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塘栖当代文选

塘栖当代文选

  • 字数: 3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84304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遴选了籍贯浙江杭州塘栖的五十多在各行各业卓有成就的行业翘楚倾心书写的六十多篇文章,其中包括对故乡往昔和过往岁月的回忆,对当下故乡变化的全景式展示和深度思考,对家国情怀、个人命运的交错思考,对未来的理性思考……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全面地展示了当代塘栖人的精神风貌。这部作品是在反复筛选的前提下产生的,不讲名头,不重身份,只看作品质量,文质兼具的整体面貌,可视为塘栖当代文学的小结,也是为塘栖人文传统作了接续和薪传。
作者简介
胡建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作家协会主席、塘栖文化促进会会长,塘栖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教学活动,长期致力于塘栖文化的推介,主持编写了“文化塘栖系列丛书”、《余杭作家作品选》等。
目录
莲湖 胡建伟 / 001
塘栖的面 胡建伟 / 004
龙游到江山 胡建伟 / 007
塘栖的吃 胡建伟 / 013
絮语塘栖 郑冬来 / 020
塘栖的雨 郑冬来 / 023
永远的鸡蛋 郑冬来 / 026
腌白菜 郑冬来 / 030
塘栖丰采 汪浙成 / 034
捡拾塘栖历史碎片 王开阳 / 038
城市蔓衍的风景 仲晓容 / 045
站在门外听戏曲 仲晓容 / 049
古风古韵浸透的塘栖 韩小蕙 / 057
“学古斋”裱画店 鲁东 / 061
牢笼 郑一帆 / 065
故乡的老树 劳国强 / 070
白毛夏枯草 劳国强 / 078
家乡的小路 曹晓萍 / 083
塘栖情丝 钱国丹 / 086
丝行弄的故事 卓轶常 / 090
传承 沈意 / 094
那些逐渐衰退的“节事” 杨佳 / 097
荷风 杨佳 / 100
塘栖的故事 屠再华 / 102
水北老街 程峰 / 107
风烟流转广济桥 简梅 / 109
超山抒怀 徐仲兰 / 114
小菜场之忆 蒋豫生 / 119
塘栖男人 薛化 / 140
水养的女人 薛化 / 144
塘栖味道 龚励 / 147
塘栖豆浆 叶坪 / 150
又见桑椹紫红时 叶坪 / 153
藕粥 余国隽 / 156
故乡渔趣 钟晓明 / 158
江南好看的古镇在哪里 洪烛 / 165
乌墙门里的人家 钱燕瀛 / 168
票证年代 杨之强 / 172
塘栖的水 朱国锋 / 176
民国塘栖药店 郁震宏 / 179
一树红珠映玛瑙 卓介庚 / 181
童年的小木船 莫琦瑛 / 183
做媒 莫琦瑛 / 189
放鹞子 夏桂林 / 198
风在塘栖 张文志 / 202
去“外婆桥” 孙汉民 / 208
燕子 姚志勤 / 213
许家孃孃 赵晓燕 / 215
输液室 莫少骅 / 220
能不忆塘栖 刘继明 / 223
剥络麻 陈慕鲜 / 226
塘栖写意(外一章) 凌翼 / 229
黄山随笔 施群 / 234
梦里水乡丁山湖 吴见娣 / 237
歇夏——淡远的水墨风俗画 莫罗松 / 239
与水为伴 莫罗松 / 241
梅海寻香 彭丽芬 / 244
心灵的远行 孙宁 / 247
消逝的水台 唐荣官 / 250
小镇记忆 朱黎晶 / 254
奶娘 沈玲芳 / 259
生命需要慰藉 曹月娇 / 265
水之北 沈雯 / 268
摘要
     莲湖 胡建伟 莲湖,在镇子偏东南。 江南多水。如果说河是镇子的血脉,那么水便是镇子灵魂了。无数的河流,无处不在的水,于是,绿荫翳日,草木葳蕤。石目港以东,弥望的是田野。田野,呈辽阔之势。桑林鳞次,翠竹清风,枇杷树墨染天际。五黄六月,挂果时节,越冬之物,金弹累累。耕地无垠,湖荡比比。瓜果蔬菜,稻麦菽薯,鱼鳖虾蟹,无所不有。春之生,夏之长,秋之收,冬之藏,自然法则,万物生长,欣欣向荣。这真是个风光无限,物产富庶的地方。 北斗星移,岁月更替,世事动辄兴衰。逐渐消失的田野里,出现了一个湖。湖的前世,就是一片田野。在现代建筑的森林中的这一片,像是要守住千年的童贞,坚定而执着。挖走了许多的泥,灌满了水,汪洋一片,田成了湖了。这里养过鱼,鲢鱼、鳙鱼、鲫鱼。这里养过虾,青虾、河虾、小龙虾。这里还养过泥鳅、黄鳝。湖边砌了小砖房,青砖裸墙,泥瓦苫项,有爬山虎缘墙翠绿,丝瓜花在屋顶炫耀鹅黄,一副过日子的架子。湖的出现,使植物们有了演绎生命的平台。衣藻和水绵这种世界最原始的植物,开始漂浮水面。扁平绿色的地钱抹绿了深色水印的湖壁。小鸡草、灯笼草、乌糯葛萁、凤仙花、蓖麻子、天竺葵、满江红、鱼腥草、水蓼、鸡冠花、刺苋、水花生、酱板草、金鱼藻、蔷薇、龙芽草、金缨子……一个个摇曳生姿,此消彼长。爬山虎爬上了高大的皂荚树。落叶乔木马缨花,正当人间六月,伞状而淡红色的花丝,在阳光下妩媚,在轻风中飘逸。这真是一个植物的王国了。这都是自然的造化,没来由的,人们便看到了一片原始的风景。湖边小砖房里变换着不同的角色,一个来了,一个走了,最后,一个一个地,都走了。 柳枝浮绿,草木复苏,镜面也似的湖皱了。湖面堆金跃银,波光粼粼。一只翠鸟从湖面掠过,一颤一颤地斜飞,眨眼便融入了湛蓝的天空。生动起来的湖面,有点点浅绿。不几天,澄湖之上,满天星在绽放,微风中的颤动,诚有撩人的楚楚。这就是荷钱了。点点荷钱,使一湖的水丰富了起来,莲叶未曾田田之际,传达的却是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信息。荷钱出水,点缀绿波。这是此湖从未有过的情致,孕育与生长的故事已经开始叙述。她将奏鸣怎样的生命之曲呢?雨丝清亮,恰如莲湖抽绎的金丝银线。而荷钱,也在这样的演化中一圈一圈地拓展自己的裙边。所谓“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李渔《芙蕖》)夕阳影里,让人读出生命的节律与生气来。 牵牛花在朝露中红、白、蓝,凌霄火着,茭白草绿着,芦苇吟哦古典诗意,饭瓜花从这边拉过去,丝瓜花从那边扯过来,金铃子在芭蕉叶间长吟。阳光和雨露,已经将莲湖涂抹得雍容无比了。一湖的荷香。菡萏成花,娇姿欲滴。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翠叶并擎,异馥清香。莲叶为莲花之先驱,莲房为复开之莲花。挤挤挨挨,挨挨挤挤,满湖的翠色,满湖的嫣红,满湖的丰硕,满湖遥接千载的诗词歌赋。澄碧的水。墨绿的秆,撑起一湖莲的渊薮。蜻蜓悬浮,鱼翔浅底,莲香如花烂漫。夏天的雨,说来就来,晶莹的珍珠落在翡翠玉盘上,令人怀想远古雅士涧畔抚琴,林中吟唱。 秋天来了。蓝天白云下的莲湖,依然湖翠叶香,仿佛要承续昨日的辉煌。唐代诗人阎朝隐在其《采莲女》中写道:“薄暮敛容歌一曲,氤氲香气满汀洲。”大致描写的就是夏末秋初这莲湖的景象。然而凝望莲湖,只觉少了生机,多了倦怠,自然的铁律,使莲湖渐成枯索的经典。秋冬之交的莲湖,是一个褪去了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气度与韵致的自然缩影。此时,莲湖已是一片褐色。莲叶褐了,莲房褐了,莲秆褐了。雁阵排空,使人想起季节的转换。西风起,菊香了,蟹肥了,已少有人问津莲湖了。冬风不知什么时候就起了,褐着的莲湖似乎了无生趣。人们差不多快忘记这个三面围着建筑群,曾经带给他们那么多愉快和幸福的莲湖了。看莲湖,只是一片浑水,还有横七竖八的枯瘦。有天地悠悠,怆然涕下之感。那是一个连天籁之声都无的夜,出奇的静谧。清晨,打开窗,哦,世界已是银装素裹!有了雪,这个世界就不仅仅是丰富了。莲湖就是这样。满湖的冰雪,有重塑莲湖之奇功。褐色的枯叶,褐色的莲秆,在冰与雪的结构和映衬之下,呈现的是一幅幅颇富质感的雪中几何图景。久久视之,忽觉莲湖虽然风雪弥漫,但依然鲜活无比。这是不一样的鲜活,就像是于无声处亲聆满湖的古筝满湖的锦瑟。那褐秆,那扇形褐叶,分明便是满湖的线谱和流淌的音符。而演奏之手,则是凌厉的风和旋舞的雪。自然之子,永不枯萎,生命已经换了一种形式。雪中莲湖,谱写的是大自然的华彩乐意,大音稀声,而大美无疆。 又是一个春天,草木芃芃的春天。 又是荷钱点点的莲湖。 莲湖的南面,是一数百顷的水面,广阔而浩淼。有久违的渔歌唱起。有捕捉阳光的银网撒开,有成群的白鹭掠起、翩飞……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