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战后西亚国家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

战后西亚国家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

  • 字数: 33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黄民兴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2141366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燕赵文化,指的是以河北地域为依托,源于历目前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生活结构体系,即河北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总称。燕赵文化,作为河北拥有特色的文化体系,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靠前,勇武任侠,慷慨悲歌。韩愈的散文《送董邵南序》开篇靠前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其实这种说法由来已久,韩愈的观点只不过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已。燕赵大地处于胡汉交界,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侵扰,战事不断,河北作为南侵的必经之地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反抗。因此,勇武任侠之风也就成了燕赵大地的一个传统,这也是韩愈这句话的由来。同时,在这里也曾涌现出像豫让、荆轲、高渐离这样的侠义之士。言必信,行必果,生不苟且,死不苟且。他们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演绎了一曲悲壮的人生活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骆宾王诗云:“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无疑是燕赵大地文化的真实写照,苏轼也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可以说,从战国之后,勇武任侠,慷慨悲歌已经成为燕赵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第二,变革进取,自强不息。这是燕赵大地在历目前繁荣兴盛的思想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大地多国林立,在相互的侵伐中能够生存下来,就要求开明的统治者倡导变革以图存。从赵国来看,这种变革图存一直持续,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赵简子铸造刑鼎,刊布法律;赵烈侯“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巩固了赵国的政权;到赵武灵王时代,厉行胡服骑射,一举把赵国推到了强国的地位。从燕国来看,这个原本较弱的国家,外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内受中原邻国的侵扰,在夹缝中生存,异常艰难,但是燕昭王即位之后,礼贤下士,广招天下豪杰,除弊政,推法治,增强了燕国的凝聚力,任用剧辛、乐毅,使得燕国一举成为北方大国。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无论在何等境况下,燕赵大地传承的变革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上,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追求和合,顾全大局。燕赵大地上自古就有崇尚道义,讲人和,忌私怨的传统,很典型的就是赵国历目前廉颇、蔺相如上演的“将相和”。这种先国家而后个人,虽有不同而自觉协调的精神,不但在燕赵大地,甚至在中华大地,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第四,勤劳淳朴,虔诚礼让。从自然资源上来说,古代河北西部以山地为主,生存不易;平原地区虽然适于耕作,但由于是冲积形成的次生黄土土质,缺乏经典黄土的“自行肥效”性能。因此,即便是秦汉时期,河北的农业仍未获得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人们形成不畏艰险、互助礼让、淳朴忠厚和不尚奢华的风气就不足为奇了。《南史》中说:“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这种传统至今仍在河北得到广泛发扬,尤其是农村,讲究乡谊,注重和睦,互通有无,不计得失,成为燕赵文化的又一支柱。
金元以来,河北受到首都文化的影响,在与本土燕赵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又有了新的发展,承德避暑山庄、遵化和易县的清代东西陵,都是近畿文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在立足古老的燕赵文化的同时,充分利用近畿地位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产业大省,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28-31
作者简介
黄民兴,1958年生于湖南嘉禾。现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主任,《中东研究》主编。独著有《中东国家通史·伊拉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沙特阿拉伯——一个产油国人力资源的发展》、《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合著有《二十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等十余部;并在《世界历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约100篇。
谢立忱,1979年生于内蒙古通辽,200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东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西亚非洲》、《世界民族》、《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代序
导论
第一编阿拉伯国家与非阿拉伯国家间的领土纠纷
第一章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问的领土纠纷
第一节巴以领土纠纷
一、巴以领土纠纷的根源
二、领土纠纷的演变与巴以关系
三、领土纠纷的解决前景
第二节叙以领土纠纷
一、领土纠纷产生的背景
二、领土纠纷的演变与叙以关系的变化
三、领土纠纷的前景
第三节埃以领土纠纷
一、领土纠纷产生的背景
二、领土纠纷的演变与埃以关系
三、埃以关系的前瞻
第四节约以领土纠纷
一、约以领土纠纷的产生
二、约以领土纠纷的发展与约以关系
三、约以关系的未来趋势
第五节黎以领土纠纷
一、领土纠纷的产生
二、黎以领土纠纷的演变与黎以关系
三、黎以领土纠纷解决的前景
第二章伊拉克与伊朗间的领土纠纷
第一节两伊领土纠纷的根源
一、民族冲突
二、教派分歧
三、条约纠纷
第二节两伊领土纠纷的演变与两伊关系
一、1921年后领土纠纷的显现与两伊关系的紧张
二、1958年后领土纠纷的公开化与两伊关系的恶化
三、1979年后领土纠纷的白热化与两伊战争
四、1990年后领土纠纷的缓和与两伊关系的改善
第三节两伊关系的前景
第三章伊朗与阿联酋之间的领土争端
第一节海湾三岛问题的由来
一、海湾三岛地缘概况
二、三岛争端的历史追溯
第二节伊朗与阿联酋对三岛的争夺
一、伊朗对三岛的主权要求与行动
二、阿联酋对三岛的主权要求与行动
三、关于三岛问题的双边谈判和国际调解
第三节三岛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关于三岛归属的国际法分析
二、三岛争端的解决途径
第四节三岛问题的解决前景
一、影响三岛问题解决的有利因素
二、影响三岛问题解决的不利因素
三、三岛问题的解决前景
第二编阿拉伯国家间的领土纠纷
第一章沙特、阿联酋和阿曼三国间的领土纠纷
第一节布赖米绿洲问题的产生及演变
一、历史上的布赖米绿洲
二、英国与沙特的争夺
第二节布赖米绿洲问题的解决
第二章巴林与卡塔尔间的领土纠纷
第一节历史根源
一、争议地区的地缘概况
二、领土争端的历史追溯
第二节领土纠纷的演变与巴卡关系的波动
一、巴卡对争议地区的早期争夺
二、沙特与海合会的调解
三、国际仲裁
第三节领土纠纷的解决与巴卡关系的迅速改善
一、国际法院对争议地区的调查与分析
二、国际法庭对争议地区的裁决与巴卡关系的迅速改善
第三章伊拉克与科威特间的领土纠纷
第一节历史背景
第二节领土危机的频发与伊科关系的恶化
一、第一次领土危机
二、第二次领土危机
三、第三次领土危机
第三节领土纠纷的渐趋平息与伊科关系的逐步转暖
第三编非阿拉伯国家间的领土纠纷
第一章希土领土纠纷
第一节爱琴海争端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上的长期交恶
二、数量繁多的各种条约
第二节爱琴海争端的演变与希土关系
一、希土关系的日益紧张
二、不成功的双边谈判
三、希土关系骤然恶化
四、昙花一现的达沃斯精神
五、希土关系再度紧张
六、希土关系逐步改善
第三节爱琴海争端的解决前景
第二章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问的领土纠纷
第一节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产生的背景
一、分而治之的杜兰线.
二、遗患无穷的印巴分治
第二节普什图尼斯坦争端的演变与阿巴关系
一、1947—1950年的爆发期
二、1950—1963年的冲突期
三、1963—1973年的缓和期
四、1973—1979年的转折期
五、1979—2001年的搁置期
六、2001年以来的重现期
第三节普什图尼斯坦问题的前景
总结与分析
一、西亚地区领土纠纷的共因
二、西亚地区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
三、西亚地区领土纠纷的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