运六气诊病法
经络诊病法
第六章 中医免疫与药理
中医免疫
中医药理
药食同源
五气治病机制
五气养生
中药辨别
中医八法
第七章 经络篇
经脉发现和研究的意义
经脉难以发现的原因
上古医家的中医境界
《外经》猜想
中医大家与经脉
上古医学并非遥不可及
经脉发现因素
解剖下的经脉
洗髓伐毛与经脉
经脉与开放式循环系统
经络与微循环
经络与血液循环系统
不一样的循环代谢
如何印证经脉
移精变气经脉疏通过程
痛与通的辨证关系
经脉救治疾病的机制
经脉延缓衰亡的机制
经脉闭合与人类进化
经脉组织液流动性佐证
导引与经脉建立
按跷并非推拿按摩
艾灸与经脉建立
针灸并非经脉建立方法
针刺的治病机制
经脉与内环境稳态
移精变气
移精变气的排病与排病反应
阴阳的科学
经脉的细胞机制
多维度生命医学
深层次生命功能开发
经络腧穴由来
腧穴与激痛点
生物力学诊病法
人体中线的奥秘
内分泌系统和经脉建立
望气诊病法
经络的现有假说
经脉的建立方法
经脉的纵向分布规律
腧穴与经脉向心性循环
经脉的发现过程
经脉的演变历程
经脉的脏腑表里关系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经脉难以发现的原因
三焦
番外
第一章 祝由篇
《内经》尊崇祝由术
《外经》遗失久矣
建立经脉循环的条件反射
移精变气是否会耗气
移精变气疗法的注意事项
移精变气的机制假说
祝由术
第二章 长生卷
《上古天真论》的猜想
如何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加速代谢有利健康
督脉的常见瘀滞点
经脉功效假说
导引按跷术
新式引法
医道的终点
感言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