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贫困危机(日本最底层社会)

贫困危机(日本最底层社会)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作者: (日)藤田孝典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35204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贫困在日本以惊人的速度持续蔓延,每代人都在贫困中挣扎。在本书中,作者详细讲到贫困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不得不露宿街头的凄惨生活状态被称为“绝对贫困”,无法在健康、文明和人的需求上得到满足的生活状态被称为“相对贫困”。在日本,从青年人到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壮年人,再到女性以及老年人。“虽然现在的生活还不富裕,但只要勤勤恳恳地工作,终将会等到幸福的晚年”,一个失去了如是希望的社会,即便未达到绝对贫困,也是暴露在贫困危机之下、充满压力的社会。继《下游老人》之后,作者再次凭借一线救助经验、大量真实案例和数据,全方位剖析日本贫困现实,包括年轻人的贫困、中年人的贫困、女性的贫困和老年人的贫困,审视社会福利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帮助所有人早日养成应对贫困危机的能力。
内容简介
“虽然现在的生活还不富裕,但只要勤勤恳恳地工作,终会等到幸福的晚年”。不难注意到,当今社会正在失去这样的希望,取而代之的是“丧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 不管是当代年轻人单身率高的难解之谜,还是有名电影《小偷家族》中的难言之隐,都指向一个避无可避的答案:贫困。 继《下游老人》之后,作者再次凭借一线救助经验、大量真实案例和数据,全方位剖析日本贫困现实,审视社会福利制度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帮助所有人早日养成应对贫困危机的能力。
作者简介
藤田孝典,1982年出生,现居日本埼玉县越谷市。路德学院大学综合人类学研究科硕士,圣学院大学客座副教授(公共扶助论领域),厚生劳动省社会保障审议会特别部门委员(2013年度)。非营利组织hotplus代表理事,社会福利工作者,“反贫困互助网络”埼玉县代表,黑心企业对策项目共同代表。在日本首都范围内为贫困者提供援助,围绕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方式组织活动并提出建议。著有《下游老人:一亿人老后崩坏的冲击》《下游老人:一亿人疲弊社会的到来》《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 年轻人的贫困
“你又不穷”,寻求帮助却被言论攻击的女高中生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贫困就该有贫困的样子”的傲慢
贫困批判行为有什么问题
案例1 “我也能高中毕业吗?”——戴耳环金发少年的迷茫
案例2 入职无新人培训的知名房地产公司营业部,筋疲力尽的24岁年轻人
“加油”,但即使被鼓励也拿不出干劲
责备无法忍耐的自己
什么都不懂的职员——“您有可以依靠的家人么?”
“公务员批判”使市民陷入困境
首例打工者起诉违法雇佣案,打工大学生被店长用菜刀要挟
把基干工作推给非正式员工以提高利益的公司
劳动力市场道德水平下降
案例3 “都是为了你好”,因遭受价值剥削而无法上学的专科学校学生
案例4 不敢按时考勤的25岁厨师;职场是没有牢门的监狱
价值神话在机器的齿轮之下是行不通的
建议1 增设租房补贴等政策以减轻生活负担!
第2章 中年人的贫困
“健康警察”的清除异己行为:需要人工透析治疗是患者“自己造成的”
健康差距是日本的定时炸弹
案例1 比起蔬菜优先选择卡路里和饱腹感,38岁得了糖尿病的快递员
贫困和生活习惯病是双刃剑
“帮助‘真正’困难的人吧”是诡辩
《蜡笔小新》中的理想家庭;至今依然火热的“中流”之梦
动画片《海螺小姐》成为科幻片的那天
案例2 高学历处于社会底层,养家的34岁编辑律师梦碎
1000万人40多岁仍是非正式员工
向所有人悄然接近的贫困阴影
大叔在高速公路下过夜
案例3 为赡养老人离职,住在地板残破的独户住宅里的80多岁母亲和50多岁儿子双双倒下
案例4 20年“家里蹲”,50多岁男子在其母亲遗体旁向我们求助
300万?日本“家里蹲”人数众多的原因
建议2 援助从寻找生活穷困者开始
第3章 女性的贫困
经济高度成长期后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的女性
案例1 在被双亲忽视下成长起来的17岁打工女高中生的未来
斩断贫困的锁链,关键是教育投资
穷途末路的单身母亲
母子饿死在“经济大国”
半数单身母亲家庭的存款不到50万日元
案例2 被公司利用,40岁单身母亲的绝望
“你没有加入工伤保险”是谎话,用《劳动基准法》武装自己!
案例3 为孩子的生命安全负责的24岁保育员,未来一片黑暗
提高工资,首先应提升该职业的社会声誉
案例4 “我想上学”,等待改行机会的28岁护士靠风俗职业生存
苦于生计,女大学生在风俗店兼职
工资微薄,单身女性随年龄增长的不安
案例5 收银20年,中年女子“总觉贫穷”的现实
亲子团聚忌谈将来之事
最后的安所有渠道;女性犯罪人数激增
案例6 奖学金偿还中,年收入200万日元女博士的梦想是“无任期专职”
高学历低收入人群急剧扩大引发学术界危机
被剥夺的宽裕生活,“房租重压”下的人偶
建议3 以社会福利“去商品化”为目标
第4章 老年人的贫困
案例1 被遗弃在公园里的男性认知症患者“山田太郎”
“弃老点”的冲击
在令人雀跃的东京奥运会之后到来的“2025问题”
“下游老人”数量持续上升的原因
案例2 “有600万日元的积蓄还是难以安心”,照顾患认知症妻子的78岁男子
援助越来越少,负担越来越重
从艺人家属领取大力度优惠生活保障金事件说起
案例3 接受大力度优惠生活保障后自杀的72岁老人
用10万日元的叩拜宣告终结的人生
救援不到位导致的更大灾难
案例4 “在我死之前,请一直雇用我”,靠遗属年金生活的74岁女性的祈祷
建议4 职员都是社长,关注“协同劳动”!
第5章 日本贫困生活社会和个人所能采取的优选策略
知识篇 光是了解就能安心
关于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险
(2)社会福利
(3)公共扶助
帮助解决生活中各种困扰的“生活穷困者自立支援法”
民间以及半官半民(NPO等)的援助制度和活动
转变态度篇 现在不改变,问题就无法解决
放下骄傲,增强“受援力”!
带薪休假吧
在生活被毁掉之前加入工会
准备分散风险的很好时期是40多岁时
培养权利意识,确认将来年金的金额
选举能改变什么
为了1500日元的大力度优惠时薪,在选举投票时发声吧!
结语
摘要
     第1章 年轻人的贫困 十几岁辍学的孩子,刚迈入社会就背负了300万日元贷款型奖学金的毕业生,被当作一次性劳力使用、二十几岁就因病倒而失业的年轻人……“你们还年轻,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这样的看法还要持续多久? 本章认为年轻人的形象已经发生了改变,并回顾1990年代以来雇佣制度的崩溃在工作和人生观上给90后年轻人带来了何种影响。在经济高度成长期间,团块世代完成了财富累积。与有团块世代支持的团块二代相比,更年轻的几代人可以说几乎处于学校、企业和地方社会的边缘,快要跌落。为了不让这样的危机再传递到下一代人,必须从年轻人出发,着手建立起让日本重获新生的计划。 “你又不穷”,寻求帮助却被言论攻击的女高中生 2016年8月18日,日本NHK新闻播出了以“孩子面临的贫困,,为主题的节目。孩子们在节目中讲述生活的穷困,节目组用摄像机记录下他们家庭的情况作为佐证向观众进行介绍。 在名为“神奈川儿童贫困对策会议”的活动中,节目组在众多参加活动的孩子中选了一位立志成为设计师的女高中生。女孩和母亲两人居住的公寓没有空调。尽管学校有电脑课,但女孩并没有电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简朴的小型键盘,这是给女孩练习打字用的。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女孩没能进入绘画专科学校上学。“看起来理所应当的事对有的孩子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女孩在演讲中向观众如是倾诉,“明明有梦想,为什么我不能朝着梦想前进呢?” 每6人中有1人,这是厚生劳动省根据统计得出的达不到平均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状态的孩子的比例。女孩的母亲不是正式员工,通过打零工来维持家用。本来,女孩所说的情况应该是谁都能够理解的。然而,因为节目组偶然拍摄到了女孩房间内摆放的许多动漫周边产品,以及一支价格不菲的用于画插画的笔,女孩的推特账号被找到了。通过这个推特账号,网友发现女孩吃了1000日元的午餐,去看了喜欢的电影。于是,女孩在网络上变成了可怖言论的攻击对象。 “你不是过着充满文化气息的生活么?” “一边享受着电影和午餐一边喊穷?需要帮助?别开玩笑了!” “NHK停止捏造!” “说实话,不看税单也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是多少吧。这样真的叫贫困么?” “反正局外人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你就骗人吧!” 一位国会议员发布的推特使得事态进一步发酵。 “确实,你看起来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如果把吃午餐和看电影的钱节省下来,是不是就能买台电脑了呢?如果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没有办法进入理想的学校,别忘了还有奖学金制度。” 对于这段带有揶揄意味的自言自语,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这件事甚至引发了反对贫困批判行为的街头示威。在混乱之中,女孩关闭了推特账号。“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仅为了维持生存已竭尽所能的极限生活状态,我们称之为“绝对贫困”,这可以说是只在亚洲、非洲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才能看到的现象。联合国将其定义为收入低、营养不良、健康水平低、缺乏教育等“人”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极限生活状态。 然而,即便有足够的食物,有遮风避雨的住所,还是有人无法过上“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生活。这种情况被称为“相对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1960年代由英国社会学家彼得·汤森率先提出。彼得·汤森提出了几个指标,包括是否有冰箱、与他人是否保持着朋友关系、是否在教育上有所花费,甚至还包括是否在外吃饭、是否举办家庭聚会。那些抨击女高中生的人看了这些指标可能又要大喊“别开玩笑了”。能举办家庭聚会说明这个人有朋友、有可以请朋友来的房子、有可以向朋友展示的聚会策划方案和厨艺。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国民不能指望享受这样的生活,并且没有向他们伸出援手的社会保障制度,那么这样的社会就算不上是富裕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不断发展的英国被认为是消除了贫困的国家。而汤森则被认为是带领人们重新认识了贫困的人。 那么,被言论攻击的女孩到底是“贫困”,还是“只要节约一些就可以了”呢?有统计学上的方法可以辨别。 从家庭收入中扣除税金和保险费等“非消费性支出”,所得收入是实际可以使用的“可支配收入”。将“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数的平方根,得到的是“等价可支配收入”,这是能够更贴近现实地反映各个家庭成员实际收入水平的数字。2012年,日本“等价可支配收入”的中值(将各个家庭的“等价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进行排列,取中间位置的值)理论上达到224万日元。收入达不到这个数值的一半,也就是达不到112万日元的人数所占全体人口的比例为“相对贫困人口比例”。按照家庭成员人数来看,一人家庭年收入不满122万日元,二人家庭年收入不满170万日元,三人家庭年收入不满210万日元,四人家庭年收入不满245万日元的,被称为相对贫困。 2012年厚生劳动省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指出,日本相对贫困人口比例为16.1%,是自1985年调查开始以来的优选值,同时在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