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向时代报告 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

向时代报告 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

  • 字数: 6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章剑华 等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610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看中国的现代化水平,要看江苏;看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要看江苏。”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阔征程中,江苏一直担负着“为全国探路”的重要使命。本书集中展现了“苏南模式”“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园区经验”等一大批江苏人民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历程中涌现出的优选经验和典型事迹,充分印证了小康社会伟大构想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江苏的成功实践,不仅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缩影,更是很好的观察样本和窗口,全面展示了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未来和无限可能。
内容简介
真实记录8000万江苏人民追梦、筑梦、圆梦之旅。全景式展现江苏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壮阔历程。在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中,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江苏不负党中央殷切希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以先行者的担当,肩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和“为全国发展探路”的神圣责任,把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建成了激动人心、可感可触的现实图景。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激情长歌,这是一个把民族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的盛世美景……
目录
序章报告,江苏向时代报告
第一章印证构想
中国式现代化
苏州四问
两个率先
强富美高
第二章异军突起
破土而出
一包三改
孵化器
蝶变新生
集群崛起
第三章奋楫潮头
春到上塘
百万雄鸡下江南
沂涛新歌
共富之路
在希望的田野上
现代农业的第五种模式
写在大地上的诗行
第四章独辟蹊径
昆山之路
新经济坐标
集聚新高地
扩张版图
引进全球
再造新优势
第五章长风破浪
尽锐出击
夯实根基
产业扶贫
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一个也不能少
破困攻坚
第六章大江南北
历史落差
谁持彩练当空舞
携手共进
优化发展生态
第七章高速时代
要致富,先修路
梦幻般的突破
刷新世界之最
“迭代”风景线
从“高速”到“高铁”
第八章青山绿水
壮士断腕
挽住云河洗天青
不用扬鞭自奋蹄
风景独好故园田
咬定青山
第九章时代华章
以人民为中心
敢破更须善为
新试题新答卷
第十章创新之城
唯创新者强
获得感与满意度
城市底色
奋斗无穷期
第十一章靓丽名片
小康的现实模样
共同富裕的擎旗手
田野吹来舒心的风
看水看山看陆巷
正是花开好时节
第十二章勇立潮头
从“四千四万”到“三创”
于无声处
让发展更有温度
老百姓说
第十三章江左明珠
奋斗的使命
诺言
一个人与一地黄金
流风余韵
小茶社里大智慧
红色塘马的变迁
第十四章通江达海
守好“绿色门户”
从“伤疤”到“氧吧”
与水共舞
绿色革命
遍地葱茏
第十五章大风扬起
马庄村往事
田野里的“洋乐队”
“香包”香世界
高党示范
陈井新泉
产业兴村
鲤鱼跳龙门
第十六章阳光路上
今日渔歌
靠山不“吃”山
光棍村的变迁
小小绣花针
第十七章江河交响
时代楷模
这边风景独好
看美丽世界
一个渔民的家国忧思
第十八章泰康福地
梦里水乡
茶花一树早桃红
紫海蓝天
群雁高飞头雁领
老区吹响冲锋号
一枝一叶总关情
特别考场
十年成城
第十九章黄海合唱
一生有多少难忘的遇见
平原上的幸福交响
最深情的告白
盐城样本的“诗和远方”
第二十章港城新姿
挂满红旗的村庄
西棘荡的跨越
花果山下桃花开
第二十一章千里长淮
一村臻品
一个愿望
一片阳光
一廊盛景
一湖碧水
第二十二章心之归宿
因水而兴
渔鼓声声
一对一挂钩
小河有水大河满
一条大河波浪宽
尾声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印证构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源出《诗经》的“小康”二字,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小康之梦”对无数的平民百姓而言只能是镜花水月。跨入近代,列强入侵,民生凋敝,“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小康更成为中国人遥不可及的奢望,而小康之梦只能失落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之中。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国共产党,最懂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的所思所盼。 新中国催生出亿万人民的磅礴激情,他们意气风发地投身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之中,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地“建设一个新世界”。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80年代,以其战略家的宏阔视野提出了“小康社会”的伟大构想,巧妙地将其同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道路连接起来。 从此,“小康”这一古老而又美好的概念,深深地融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进而跃升为一个时代的辉煌标志,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族之梦。 令江苏人民备感自豪的是,正是在江苏这片土地上印证了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以苏州发展实践为例证,丰富了这一目标的深刻内涵与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成为创造性地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系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中国自此开启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阔征程,而江苏则肩负起了“为全国探路”的使命。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大格局中,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与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习近平对江苏寄予厚望,党中央对江苏的发展始终有着更高的期待。 四十多年来,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和几任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激励着勤劳智慧的江苏人民,抢抓机遇,奋发进取,以先行者的担当,开放在前,创新在前,发展在前,实践在前,一步步从筑梦“富起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圆梦“强起来”。 如今在江苏大地上,江苏把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绘就成一幅幅激动人心可感可触的现实图景,四十多年来江苏的成功实践,也无不印证了小康社会伟大构想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 岁月如歌,激情似火;责任如山,业绩如碑。 那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那是一首振奋人心的激情长歌,那是把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的盛世美景…… 1964年12月,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正式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5年1月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周恩来代表党中央重申了这个目标。 目标提振人心。那时候许多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不遥远。 然而,一度封闭的中国还不真正了解究竟什么是现代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也并不知道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世界在观察,中国在等待,新的目标则在告别浩劫中孕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拨正了自己前行的航向。 睿智地引用了中国先哲提出的“小康”这个失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民族之梦,擘划为中国共产党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因为它对中国人来说,是那样的亲切朴实,那样的容易理解。还改造和丰富了这个梦想,并把它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实在,从而让“小康”不再是期待中的梦想。 于是,在小康战略的引领下,一个民族的百年崛起之路从脚下跨越,一个时代的中国传奇向世界展开了气势恢宏的现实画卷…… 中国式现代化 1978年,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涌动起一股股出国考察热。 封闭的中国需要打开国门,一度闭关自守的中国人迫切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 落伍,落后,落差——当对西方发达国家各方面信息和现实的了解越来越多,清晰地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差距。 1978年,74岁的先后四次出访了7个国家。领导人如此密集的出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罕见的。 1979年,访问美国,身临其境的他更清楚地看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落差。他在与新闻界会面时坦诚地表示,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上的差距不只是十年,可能是20年、30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50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的历史转折,确立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党中央的决策者明确提出,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 大时代需要大视野、大智慧;大时代需要大思路、大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个迫在眉睫的选择摆在了人们的面前,那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是什么?怎样才能不重蹈覆辙,走出一条既积极进取又踏实稳妥的现代化之路? 1979年12月6日,会见了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