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月光照亮的回家路

月光照亮的回家路

  • 字数: 19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 作者: 肖建新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422503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大地的内心五彩斑斓。太阳绘制了一部分,月光绘制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小动物们用叫声绘制的。而我们,踏着露水绘制的小径回家。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自选集,选取了作者发表在各种文学期刊上的文章100多篇,作品风格独到,境界高阔,意蕴深刻,文字书写自由,具有很强的张力。
作者简介
肖建新,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散文》《天涯》《青年文学》《文学界》《读者》《散文世界》《文苑》等多家刊物上发表各种作品60多万字,作品多次入选《年度中国散文诗精选》《二十一世纪中国散文诗排行榜》《中国散文诗90年》《中国年度随笔佳作》《新中国散文典藏》等多种集子,出版个人散文集《从黑暗中抽出幸福的嫩芽》,获首届西部散文奖,《青年文学》“冬至情”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应邀参加过第六届、第十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有多篇作品被选作中学语文阅读试题。
目录
辑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故乡是一张可以随时打开的封面。它的诱人之处在于,它的每一件风物都蕴含了生命的元素和意义。比如一只穿行于草间的草虫,它的身体中一定夹杂了某些神秘的精神力量,才会让每一个行走于故乡的人,借着月光回望自己渐渐消失的行踪。 半坡的声音 002 月光照亮的回家路 007 半棵活着的树 012 木匠杨师 015 干渴的村庄 019 红顶鹤,朱鹮,或一种鸟 022 又一个年快要到了 025 雪的修辞 029 聆听原上的声音 033 禅觉寺 036 一只古代的药箱 039 湖边小道 041 第二辑 这个世界优选的半径莫过于自己的良心所探视的截面。行走的每一个人,带着自己的良知,踏上一趟趟或短暂或长远的旅程,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相遇一个个陌生的人或事物,在夜深人静之时,慢慢品味它们留在时间中的印痕。就像南阳,当我站在药圣祠之中的时候,我才知道,南阳是一只的古代的药箱。 给良心一盏灯 046 读书的益处 048 洛阳纸贵 052 南阳,府衙上方的天空 055 废墟上的花朵 059 心灵之约 062 心中的澳门 064 仰望西部 067 放  生 070 秋后稻田里的散步 073 方格木窗 076 爷爷,那棵苍老的庄稼 078 油菜花打湿的夜晚 082 沉默的行走者 085 第三辑 故乡有明暗互动的四季。四季有日月交错的故人。故人有冷热转换的体温。母亲,不仅仅是家中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一棵棵庄稼、一个个日子、一张张履历表中最响亮的温度计。当温度计不再计量出我们的体温,故乡就尘封在一只瓦罐之中,就像她在土地的内部,寂寥地述说着故乡的一缕缕风、一片片雨,而我们,只能在根系瘦弱的远方瞭望。 麦  子 090 犁 092 棉 094 从水稻出发 096 热  爱 098 四季之歌 101 温度计 104 故  乡 107 中  秋 110 村庄的声音 112 故乡的茶 114 乡村乐器 117 好多天,我没到地里去 119 时光碎片 121 甲蕃古城 125 沼泽中的芦苇 126 这些藏在时间深处的湖水 127 五  月 128 变声期中的蛙鸣 130 一条河到丹江口 131 齿  轮 134 张  骞 136 盆地上的冬天 138 河  流 140 父  亲 142 剪  刀 144 一棵故乡的树 146 油菜花海 148 麦  地 150 小  径 152 第四辑 草原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草原本身就是一张巨弓,每一株草原之草都是一支可以射向时间深处的有着弧度的柔韧之箭。时间也是一座巨大的草场,世上的每一件事物,都要在这座草场上放牧。是笼盖四野的丰盈,还是沧海一粟的孤寂,你听见有人在世界的尽头唱了一支不败的歌吗? 半坡随想(组章) 156 城墙的温暖 159 关于家和母亲的描述 161 长安城门 166 铁味的草原 168 阴山如锯 169 大雁塔 170 风  暴 172 一根古木 174 古  街 177 仓  房 179 时  间 181 稻草人 183 夜晚的狗叫 185 风吹郎木寺 187 容  器 189 月  光 191 歌  声 192 音乐的魅力 193 一个人的青海 194 乡村素描(组章) 196
摘要
    月光照亮的回家路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天底下再没有比今夜更明亮、更皎洁、更能勾 人心魄的月光了。我从远方盒子般的楼房里逃出来,像一只囚多日的 倦鸟,急急忙忙投向那个心中常常浮现的巢,去赴那个千年不变的心底 的约定——中秋,一个深度中国版本的词语,刻在人们的骨髓里。此时, 众多的人也和我一样,行色匆匆,归心似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 小道,和大大小小颠簸的车辆中向那轮月光照亮的地方奔去。 今夜,在一个虔诚的地方,让我想起了那些遥远的祖先,他们曾用 无数的身心体验和思想的波浪铸造了今夜,铸造了一所无形的浩瀚的圣 洁殿堂。在这,没有功利世俗,没有贵贱高低,只有心中涌起的无尽的 感念和怀想。我无法想象十几亿个脉搏和心脏,在地球不同的经纬度上 向一个方向跳动的景象,那是否会涌起一个天地间巨大的潮汐而将国度 和民族的界限淹没?在无穷的注视中,月亮如静水中的古典美人,缓缓 走上东方特有的空中阁台,一个玉的国度,树、池、花草、廊台,甚至 语言和目光,都是玉的细刻雕琢。 今夜,那飘浮在万世百像之上的月光,那低眼亲吻众生的月光,那 照耀千年却依然朗朗不减的月光,将每一条尘灰微起的道路、每一座香 味缭绕的房舍、每一个翘首以盼的眼睛照亮,远方像一盏渐渐靠近的马 灯,以心灵的速度缩减着两地之间的距离,缩减着思念绵软的长度。月 光无疑是归乡的加速器,催发着那些更为迫切的焦急。在这条月光照亮 的道路上,我看到了李白,杜甫,看到了帝王将相,黎民百姓,看到了 一行行古人,他们也和我一样,在这个月色如洗的傍晚,行色匆匆地赶 往一个地方。 当我踏上那条通往家乡的狭窄小径,月光就更加清晰,像是被母亲 洗净的一样,一尘不染地照亮了我细细的行囊、我的脚印,甚至照亮了 我紧裹在皮肉里的心脏,仿佛一只托盘中鲜艳的桃子——所有的儿女, 从远方带来了自己封藏多日的内心。那些尘灰飞扬的往事此刻全都静了 下来,甚至更像那些长途列车上的座位,被时光用一种味道浸泡得有些 发白。这是一条我踏过多少次的小路,童年曾为它增添了无数的坑坑洼 洼,它也给童年抹出了满身的泥,依然像儿时一样,用蚯蚓的姿势引导 我前进。我喜欢这种弯曲,就像走一段乡下小路后喜欢转身一样,那时, 我或许看到了走过时留下的痕迹,听到了那业已消失的童年的朗朗笑语, 或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想回一下头罢了。这样的 曲折,我常觉得很符合多度审美的要求,总有一种千山未尽的韵味。每 走过一个弯,就像是推开了一扇门,接近了一处风景。对那些设计得笔 直的大道,我总有一种一眼看穿的遗憾,而这,却在这归乡的小路上得 到了酣畅的弥补。路边的小草——童年亲密的伙伴,从它们熟悉的脚步 声中认出了我,那个小时候故意用脚踢疼它们的家伙,此时却穿了一双 接近中年的皮鞋,它们从他的呼吸中分辨出他心跳的频率和些许的疲倦, 还有一丝不易觉察的叹息和惆怅。 树影高密,像一些黏稠的心事,月光伶俐的手指只能将它理出一些 花斑,它必须得等,等到月光走得更远,或一个更斜的角度,它才会拾 到半身的碎银。那些细柔的光芒,不断地从叶子上流下来,逼醒一些树 枝上的眼睛,虫子或许会受到惊吓,它甚至会怀疑,又有一个村童用自 制的手电,在找那些不肯落去的蝉蜕。露水开始上路了,它们细小的唇, 不停地碰我的脚踝,一些熟悉的凉意渐渐向我的内心逼近。我知道露水 故意要跑上我的身体,想告诉我,它们的欢迎仪式和小时候一样,而我 只是大模大样地走着,碰疼了它们晶莹的柔情,甚至让它们过早地坠落。 不过,它们是高兴的,满地的月光不仅照亮了我的回家路,并且照亮了 露水的道路,一滴露水,实质上就是夜晚打磨出来的一滴光明。那些伏 在路边草丛里的虫子和那些庄稼根部的蛤蟆,被我的脚步声惊动,它们 匆忙地跳动着,惊慌地从路的一边跳到了另一边,像似逃避着一个天敌, 昏暗中带着一些陌生的惊恐。我有些谦意地笑了笑。当它们发现我是那 个熟悉的陌生者,它们是否会跳回原地,厮守着那一片属于它们的月 光?它们也许闻到了路上掉下的一些脚汗味,可它们永远不知道,是谁 的脚汗打湿了路面。 家越来越近了,露水的道路越来越清脆,掷地有声的月光像一枚枚 纯净的瓷片,不住地落在路边,落在我的脚印里。我很想弯下腰去捡一 片,揣在怀里,照亮我有些昏暗的胸膛。在那些长久的不眠之夜,我可 以掏出来,小心地擦拭它的光泽,然后和梦一起,回到那个瓷的故乡。 这条小路,只有不宽的路径,却收藏了好几代人的脚印,就这么一层一 层地踏下去,新的岁月覆盖了那些旧的岁月,旧的岁月又覆盖了那些更 旧的岁月,我不知道是谁首先开辟了这条小路,并把它一代代地传下来, 交给我们像根一样的脚。奶奶,爷爷,母亲,父亲,哥哥,妹妹,还有 许多人,都在这条酷似简陋的小径上不知疲倦地走过,反复丈量过这条 小径的长度。我不知道他们走过小径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怀着怎 样的感想,但他们一定是踏实的,也许他们累了,连鞋底磨出的洞也感 觉不到,只是想把这段小路走完,把庄稼的想法带回家。这样的日积月 累,搁在他们身边的日子越来越高,很终淹没了奶奶,爷爷和母亲,他 们从时常走过的小路上又回到庄稼地里。其实,当我一踏上这条小路时, 我就在瞭望他们。我望到了那些坟头的月光,像他们慈祥的脸,平静而 幽深,他们仿佛在说着那些经常在说的话,像是在我的身后,又像是在 我的心里。奶奶说,一盏灯,照不了多远,却能看清黑夜。我想过多少 次,每一次都让我感到了它的光芒,像剥开一颗橘一样剥开了那些朴实 无华的时光。母亲说,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每次 想到这句话,我的心都困困的,仿佛一些虫子在里面噬咬。我的一生都 无法报答母亲,在我想报答的时候,时光却剥夺了我的权利,我只能记 住她的这句话,并把它揉碎到我的生活里,带给我的女儿。 家更近了,我几乎看到了我家的房子——月光把它的屋顶照耀得鳞 片闪闪,而房檐下,我又看到了母亲消瘦的身影,这多年的形象几乎成 了我的想象——母亲从来就没有从房檐下离开过。她像一碗淡淡的糖水, 没有月光的清澈,也没有糖饱满的幸福,她只有一些永远的祈盼,我仿 佛是一颗高浓度的糖,回家的过程就是将糖溶入淡淡糖水的过程。我曾 尝到的甜——那每一年中秋的月光所磨出来的滋味,已无法点燃我内心 甜蜜的回忆——母亲只是房檐下一个虚幻的影子,可我依然要回家,依 然要踏上这条曾经无数次踏过的小路。我很想把房檐下的那个影子再擦 一遍,我要擦净她身上的灰,好像她从来就没有干净过一样。那一年, 也是这样的一个晚上,我拖着满身的伤心和疲惫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像 一根松软的绳子,无力把我行走的每一步扎紧,后来是站在房檐下的母 亲的叫声,让我的全身灌满了力量和温暖,仿佛一盏灯在内心的黑处亮 起。现在我才知道,母亲永远是照亮我内心的那盏灯,无论我走到哪里, 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能感受到这盏灯渗透的光芒。多少个夜晚,没有 朗朗月光,我照样不会迷失,因为母亲是这路上不灭的灯。 我穿着月光裁剪的那件隐秘而流行的服饰,带着很好好吃的月 饼——母亲一辈子也没有吃过的草莓芯的月饼,踏在这条月光铺满的小 径上。然而抵达家的过程却是那样的遥远——似乎一辈子也只是漂泊的 旅程,我每一次的抵达只是抵达了这个过程的一个小小的部分。我无法 推开那扇颜色斑驳的旧木门,即使我推开了它,却好像我没有推开它一 样,因为那个守门的人被一把锁代替。今夜,再没有一个人抚摸我的头, 我的肩膀,只有这无语的月光,打在我推开那扇方格木窗的手臂上,那 如洗的月光,就沿着我清瘦的内心缓缓地流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