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理性开始的时代(精装)/文明的故事7

理性开始的时代(精装)/文明的故事7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美]威尔·杜兰特著,台湾幼狮文化译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413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7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的代表作,费时近半世纪写就,是为我们普通读者撰写的大型历史著作。其中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获得1968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杜兰特夫妇因此书荣获1977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全书共计11卷,超过1000万字,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传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链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致力于提炼出一种整体的历史洞察,期待给予当代人以鲜活的启发,像古希腊神庙箴言一样“认识你自己”。
《文明的故事》,旧译《世界文明史》,今按英文原版恢复本来的译名。读者在轻松阅读文明的故事时,可潜移默化地感知人类文明的美妙与伟大。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历史的教训也藏在无尽的时间之中。
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著台湾幼狮文化译的《理性开始的时代(精)/文明的故事》为其中一册,讲述了1558-1648年欧洲文化史。
作者简介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他先后在美国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物学,并在美国有名哲学家杜威的指导下攻读哲学,1917年获哥大博士学位。1926年,他出版了《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随后,他花了四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广受好评的重要著作――11卷的《世界文明史》。终其一生,杜兰特都热情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威尔?杜兰特的《历史的教训》一书,被选为中纪委监察网网站2015年首推书,成为党政干部和大众哲学读者广为追捧的畅销书。
目录
第一部 理性的觉醒
第一章 伟大的女王(1558―1603)
善用逆境
伊丽莎白政府
多情的处女
伊丽莎白及其宫廷
伊丽莎白与宗教
伊丽莎白与天主教徒
伊丽莎白与清教徒
伊丽莎白与爱尔兰
伊丽莎白与西班牙
雷利与埃塞克斯(1588―1611)
奇异褪色(1601―1603)
第二章 欢乐的英国(1558―1625)
工作中的英国人
教育
善与恶
司法与法律
家庭
英国的音乐(1558―1649)
英国的艺术(1558―1649)
伊丽莎白时代的人
第三章 派那西斯山坡(1558―1603)

智慧之战
菲利普?西德尼(1554―1585)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
戏剧舞台
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
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早年(1564―1585)
发展(1592―1595)
成熟(1595―1608)
艺术才华
哲学
调和
身后
第五章 苏格兰女王玛丽(1542―1587)
美丽的王后
苏格兰(1560―1561)
玛丽和诺克斯(1561―1565)
陷人情网的女王(1565―1568)
赎罪(1568―1587)
第六章 詹姆士六世和詹姆士一世
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567―1603)
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1603―1614)
阴谋案(1605)
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戏剧
本?琼森(约1573―1637)
约翰?多恩(1573―1631)
詹姆士散布旋风(1615―1625)
第七章 召唤理性(1558―1649)
迷信
科学
弗朗西斯?培根(156l一1621)
大更新
一位政治家的哲学思想
理性的司晨者
第八章 大革命(1625―1649)
变迁中的经济
宗教的坩埚(1624―1649)
清教徒与剧院
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时代的散文
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时代的诗
查理一世与国会的抗衡(1625―1629)
查理的专制(1629一1640)
长期国会
第一次内战(1642一1646)
激进作风(1646一1648)
终结(1648―1649)
第二部 理性与信仰
第一章 意大利(1564―1648)
神奇的长靴
?阿尔卑斯山麓/?威尼斯/从帕多瓦到博洛尼亚/?那不勒封
罗马与教皇
耶稣会
?在欧洲/?在异教区
意大利的白天与黑夜
歌剧的诞生
文学
塔索
巴洛克的来临(1550一1648)
罗马的艺术
贝尔尼尼
第二章 西班牙的盛衰(1556一1665)
西班牙的生活
菲利普二世(1556一1598)
菲利普三世(1598―1621)
菲利普四世(1621―1665)
葡萄牙(1557―1668)
第三章 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1556一1665)
黄金世纪
塞万提斯(1547―1616)
诗人
韦加(1562―1635)
卡尔德隆(1600―1681)
第四章 西班牙艺术的黄金时代(1556―1682)
多彩多姿的艺术
埃尔?格列柯(约1548―1614)
苏巴朗(1598―1664)
委拉斯开兹(1599―1660)
牟里罗(1617―1682)
第五章 法国的角逐(1559一t574)
敌对的势力
凯瑟琳?美第奇
仲裁浴血记(1562―1570)
大屠杀
第六章 亨利四世(1553―1610)
爱情与婚姻
亨利三世(1574―1589)
通往巴黎之路(1589―1594)
富有创造力的国王(1594―1610)
登徒子
暗杀事件
第七章 黎塞留(1585―1642)
二王之间(1610?_1624)
路易十三
枢机主教与胡格诺教徒
枢机主教与贵族
枢机主教位极人臣
墓志铭
第八章 战争下的法国(1559―1643)
道德
礼仪
蒙田(1533―1592)
?教育/?友谊与婚姻/?散文/?哲学家/?结石
“不朽人物”
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
建筑
其他艺术
普桑与其他画家
第三部 理性的考验
第一章 荷兰的叛乱(1555―1648)
序幕
帕尔马的玛格丽特(1559―1567)
阿尔瓦在荷兰(1567―1573)
雷克森斯与堂?胡安(1573―1578)
帕尔马与奥朗日(1578―1584)
胜利(1584一1648)
第二章 从鲁本斯到伦勃朗(1555―1660)
佛兰德斯人
佛兰德斯的艺术
鲁本斯(1577一1640)
凡?戴克(1599一1641)
荷兰的经济
荷兰人的生活与文学
荷兰的艺术
弗兰斯?哈尔斯(1580一1664)
伦勃朗(1606―1669)
第三章 北方的兴起(1559一1648)
丹麦的强盛
瑞典(1560一1654)
?对立的信仰(1560―1611)/?古斯塔夫?阿道夫(16ll一1630)
?克里斯蒂娜女王(1632―1654)
波兰(1569―1648)
?国家/?文明
神圣俄罗斯(1584―1645)
?人民/?戈杜诺夫(1584―1605)/?混乱的时代(1605―1613)
第四章 伊斯兰教的挑战(1566―1648)
土耳其人
莱潘托之战
伊斯兰教势力的衰落
阿拔斯大帝(1587―1629)
萨非时代的波斯(1576一1722)
第五章 帝国境内的大决战(1564―1648)
神圣罗马帝国诸帝
神圣罗马帝国
品德与习俗
文学与艺术
敌对的信仰
“三十年战争”
?波希米亚的局面(1618一1623)/?华伦斯坦(1623―1630)
?古斯塔夫的英勇事迹(1630―1632)/?堕落(1633一164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第六章 伽利略时代的科学(1558一1648)
迷信
知识的传播
科学工具与方法
科学与实体
科学与生命
科学与健康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开普勒(1571―1630)
伽利略(1564一1642)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审判/?创始者
第七章 哲学的再生(1564―1648)
怀疑论者
布鲁诺(1548―1600)
梵尼尼与康帕内拉
哲学与政治
?马里安纳(1536一1624)/?博丹(1530一1596)
?格劳秀斯(1583―1645)
享乐主义的神父
笛卡儿(1596―1650)
插图
摘要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几乎影响了今日整个欧洲文明。海战技术至此有了决定性的转变,钩住敌船然后登船战斗的技术已经落伍,改为自船边和甲板上炮轰的技术。西班牙的衰弱导致荷兰人独立,亨利四世继为法王及北美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新教势力也得以维持并增强,天主教在英国接近萎缩,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也不敢再勾结教皇。假如西班牙“无敌舰队”建造适当、领导优秀,天主教可能收复英国,荷兰可能会屈服,而导致莎士比亚和培根成为胜利英格兰的象征和成果的那种骄傲与精力可能永远不会进发,伊丽莎白朝人的欢乐也将受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打击。所以战争能决定神学与哲学,而杀害和破坏的能力是允许生活和建设的推荐条件。雷利与埃塞克斯(1588―1611)
     虽然塞西尔与沃尔辛厄姆、德雷克与霍金斯是光荣与胜利的直接工具,伊丽莎白却是胜利英国的化身,在她60岁时已达名位的很好。此时,她脸上已见皱纹,头发已见脱落,有些牙齿也已掉落,有些则成黑色,她戴花边头饰,穿飞扬的绉领,有衬里的袖子及衬有圈子的女裙,外饰宝石金光闪闪。在这样极具威严的服饰下,她看来极有傲气,相当精神,无疑就是一位女王。国会对其自视甚高的统治方式颇有怨言,但也只有屈服。老臣提供意见时仍有年轻侍臣的胆怯,而年轻的侍臣善于阿谀恭维,围绕在女王左右。莱斯特和沃尔辛厄姆已经衰老,德雷克和霍金斯不久也将为他们想要统治的大海吞没。塞西尔――培根称他是“英国的阿特拉斯”――今已垂垂老矣,而且为关节炎所苦,不久,伊丽莎白将在其患不治之症时照顾他,并亲手喂他饮食。伊丽莎白深为老臣凋零而悲伤,但她不会因而减低其出巡的豪华与宫中的活泼气息。
     在其身旁又有了新脸孔,使她分享了一些年轻气息。克里斯托弗?哈顿年轻英俊,她封之为贵族院院长(1587年)。9年后,她方接纳伯利爵士的劝告,引用其睿智驼背之子罗伯特?塞西尔为国务大臣。她更喜欢雷利的英俊和威武善战,而不在乎他对宗教的怀疑,因为她自己也有某种怀疑。
     雷利集伊丽莎白朝人的典型于一身:绅士、战士、航海家、冒险家、诗人、哲学家、演说家、历史学家、殉道者,这是文艺复兴梦想中的完人,他在各方面皆显现才华。他于1 552年生于德文郡(.Devonshire),1568年入牛津大学。他不肯把生命浪费在书上,于是参加一群身世显赫的英勇志愿军,进入法国协助胡格诺教徒抗暴。6年的战争生活使他学到某种无耻的暴力行动和鲁莽大胆的言词,这是导致其后噩运的主因。回到英国(1575年)后,他强使自己研读法津,但1578年,他再次辍学,志愿从军协助荷兰人抵抗西班牙。两年以后,他到爱尔兰担任陆军队长,该军曾平定“戴斯孟德叛变”,而在“斯梅里克大屠杀”中,他一点也不迟疑。伊丽莎白赏给他爱尔兰1.2万英亩的土地,在宫中他也颇为得宠。由于容貌英挺、善于恭维,又聪明智慧,女王能静听他在美洲设置英国殖民地的计划,而少有惯常的疑心。她赐予他特许状,1584年,他本人――虽不参加――却派遣了第一支远征队,拟至弗吉尼亚州建立殖民地,但失败了,只空留其名,作为女王不能得到殖民地的较为纪念。女王的名誉侍女伊丽莎白?思罗克莫顿较易亲近,她接受雷利为其情夫,并暗中嫁给了他(1593年)。由于未经女王允许宫中之人便不得结婚,热恋的这一对情人要在伦敦塔度过未经料到的蜜月。雷利写信给伯利爵士,称许女王为历史上最完美的人物,因而获释――但被逐出宫中。
     他隐退于瑟本田庄中,计划航行和探险,阐述无神论,写诗,每首诗均富有辛辣讽刺的意味。两年的安静又使他静极思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