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茅盾全集:一:小说一集

茅盾全集:一:小说一集

  • 字数: 29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作者: 茅盾
  • 出版日期: 2014-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613139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7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1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茅盾全集(小说一集1)(精)》收《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部中篇小说;三者中外文版的作者序跋附于卷末。
《幻灭》写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最初发表于同年九、十月《小说月报》第十八卷第九、十号;《动摇》写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初至十二月初,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一月至三月《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一至三号;《追求》写于一九二八年四月至六月,最初发表于同年六月至九月《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六至九号。
这三部小说发表后,曾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分别印成单行本。其中《幻灭》、《动摇》初版于一九二八年八月,《追求》初版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此后三书曾多次重版。一九三。年五月由作者合为一集并题名为《蚀》,改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五四年七月,作者茅盾将《蚀》修订后交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印行,后收入一九五八年三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茅盾文集》第一卷。现据《茅盾文集》本编入本卷,另补入《幻灭》、《动摇》、《追求》三书初版本的题词。
目录

幻灭
动摇
追求
题词
写在《蚀》的新版的后面
补充几句
《动摇》法文版序
摘要
    “我讨厌上海,讨厌那些外国人,讨厌大商店里油嘴的伙计,讨厌黄包车夫,讨厌电车上的卖票,讨厌二房东,讨厌专站在马路旁水门汀上看女人的那班瘪三……真的,不知为什么,全上海成了我的仇人,想着就生气!”
     慧女士半提高了嗓子,紧皱着眉尖说;她的右手无目的地折弄左边的衣角,露出下面的印度红的衬衫。
     和她并肩坐在床沿的,是她的旧同学静女士:年约二十一二,身段很美丽,服装极幽雅,就只脸色太憔悴了些。她见慧那样愤愤,颇有些不安,拉住了慧的右手,注视她,恳切地说道:
     “我也何尝喜欢上海呢!可是我总觉得上海固然讨厌,乡下也同样的讨厌;我们在上海,讨厌它的喧嚣,它的拜金主义化,但到了乡间,又讨厌乡村的固陋,呆笨,死一般的寂静了;在上海时,我们神昏头痛;在乡下时,我们又心灰意懒,和死了差不多。不过比较起来,在上海求知识还方便……我现在只想静静儿读一点书。”她说到“读书”,苍白的脸上倏然掠过了一片红晕;她觉得这句话太正经,或者是太夸口了;可是“读书”两个字实在是她近来专享的兴奋剂。她自从去年在省里的女校闹了风潮后,便很消极,她看见许多同学渐渐地丢开了闹风潮的正目的,却和“社会上”那些仗义声援的漂亮人儿去交际――恋爱,正合着人家的一句冷嘲,简直气极了;她对于这些“活动”,发生特别的厌恶,所以不顾热心的同学嘲笑为意志薄弱,她就半途抽身事外,她的幻想破灭了,她对一切都失望,只有“静心读书”一语,对于她还有些引诱力。为的要找一个合于理想的读书的地方,她到上海来不满一年,已经换了两个学校。她自己也不大明白她的读书抱了什么目的:想研究学问呢?还是想学一种谋生的技能?她实在并没仔细想过。不过每逢别人发牢骚时,她总不自觉地说出“现在只想静静儿读点书”这句话来,此时就觉得心头宽慰了些。
     慧女士霍地立起来,两手按在静女士的肩胛,低了头,她的小口几乎吻着静女士的秀眉,很快地说道:“你打算静心读书么?什么地方容许你去静心读书呢?你看看你的学校!你看看你的同学!他们在这里不是读书,却是练习办事――练习奔走接洽,开会演说,提议决议罢了!”她一面说,一面捧住了静女士的面孔,笑道:“我的妹妹,你这书呆子一定还要大失望!”
     静女士半羞半怯不以为然的,推开了慧的手,也立起身来,说道:“你没有逢到去年我受的经验,你自然不会了解我的思想何以忽然变迁了。况且――你说的也过分,他们尽管忙着跑腿开会,我自管读我的书!”她拉了慧女士同到靠窗的小桌子旁坐下,倒了两杯茶,支颐凝眸,无目的地看着窗外。
     静女士住的是人家边厢的后半间,向西一对窗开出去是晒台,房门就在窗的右旁,朝北也有一对窗,对窗放了张书桌。卧床在书桌的对面,紧贴着板壁;板壁的那一面就是边厢的前半间,二房东的老太太和两个小孙女儿住着。书桌旁边东首的壁角里放着一只半旧的藤榻。书桌前有一把小椅子,慧女士就坐在这椅上,静女士自己坐在书桌右首深埋在西壁角的小凳上。
     房内没有什么装饰品。书桌上堆了些书和文具,却还要让出一角来放茶具。向西的一对窗上遮了半截白洋纱,想来是不要走到晒台上的人看见房内情形而设的,但若静女士坐在藤榻上时,晒台上一定还是看得见的。
     “你这房,窄得很;恐怕也未必静。怎么能够用功呢?”慧女士喝了一口茶,眼看着向西的一对窗,慢慢地说。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