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的另一面

历史的另一面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李杨 著
  • 出版日期: 2016-05-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041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史或许看重结果,如是,本书的黄埔军校孙中山、蒋介石和黄埔军校教官如张申府、胡汉民、陶希圣等几乎都是失败者。但是,如把他们放置于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进程中来看,他们又是时代的前行者。本书主要是对大时代中的黄埔人,尤其是一直以来或被否定或被忽略的民国人物张申府、蒋介石、胡汉民、陶希圣的重新认识和探讨。在方法上,笔者本着以“见之于行事”的叙述方式重建史事,在历史细节上下功夫,尽量摈弃传统“定于一尊”的意识形态史观,尽可能客观地解读和重现该人物活动的历史场景。全书约20万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张申府:黄埔第一人
一、“一度辉煌半生暗淡”
二、黄埔第一人
三、军校政治部与引荐
四、“开了小差”——仓促离校
五、张申府“开小差”的党内背景
六、并非多余的结尾——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第二章胡汉民与蒋介石的“约法之争”
一、校长与政治教官
“约法之争”的起因
三、胡、蒋冲突升级
四、胡汉民反约法的政治考量
五、蒋介石立约法的真实意图
第三章“胡治”还是“蒋治”:党权与军权之争
一、1928:国民党进入训政时期
二、训政时期党治制度的安排
三、谁能掌控党权?
四、“军权”在“党权”之上
五、“以党治国”制度保障的失效
六、组织军事化和基层根基弱小
七、结语
第四章政治教官:陶希圣的希望与幻灭
一、陶希圣弃笔从戎赴黄埔
二、卷入武汉风暴
三、“左不至共产主义,右不至国家主义”
四、“农民运动过火?”
五、“农民并没有起来”
六、“翻腾风浪之际,希望在何处?”
第五章书生政治家:陶希圣与的交往
一、因缘际会,同一条战线
二、国难当前,再次同一条战线
三、陶希圣抱不平的“事件”
四、陶、陈的“党争政争”见解之异同
第六章陶希圣有无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1924年陶希圣有无入党可能?
二、沈雁冰介绍陶希圣入党?
三、另一种可能?
四、陶希圣是左派同情者
附录陶希圣先生年谱简编
主要参考资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