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青岛地区为例

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青岛地区为例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牟少岩著
  • 出版日期: 2023-05-26
  • 商品条码: 9787109135819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青岛地区为例》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青岛地区为例》首先对农民概念和农民职业分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以青岛地区为例研究宏观因素对当代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再次,根据实地人村人户调查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受教育程度、婚姻、年龄、居住地等微观因素对当代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对决定因素做系统分析,揭示特定时空条件下农民职业分化的规律和特征;复次,通过建立农户模型分析农民职业分化对农户的消费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提出引导和促进农民职业分化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靠前的社会转型期,农民职业结构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是农民由原来单一的农业职业向非农职业的转移,在农村或城镇形成多种职业角色。探索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不仅是理论研究之需,而且也是实践之需。
对农民概念和农民职业分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当代中国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宏观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和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收人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经济发展因素,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农地制度等体制因素。农民职业分化的微观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党员身份等自身特征,家庭耕地面积、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劳动力人数、家中小孩数量、家中老人数量等家庭特征,到县城距离、到乡镇距离、每天经过该村客车数量、村企业数量等居住地特征。
从影响农民职业分化的宏观因素来看:①经济增长是促进青岛地区农民职业分化的根本动因。②经济结构的调整又为青岛地区农民的职业分化提供了可能空间,引导农民职业向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分化。③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对劳动力的排挤在短期内不利于农民的职业分化,但促使农民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可持续分化。④城乡收入的差距是农民职业分化的直接诱因。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影响农民职业分化的重要经济因素。⑤户籍制度和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职业分化的主要障碍。⑥农地制度对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土地是职业分化初级阶段农民的保障手段;另一方面,它又使得农民不愿脱离农业和农村,导致农民的兼业化,进而阻碍农民进一步的职业分化。
从影响农民职业分化的微观因素来看:①农民自身因素是农民职业分化的决定因素。农民职业分化最终取决于农民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居住地因素的影响处于次要位置。②就农民自身因素而言,农民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党员对农民职业分化有显著影响,是否结婚对农民职业分化没有影响。男性农民比女性农民实现非农职业所受的约束力小,更容易实现职业分化;年轻人较容易发生分化,年龄越大越不利于农民职业分化;受教育程度是农民职业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农民职业分化;党员比非党员更容易实现职业分化。③就家庭因素而言,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中7岁以下小孩数对农民职业分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中7岁以下小孩数量越多越不利于农民职业分化;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家中69岁以上老人数越多越不利于农民职业分化,但他们负向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家中61~69岁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青岛地区为例老人数量越多、家中有党员将有利于农民职业分化,但正向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是否户主对农民职业分化没有影响。④就居住地因素而言,区位条件对农民职业分化有显著影响,距离县城近比距离县城远的农民更容易分化;到乡镇距离对农民职业分化影响总体不显著;村企业数量对农民职业分化有显著正向影响。
农民职业分化对农民生产及生活具有多方面的影响。职业分化使得农户改变了传统的纯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向兼业化发展。农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对粮食生产等种植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农民职业分化使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为土地合理流转创造了条件,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另外,农民职业分化使农民收人来源多样化并且增加了农民收人、改变了消费结构,有利于提高职业分化农民的素质。农民职业分化还使农户贫富差距拉大。
政府引导和推进我国农民的职业分化,基本的政策思路是尊重农民,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来实现。政策的切入点是着眼于当前农民的职业分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和不性的实际和农民职业分化过程的实际需要,一方面稳定和促使已经发生了职业分化的农民完成职业分化,另一方面促进尚未发生职业分化的农民逐步进入职业分化过程。主要的政策措施是:改革户籍制度,创新农民保障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健全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等。
作者简介
牟少岩1963年生,山东栖霞人。先后求学于兰州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教授,现任职于青岛农业大学。
从事农业经济教学和研究二十几载,期间曾在蓬莱市任副市长从事农业管理工作两年多,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切身体验和思考,对“三农”问题理想的结果有浪漫的构想,对其艰难的道路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永远尊重高屋建瓴的理论研究,也推崇把握复杂现实的冷静思考。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近几年开始关注合作社理论与实务。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本研究的视角、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本书的内容、结构
1.4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农民职业分化研究综述
2.1社会分化理论简要评介
2.2有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理论
2.3关于当代我国农民职业分化研究综述

3农民职业分化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1农民与农民职业分化的概念
3.2中国当代农民职业分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4农民职业分化的宏观影响因素
4.1青岛地区农民职业分化的基本轨迹
4.2经济发展对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
4.3体制因素的影响

5农民职业分化的微观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5.1自身因素与农民职业分化
5.2家庭因素与农民职业分化
5.3居住地因素与农民职业分化

6农民职业分化微观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综合分析
6.1模型方案的设计与相关变量统计情况
6.2主要结果分析
6.3主要结论

7农民职业分化对农民生产及生活的影响
7.1农民职业分化对农民生产的影响
7.2农民职业分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8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主要结论
8.2政策建议

9结束语:理想的“三农”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农民职业分化的起点与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