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漫画
|
三年级必读书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雕塑与触摸
字数: 2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 (英)彼得·登特著
出版日期: 2021-04-01
商品条码: 978754942352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0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 本书从触摸的起源、尝试触摸的方法、触摸的身份三部分讨论雕塑与触摸的关系,集中阐明了触摸与雕塑的深层关系。 2. 本书超越了美术史学者单纯地从雕塑史的狭义概念进行讨论,从心理学、生物学、考古学、美术史学等多维度跨学科的维度梳理二者之间的脉络。 3. 雕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在艺术史学家和从事艺术史研究以外工作并有着独特见解的个人之间建立起对话机制的形式,试图对触摸和雕塑之间关系的讨论引入一种新的元素。这样的结合引出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方式,论文的主题从史前的小雕像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从关于触摸生理学的前现代性观点到博物馆环境的触觉方面的交流,以及从最近哲学领域关于触摸的现象学解释到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发现。在这个主题上,这是第一次范围如此广阔的研究,以及为未来此领域的研究和合作设立议程的尝试。
作者简介
" 徐升,有名雕塑家,毕业于中央美院和巴黎美院,“王式廓”奖获奖者,马爹利“未来艺术英才”获奖者,多次获得全额赞助赴欧美以及日、印度、伊朗等地访学,其中2013年获中央美院腾讯艺术基金特等奖赴京都市立美术学院学习,2015年获邀为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赴德国柏林驻留创作,著、译有《徐园:徐升的雕塑空间》《雕塑的语言》《倾听岩石:野口勇的雕塑实践》《雕塑与触摸》等著作,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深圳。 "
目录
关于作者
主体/客体:雕塑学领域的新研究
致谢
序言
第一部分 起源
第1章 触摸和史前小雕像“上手”的解读
第2章 触摸雕塑
第3章 使之形成:通过触摸激活雕塑
图像随笔A:视线之外,脑海之中
第二部分 方法
第4章 触摸:赫尔德与雕塑
第5章 触觉的分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触觉体验
第6章 被忽视的触摸力量:认知神经科学能告诉我们触摸在艺术交流中的重要性
第7章 当触摸消解意义:以仅供观赏雕塑为例
图像随笔B:与火嬉戏
第三部分 身份
第8章 超越触摸之旅
第9章 雕塑家是一位盲人: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为盲人制作的雕塑
第10章 拥抱石头,手握画笔:“一号组”照片中的不同触摸
第11章 洛伦佐·吉贝尔蒂和米开朗基罗,追寻那只感知之手
图片版权声明
精选参考书目
摘要
第1章 触摸和史前小雕像“上手”的解读 引言 对史前拟人雕像的标准研究已经从纯视觉的角度展开分析,关注表面装饰的图案和材料。我提议用一种“上手”的方法来获得对这些人工制品更丰富、更细致的理解,认识到借由触觉来与一个物体建立联系,将提供一种特别的、近端的认知方式,比传统的分析和解释更深刻——传统的分析和解释了对具象性知识的洞察力。用“上手”的方法,审视被手包裹的物体的状况和重量,使触摸的行为和后果发挥作用。触摸作为一种行为和感觉,是跨主体和超验的;它涉及手的哲学和心理学、人手至上主义和触感的特权。让手参与对史前雕像的分析,可以从单一视觉分析得出的预设的、简化的固定描述和解释类别中脱离出来;结果是,理解的流动和不确定的构件逐渐浮出水面,以兼具挑战与真诚的小雕像的真实面貌显现出来。 史前小雕像 来自史前欧洲的拟人小雕像数量繁多,有成千上万的例子,尤其是在欧洲中部和东南部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500年一公元前3500年)遗址中多有发现。新石器时代标志着欧洲人史前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从依赖狩猎捕捞野生资源的维持生计模式(成功延续数万年),逐渐转向依赖高能植物(如小麦和大麦)种植,以及动物(如绵羊、山羊、猪和牛)的繁育。伴随着这种转变的是建筑环境的出现(即房屋和村庄),同时陶瓷高温技术改进到能够制造容器(逐渐能大批量制造)和许多其他日常用品。小雕像就是这些新物件的一个例子。 新石器时代的小雕像很小,由烧制的黏土制成(动物骨也被使用,但不常见),几乎全部出土自家居环境(古梅尼察文化除外,在墓葬中发现了小雕像)。除了古梅尼察案例(独一无二)之外,没有确定无疑的证据证明小雕像与任何单一场景有关,例如公认的神庙或靠近壁炉和取火地等的场景。在挖掘过程中,大多数小雕像都是在垃圾中发现的破损品或者散落的碎片。解读一般基于对母亲女神或生育崇拜和仪式的重构;这种解读因为已故的玛莉亚·金布塔斯而传播开来,被许多地区性专家广泛但不加批判地挪用。最近的研究质疑女神解读的假设,注意到这一时期发现的男性及性别认同不明确(指很多优选被定义为泛性或性别模糊的人类)的人俑的数量,而将研究推向新方向。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认为考虑新石器时代小雕像的很好方式是超越关于雕像功能或意义的特定阐释。我的提议是超越以前的学者提出的假定,即小雕像是女神或供品,或者是儿童玩具、祖先的肖像,或者是教学工具。我认为这些功能假定只不过是趣味性解释:这些都是基于对历史或民族志的不确凿比较,不可证,亦不可反证,也就是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些小雕像的真正用途,或新石器时代的某个个体为其赋予的确切含义。平心而论,任何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小雕像都会有几种不同的功能和含义,每种功能和含义在人工制品的生命周期中(从创作、使用到最终丢弃)都会发生变化,并且每种都将因制造、持有、使用、目睹、处理、破坏和丢弃雕像的个体的年龄、性别、经历、意图、背景、需求、欲望和担忧等而异。至关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小雕像可能引发的各种感知、用途和含义都同样有效,关键在于,现代考古学家的总绪『生评估都无法获知。 我的提议是,我们不把注意力放在来自一个记录良好的发掘点的特定发掘环境的一个特定小雕像的任何特定(不可获知的)功能或意义上(更不用说广泛过度概括的跨地区和文化阶段的“新石器时代小雕像”类型)。相反,我建议我们花费精力考虑小雕像所具有的特定物理状态,以及这些状态可能对8000年前每天看和触碰这些物体的人产生的影响。我得出结论,三个状态是主要的:小雕像是微型的;小雕像是拟人的;小雕像是三维的。这三个状态相结合,使新石器时代的小雕像与此时期的所有其他物质文化截然不同。三维的状态是本章的出发点(它反过来激发我们考虑“上手”欣赏的意义和后果),因此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讨论。在讨论之前,我需要对小雕像的另外两个基本状态进行简要评论:小型化和拟人化。 小型化和拟人化 制作物体或人物的小型版本,然后对那个微缩体进行体验(玩耍、思考、想象、操纵、持有、隐藏、展示、破坏、丢弃),对体验了小物体的人能产生不同寻常的影响。在物理层面上,处理微缩物的人获得微妙的赋权和强化:相对于小型化了的物件,人们会感到自己体型更大,层级更高,随之而来的是安抚的幸福感。玩具制造商知道这一点,制造商和业余爱好者都致力于制造复杂的模型船、汽车和火车。不过最广为人知的案例是沃尔特·迪士尼,他接近挖掘了将人们置于缩小尺寸环境的潜力。迪士尼在迪士尼乐园以5/8的比例建造了大街,特意让人们放松、平静、感受抚慰(这是他创造迪士尼乐园的目标之一——让人们有机会摆脱严酷和令人不快的现实世界)。游客受到了抚慰,进而可以参观另一个世界——一个强烈暗示逃避和平静的世界。 P29-31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