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铜钟谜案

铜钟谜案

  • 字数: 19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荷)高罗佩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786318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铜钟谜案》是高罗佩早期的作品,故事的内核是中国的,形式是中国的,而讲述却接近是西式的,互不关联的三桩凶案融入作者对于浦阳市井社会的描摹当中,环环相扣中,呈现的却是唐初复杂的社会形势,展现的是中国古代朴素灵动鲜活的思想流动。
目录
一 访古物乡绅述奇遇 赴任所狄公问疑案
二 析命案狄公查疑点 查文档洪亮惑不解
三 浦阳县狄公首升堂 普慈寺陶干多疑虑
四 公堂上秀才述疑情 半月街狄公勘现场
五 普慈寺陶干探底细 贪小利和尚遭耍弄
六 悲往事老妇诉冤情 察局势狄公恨无奈
七 有勇谋马荣探红庙 贪小利盛八说线索
八 循惯例狄公欲出访 听情由洪亮顿解惑
九 访县衙两僧捎口信 金华县狄公觅佳人
十 受款待里正述详情 入虎穴陶干遭祸殃
十一 不请自来猛汉助力 齐聚一堂众人议事
十二 换金簪道士一场空 英雄胆马荣擒真凶
十三 狄仁杰英明断悬案 声泪下秀才获轻判
十四 析渊源狄公述案情 巧安排众人擒林凡
十五 赴林宅狄公探究竟 迎新人狄公遭怨怼
十六 探虚实林凡访县衙 巧装扮狄公闯丐帮
十七 浩荡荡众人赴寺庙 颤巍巍女子告淫僧
十八 揭暗道杏儿诉原委 晤下属狄公理是非
十九 颁告示官府诫百姓 偕随从夜闯崇明观
二十 夜探崇明观显端倪 探废宅内中藏玄机
二十一 陷囹圄众人遭暗算 负重伤林凡终就擒
二十二 说旧事主簿寻踪迹 数罪名狄公判奸逆
二十三 百般寻觅终得密箱 无良策盛八告真相
二十四 巧设计林凡落法网 伸冤案狄公显威名
二十五 人犯伏法众人欢欣 狄公受匾长跪祝祷
摘要
     县官,一方父母官也,除暴安良,扶倾济弱。虽诛故贳误.仍以防芽遏萌为旨。 六年前,我放弃了家父留下的生意兴隆的茶叶店生意,在东门外的田庄安顿下来。自此,我终于能够全身心投入所热爱的消遣中——收集有关犯罪及断案的文献笔记。 正值大明盛世,国家安定祥和,百姓安堵如故,故鲜有作奸犯科之事发生。我马上意识到,若想探明那些扑朔迷离的案件始末,只能从以往的历史文献中,寻觅判官当年断案的笔记。多年来,我一直醉心于此,且收集了大量的实录和文献,包括一些有者的罪案,凶杀案中所用的凶器,瓷具以及罪案有关的旧物。 诸多藏品中,最珍贵的当属一方黑色的惊堂木,乃数百年前的判官狄仁杰狄公所用,惊堂木上刻着的便是开篇所引之文字。据说当年狄公审案时,常以此惊堂木警醒自己:为国家,为百姓,肩担正义。 开篇之文字,是我凭记忆记录下来的,只因那惊堂木早已转手他人。大概两个月以前,正值盛夏,一次恐怖的经历让我放弃了对罪案的研究。之后,我便处置了所有跟凶案有关的藏品,转而开始青瓷收藏。我生性平和,这种高雅的消遣很合我的心意。 然而,要想真正安定下来、悠闲地过日子,我还须做一件事。即便是现在,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仍时不时把我从梦中惊醒,我必须忘掉那些事。为了从梦魇中解脱出来,我必须把曾经发生的怪事一股脑儿说出来,这样才能让我忘记那次骇人的经历,那次经历差点让我发疯。 秋日的一个清晨,天气晴好,我坐在自家雅致的亭子里,看着两个心爱的如夫人纤纤素手莳弄着菊花,举止优雅,楚楚动人。如此宁静惬意,我才敢回忆那灾难性的一天。 那是八月初九的下午,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中午骄阳如火,午后却变得闷热异常。我心情郁闷,坐立不安,最后还是决定坐轿子出门走走。轿夫问~-1til!IIUL,我脱1[I而出,说到刘公的古玩店去。古玩店就在孑L庙对面,有个极富贵的名字,名唤“金龙堂”。店掌柜刘公虽贪婪奸猾,但却是古董行里的一把好手。他常帮我踅摸些颇为要紧的,且跟断案有关的古物。古玩店里藏品颇丰,我亦在那里度过了许多欢乐时光。 到了古玩店,只有刘公的小伙计在。他说刘公身体不舒服,正在楼上房里歇息。要知道,那间房里的藏品更加珍贵。 上到楼上,我见刘公脸色阴沉,正暴躁地抱怨说头疼。屋里窗户的遮阳板半开着,以阻挡外面令人窒息的暑气。屋内昏暗,本来颇为熟悉的屋子今日却显得怪异非常,总感觉暗藏凶险。我当时就想离开,可一想到屋外酷热难当,便索性再待一会,也好让刘公拿些古玩出来鉴赏。于是,我拣了张大扶手椅坐下,猛扇着羽扇。 刘公口中嘀咕着并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可以给我看,但还是漫无目的地找了一圈。过了一会儿,他从屋角搬出个黑漆镜,放在我面前的书案上。 待刘公掸去灰尘,我见那黑漆镜不过是面普通的正冠镜:方盒之上立着一面银镜,是官员们用来正冠的镜子。镜框的漆皮已然暴起,可见已有些年代了。这种东西再寻常不过,对于阅宝无数的行家而言,价值不大。 突然,我瞥见镜框上镌有一行银字,凑近一看,乃用篆字写着:“浦阳狄府之物。”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