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在天地间

爱在天地间

  • 字数: 17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默言秋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99449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本与心灵对话的散文诗歌合集。从一棵树、一条河、一尾鱼和风拂过林木的声响中,感知生命的欢喜,和天地间动人心魄的美。
内容简介
纪伯伦说:“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智慧是心思里歌唱的诗。”
老舍说:“散文是加过工的语言。”
作者从生活点滴中撷取灵感,创作了这本诗歌+散文合集。在作者笔下,十月的秋景“被几只掠塘的雁翎/蘸西下的斜阳/谱写成/断章”,绕树的青藤“一棵树懂得一根藤的沉默/一根藤懂得一棵树的心灵”,石头也有侠骨柔肠,童年回荡着麦芽糖的甜。语言天然质朴,情感流露自然真诚,充满想象与童趣,能够看到作者享受生活点滴的豁达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珍视敬畏。
作者简介
默言秋,本名范冬梅,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教师。
目录
诗歌卷
第一辑 昨夜闲潭梦落花
回不去的光阴/005
泥土香/007
远方的海/009
一颗麦芽糖/011
一路走,一路想/012
你是否还记得/014
沿着秋天的路/016
怀念你阳光一样的模样/018
秋末的凉/020
写给岁月/023
故乡的秋天/025
麦香/028
妈妈的衣袖/029
北来的风/031
第二辑 爱与孤独
十月之韵/035
蒲公英/040
江水悠悠/041
谁懂青藤/043
爱,一起走过/045
夜深,回家/047
孤独/049
想在你小小的心怀里沉醉/050
三月河/053
你的颜色/055
一个葱郁的世界/056
因为你/058
请把你的手给我/059
第三辑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一颗微笑的心/063
奇石/065
借一片夜的清凉/067
等你/069
秋日心语/073
有你的方向/075
一树白梅盛开/077
一个月亮在天上,一个名字在水中央/080
……
摘要
     听从内心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熄了 我也准备走了 兰德的这首《生与死》,我不能用喜欢来形容,而是一直把它视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做事,不要违背自己的初衷,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幸福。相处,凭彼此的意气相投,随缘随心。 ’ 恶者,我远之,避之;善者,我友之,近之;仁者,我敬之,仰之。 喜欢“水”的随圆就方,柔中带刚,润万物而不争;喜欢“茶”的清幽,淡淡茶香里飘逸出无可言语的禅思;喜欢路边的香樟,随四季默默生长,无忧亦无惧;喜欢我的小金鱼摇曳在水中;喜欢阳台上的兰花青翠欲滴;喜欢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欣赏季羡林先生对“和谐”三个层面的解读: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内心和谐。前两种和谐很容易做到,难的是“人内心和谐”。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谐,才是真正走近和谐。 难和易总是相对而言,个人追求与取舍不一样,对“内心世界和谐”的认知也不一样。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办公桌上,也洒在我的身上。翻开学生的作文,与文字接触,和孩子们通过文字交流,此刻有一种欢愉,那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愉悦,我喜欢这个时间里的自己,引领我抵达内心世界的和谐。 站在三尺讲台,翻开书本,带领孩子学习汉字,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浸润着孩子们和我的心灵,相契相悦。此刻有一种欢愉,那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愉悦,我喜欢这个时间里的自己,引领我抵达内心世界的和谐。 带领孩子们迎着朝阳晨练,看他们在阳光下奔跑跳跃的身影,那挂在额头的汗水和涨得通红的小脸。此刻有一种欢愉,那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愉悦,我喜欢这个时间里的自己,引领我抵达内心世界的和谐。 课余时间在办公室或者教室的走廊,三五个孩子围着我,问东问西,或者是滔滔不绝地讲着班里的事,有时也会为我出谋划策。无邪的眼神,纯真的话语,临别时挥手的那一声道别。此刻有一种欢愉,那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愉悦,我喜欢这个时间里的自己,引领我抵达内心世界的和谐。 多少个白天,多少个夜晚,我一个人的时候,坐下来,享受片刻的安宁,思考一下今天已做过的事和明天该做的事,那一刻的宁静,让我有一种欢愉,那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愉悦,我喜欢这个时间里的自己,引领我抵达内心世界的和谐。 虽不能物我两忘,却可以抵达真实的自己。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我却从不敢忘记。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我的乐趣在哪里。不管行走多远,从不忘初衷——初衷是要做一名师者,曾经是,今亦是。 张载在《西铭》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物,也包括植物,都是我的伙伴。我虽不能把民都视为我的同胞兄弟,但不管处在何种境地,把物都视为我的伙伴,必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亦坚信,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或许做不了友人,但一个人和一棵树可以成为知己。 陶潜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顺应自然,不必刻意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听从内心,处之泰然。P171-17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