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本书读懂资本论

一本书读懂资本论

  • 字数: 2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刘伟 编
  • 出版日期: 201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88715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9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参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和其他版本,在体例上分为上、中、下三篇,以此对应原著第一、二、三卷。为了使本书不致于太过严肃和枯燥,在叙述上采取由浅入深的手法,语言力戒晦涩,即使深刻道理,也娓娓道来,同时配以插图,可谓图文并茂,更加生动、亲切。在内容顺序上,大致遵循了观点严谨而逻辑缜密的原著。后面加进恩格斯和列宁的部分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对原著延伸理解。附录部分解释原著术语、名词和概念,帮助读者在阅读时正确理解,以防出现认知偏差。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地介绍《资本论》的作品,准确地再现了《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对《资本论》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些重要理论原理,作了很有意义的说明。可以说,本书把难啃的经典掰开揉碎,经过一番复杂的加工,做成容易理解消化的精神食粮,让读者休闲般地感受经典。
目录
导读《资本论》的基本观点及阅读建议
1《资本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2马克思呕心沥血著述《资本论》
3《资本论》在中国的最初传播
4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
5《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及基本观点
6怎样理解《资本论》的序言和跋
7抓住“剩余价值”这一核心概念
上编了解《资本论》——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章揭开资本的神秘面纱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2用于交换的商品的属性
……
摘要
    6 怎样理解《资本论》的序言和跋 读《资本论》,不妨先读《资本论》的序言和跋。这些序言和跋构成《资本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读《资本论》的入门向导。 序言和跋,打一个比方,好比是一个人脸上的眉毛和眼睛。眉目传神,眉目也可以传情。未读全书,先读序言,往往能一见钟情。著作家在书前所加的序和跋,绝不是一些多余的话,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摆设”。它往往是著作家在开篇时用极其简要而多彩的文字,在一个与作品相联却又具独立性的天地里,或陈述自己的创作思想、创作经过,或强调其主要的理念和观点,或以学者的严明态度,提纲挈领地述评历史人物的得失,或借题发挥,阐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或慷慨激昂,和对方展开论战,或心平气和,与读者交流看法。总之,作家的序是一个窗口,我们可以借以窥见一部巨著的五颜六色。 《资本论》序言和跋的内涵同样博大精深,是原著提纲挈领性的文字。其中的许多论述是对正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是一种开创性思维,文字也高度精炼。从序言和跋的内容,就可以窥见《资本论》的经济学意义、政治学意义与哲学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资本论》每出一版,都写了序或跋。《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共有七篇,其中前四篇是马克思写的,后三篇是恩格斯写的。在这七篇的序言和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如果加上第二卷恩格斯写的序言和第二版序言、第三卷的序言,共有10篇。如把这lO篇序言和跋联成一体来读,就可以对《资本论》的全景,有一个鸟瞰式的了解。 《资本论》的序言和跋说明的主要问题有三个:《资本论》的写作动机,《资本论》的研究内容和对象,《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此外,也谈及关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过程,《资本论》的结构,以及学习《资本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用了如下一段简要的文字,叙说了本书研究的内容:“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读了这段文字,就可以对《资本论》的总体布局,有一个概要的了解。马克思又说:“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客观地实在地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已是大不容易;“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更是谈何容易,没有非凡的理论和文学的功力,很难做到这一点。 马克思的第一版序言里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言。经常为人们引用的有:“任何的科学的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这恰恰表明了他的治学态度:一方面是从善如流;另一方面,对于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他决不随大流,决不随风倒。这种岩石般的坚定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资本论》的内核是辩证法。辩证法,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在全书中是无所不在。他对商品的两重性、劳动的两重性、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分析,都闪烁着辩证法的动人的光彩。马克思在第二版跋中介绍了他的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联系和区别,本身又是辩证法的运用:“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的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做一条‘死狗’了。因此,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既承认是黑格尔的学生,又敢于把先生的武器倒过来运用,这样一来,马克思在分析面临的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经济难题时,一一迎刃而解了。 《资本论》的引证方法,也是独树一帜,很有特点。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版序言中指出:“这种引证只是为了确定:一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思想,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的。这里考虑的只是,所提到的经济见解在科技目前是有意义的,能够多少恰当地从理论上表现当时的经济状况。至于这种见解从作者的观点看是否还有绝对的或相对的意义,或者接近历史上的东西,那是毫无关系的。因此,这些引证只是从经济科学的历史中摘引下来作为正文的注解,从时间和首创者两方面说明经济理论中各个比较重要的成就。”研读《资本论》,绝对不可忽视马克思的引证方法。马克思把各种各样有用的理论的和现实生活的材料j为我所用,作为正文的注解,运用之妙,是一种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他的许多论敌不得不甘拜下风。这里还要大家注意的是,那些小字的脚注,许多极其精彩的材料和论点都隐藏在脚注里。 P28-3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