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四川民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民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字数: 26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何永斌 邹吉辉 等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144649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四川是我国专享的现代羌族聚居区、优选的彝族聚居区和仅次于西藏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稿以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32个四川民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同历史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理念对接,对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了有益探索。与绝大多数简单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同类成果不同的是,本书更加注重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深入分析遗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具体文化生境,让人们能够全景、多维和立体地认识遗产活态存续状况,判断其特殊的传承价值与开发前景。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四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概要
    第一节 四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第二节 四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第二章 四川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节 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节 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篇
  第一章 民问文学
    第一节 格萨(斯)尔
    第二节 彝族“克智”
  第二章 传统音乐(民间音乐)
    第一节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第二节 南坪曲子
    第三节 藏族民歌
    第四节 口弦音乐
    第五节 羌族多声部民歌
  第三章 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第一节 巴塘弦子舞
    第二节 卡斯达温舞
    第三节 佰舞
    第四节 羌族羊皮鼓舞
    第五节 得荣学羌
    第六节 甲搓
    第七节 博巴森根
    第八节 锅庄舞
  第四章 传统戏剧(民间舞蹈)
  第五章 传统美术(民问美术)
    第一节 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
    第二节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第三节 藏文书法(德格藏文书法)
    第四节 羌族刺绣
  第六章 传统技艺(传统手工艺)
    第一节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第二节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第三节 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第四节 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
    第五节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
    第六节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第七节 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第八节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第七章 传统医药
  第八章 民俗
    第一节 彝族火把节
    第二节 羌族瓦尔俄足节
    第三节 羌年
下篇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档案学的任务
    第一节 档案学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体系建设
    第三节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
    第四节 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关系
  第二章 四川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节 四川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现状
    第二节 开展制度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收集进馆工作
    第三节 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全宗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历史档案利用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它们生动反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民族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人的创造,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根据我国国情,我国政府在公布的首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类、民间音乐类、民间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杂技与竞技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10个类别。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