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字数: 26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耿新
  • 出版日期: 201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111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6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企业家社会资本解释中国小型新创企业成功创建并快速成长的重要变量。聚焦企业家个体社会资本,探讨其产生来源及在企业家创业过程中发挥效应的具体机制,是近年来理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书在回顾总结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关注我国企业家在新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的社会资本问题,紧紧围绕企业家社会资本“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样”三个问题,分析了企业家个体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维度构成,阐释了企业家个体社会资本的获取途径,并探讨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在促成新创企业绩效表现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通过对122家样本企业的实证检验,本书系统构造了企业家社会资本来源的影响因素、企业家社会资本构成维度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框架,提高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理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进一步丰富了社会资本研究的已有成果,也为研究者、企业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耿新,1978年生,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于山东经济学院人才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等。
    近年来,先后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省软科学规划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教育部、山东省自然科学、山东省社会科学科研课题6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1项(第二位)。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视角与范畴
  第三节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社会资本理论
  第二节  创业相关理论
  第三节  社会资本角度的创业研究
第三章  企业家社会资本构成分析
  第一节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维度划分
  第二节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
  第三节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关系资源维度
第四章  企业家社会资本来源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关系”与社会资本获取
  第二节  作为个体社会资本获取途径的两种社会关系
  第三节  社会资本来源影响因素模型及假设
第五章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效用分析
  第一节  新创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第二节  结构维度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三节  关系资源维度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六章  企业家社会资本来源及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量表设计与变量测量
  第二节  数据收集
  第三节  测量模型的有效性
  第四节  样本总体变量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第五节  不同企业性质问比较的回归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如前所述,尽管靠前对已经有一批研究者开始在管理学范畴当中考察社会资本理论,但多为企业层面的社会资本问题,仅少数学者关注了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如果从行为主体嵌入社会情境的层次看,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家社会资本是两个嵌入层面的问题。企业作为一个行动者集合的概念,企业家是嵌入于其中的;而企业作为行动者集合的整体又嵌入在更大的社会经济网络当中。一方面,仅关注行动者集合体——企业的社会资本,而忽视集合体关键人物-_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将无法突出作为企业优选者人物的企业家,其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种组织领域中的社会资本讨论,只能说是不接近的;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提出,如果以企业家社会资本为讨论对象,分析其对企业整体运作的影响作用,将低层次嵌入的个体社会资本与高层次嵌入的组织绩效联系起来,这种研究可能会犯所谓的“还原谬误”,即“以微观(个人)层次的考察来推断企业这一相对较为宏观层次的行为及其结果的研究方式”(王凤彬、李奇会,2007)。这似乎产生了一个悖论,组织管理领域中对社会资本概念的引入,究竟能不能适用于微观个体层面的企业家身上?
    本书认为,就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创的中小企业而言,“还原谬误”发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新创企业的企业家们,不能像大企业总裁那样只需把握战略性方向和统筹管理,他们一般都需要亲自与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银行、商业顾问以及政府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联系。而这些外部联系几乎都是通过企业家的个人关系、情感交流等途径建立起来的,正是企业家的这些社会关系网络,构成了新企业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