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饭小品

文饭小品

  • 字数: 17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谢其章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336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文饭小品》从书刊收藏的角度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别样风采。它以杂文的形式,将作者对藏书藏刊之深入研究通过轻松浅显的文字倾吐而出,文辞浅易而内蕴丰厚,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丰富的知识。书中谈及的书刊多为作者私家珍藏,书中插图皆为作者苦心搜集的定制图片,是研究民国杂志与现代图书的第一手资料。本书亦涉及老北京风物考证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作者用幽默亲切的话语,与读者拉家常、话人生,将一代老北京人的回忆与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娓娓道来。
内容简介
《文饭小品》精选知名藏书家谢其章近年所作杂文,以民国报刊收藏为主线,挖掘《天地》《大众》《良友》等民国报刊背后的故事,讲述鲁迅、张爱玲、邵洵美等民国文人的逸闻趣事,同时记叙作者的藏书经历与多年收书趣闻,书写作者对北京胡同的小考和人生见闻。作者考据扎实、文风幽默,本书所收文章大都文辞浅易而内蕴丰厚,可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丰富的知识。书中插图多为作者私藏报刊剪影,是难得一见的定制第一手资料。
作者简介
谢其章,祖籍宁波,上海出生,久居北京。有名藏书家,二十年前转行自由作家,出版有二十余部文化随笔,《玲珑文抄》《佳本爱好者》《搜书剳记》《梦影集》《封面秀》《漫画漫话》《书蠹艳异录》《出书记》《绕室旅行记》等。所著之书尤以民国书影插图为一突出特色,香港书界誉为“谢氏书影系列”。
目录

粉郑逸梅,粉《永安》1
柳存仁《四年回想录》6
谁撕了张爱玲的《天地》?11
李慈铭从“日记”到“读书记”17
章钰四当斋藏书的归宿20
梁得所“偶然的聚会”23
熊希龄石驸马故宅小考30
沈寂主编《巨型》杂志49
常书鸿敦煌大漠离恨天51
邵洵美书评文章56
陶亢德——保存《骆驼祥子》手稿的功臣64
江栋良彩绘电影明星《郊游图》66
鲁迅先生你死了/谁启示我们的彷徨?71
出版界的“老黄牛”81
高伯雨一万四千字写《见闻》84
张爱玲的精灵,依附于民国刊物的光华之上88
姜德明先生指导我收集民国杂志100
《良友文学丛书》里的另类103
鲁迅:“至于将照相印在刊物上,自省未免太僭。”109
徐訏与《天地人》的故事114
宋存城存,宋亡城亡——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北平城120
谈谈“十七年书”的搜集125
“十七年书”里的《鲁迅选集》132
插图本《林海雪原》寻获记135
画论的另外用处140
九十岁的《良友》画报后记143
闲话《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149
内部读物《古旧图书业务知识》152
香港版《艺林丛录》的小故事154
老门牌号157
略知一点儿农事159
我与琉璃厂“杂志大王”的一点儿交往162
与吴祖光先生的一面168
醇亲王府里的中学岁月172
阅读都去哪儿了?180
吾家电视机成长史184
微信群唤回的年少记忆187
后记191
摘要
     粉郑逸梅,粉《永安》 我是郑逸梅粉,理应粉《永安》杂志。 八十年代成家立业,小娃不那么拖累之后,我的心思转移至阅读闲书。看似漫无目标的泛读闲览,实际上有一个排除的——凡是课本上死记硬背过的作家和课文,不再是我的菜。用一句粗俗的话来形容我的逆反阅读,“家花不如野花香”。 最优选入我“闲览推荐阅读”的是郑逸梅先生(1895—1992)。要说知道郑逸梅,于我而言,仍旧得益于那些民国鸳鸯蝴蝶派期刊,“无白不郑补”,诚非虚言。八十年代后期,刮起了一小股“郑逸梅热”,郑老也进入了写作与出版的“第二春”,郑老的书不是一本本地出而是成片地出,我竟全部购读。伴随“郑逸梅热”而来的除了“补白大王”这个称誉,还有一点当年并没引起读者注意,郑逸梅或许是推动持续至今的“收藏热”的一股个人力量。当时报纸杂志上是找不到“收藏”两个字的,只有在郑逸梅的文章里频繁出现,郑老亦坦诚本人乃“集藏癖者”。 我是郑逸梅粉,曾经冒冒失失地写往“上海长乐路郑逸梅先生启”,居然得到了郑老的回函,虽然一页纸只是稀落的几行字,于我也是极大的满足。 粉郑逸梅者,早已有之。《永安》的作者徐清秋于((求书散记》里写道:“每阅刊物,其中载有郑逸梅先生之小品,必先睹以为快,郑氏文字,景慕已久惜未识荆为怅。因读郑氏小品,而引起余阅购小品文字之兴趣,如晚明之小品集,与近代之小品选集,搜获不少。” 郑逸梅所著《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1961),一直是我案头书,也是我搜刊指南。拙作《终刊号丛话》只有我心里明白乃模仿之作(用现在的话来讲,乃“致敬之作”),所以编辑试图将“丛话”改为“杂话”时,我气极败坏地反对。郑逸梅所列113种旧派文艺期刊,我每搜得一种,便画上一个红勾,至今已画有60多个,成绩不坏。近期有计划将这60多种“鸳蝴”杂志仿郑逸梅“提要钩玄”法,写成一本小书,书名也定下了,《永安》姑算作其中一篇。 《永安》全称《永安月刊》,这是封面和版权页一致明确的,这点细节往往被忽略,如果图书馆著录的话,应该录全“永安月刊”而不能图省事以“永安”相称,以免与含“永安”两字的《永安乐社义演特刊》《永安戏院开幕特辑》《永安期刊》等杂志混淆。我碰到过封面称“读书”,而版权页称“读书杂志”这样的情况,也碰到过《良友》画报与《良友画报》的情况。实际操作中,这个小的版本细节危害性极小,因为你经常接触实物,便不会搞错不会花冤枉钱。倒是某些学者很容易“望文生义”而搞出笑话。 郑逸梅将《永安》划进“文艺期刊”的筐里,那么《永安》就算纯粹的文艺期刊吗?事实上还真不是那么回事。用今天的话来说《永安》实乃“企业行为”,因为《永安》的背景乃“上海永安有限公司”,简称“永安百货公司”。看看《永安》首页的宣传词:“统办环球货品,推销中华国产。”再看看它的自我介绍:“永安公司为中国最完备之百货商店,分类营业,包罗万有,举凡日用所需,及珍奇物品,无不搜集美备,尤以货色宏博,定价平准,为顾客所称道。” “永安百货公司”1918年在上海创立,它的前世今生,就是一部中国“百货美备”商业经营模式的兴衰史。“永安百货公司”在上海人民心中的地位,也许只有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差可比拟。上海南京路上当年矗立着“四大百货公司”,另三家是先施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为什么只有永安公司想到了硬性广告之外的“软性广告”——办企业杂志,到底棋高一着,既名垂商业史,又在文化目前占了一席之地。 P01-0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