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悲悯
字数: 295.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谭元亨
出版日期: 2013-04-01
商品条码: 978754952465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68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3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悲悯——宏博的人道主义随笔》一书稿系作者有感于近二三十年来人道的缺失,从传统文化、文化传播诸方面入手,围绕人道主义所写的发人深省的杂文、随感、评述、散文。内容涉及对人道和人道主义的感悟与召唤,“清名上帝所忌”的学者黄药眠等客家文化名人,“不卖祖宗言”的客家格言等客家文化精神,被关在罗本岛上的曼德拉等,在诺曼底的沉思,对东方奥斯维辛(日军细菌战所在地)的锥心之问……力图发出振聋发聩的人道呼唤。
作者简介
谭元亨,广东顺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靠前IRSCL会员。曾为湘潭市京剧团专业编剧,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 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府学会会长。获重量政府奖4项,含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骏马奖、中国图书奖等及北京十月文学奖多项;《客家文化史》获第六届全国高校科研很好成果奖(人文社科)。已出版文史哲工各类著作逾150种,3000多万字,其中,理论著作《中国文化史观》、《华南两大族群的文化人类学建构》、《广府寻根》、《客家圣典》等30多部。文学著作《客家魂》三部曲、《后知青.女性三部曲》、《开洋》等40余种。纪实与史传《无效护照》、《潘氏三兄弟》,纪实文学《雷区1988》等20余种。其作品有的被译为英、法、日、朝等多国文字。曾应邀到欧美、亚非十多国作中国文学、客家文化讲演。还有《国门十三行》、《客家女》、《客家人》、《正道沧桑》等数百部(集)影视作品。译作数部。有《谭元亨文集》靠前辑12卷。理论专著《元亨文存》6卷
。
目录
第一辑
黄秋耘:困兽犹斗的人道主义者
黄药眠:清名上帝所忌
北南二秦: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
朱崇山:文学,历史的“未尽之言”——评《鹏回首》
韩素音:爱情、历史与文化泥土——评韩素音长篇小说《瑰宝》
刘荒田:本真.本色,本能——读《星条旗下的日常生活》
张资平:涂抹在非体制自由知识分子脸上的“油彩”
第二辑
人道的缺失与教育的无奈
构筑精神的长城
过滤历史
我的精神故乡——六十抒怀
良知与感悟
炎帝陵前,一位“游乞僧”的沉思
肝胆-古剑,波涛两浮萍
人道与儒学的生态伦理
消费时代与文学批评的“卓然之则”
确立宏观的再分配机制,遏制社会分裂与对立
正视“三失”(政权失控、法律缺失、道德失范)
第三辑
漂泊者的呓语
旅缘
我的父母之邦
失落与追寻——炎陵山纪胜
我与瑟堡的细雨
监狱之岛与世界文化遗产——记南非圣赫勒拿湾上的罗本岛
始兴:不可镂空的历史
“自梳女”与“老姑婆”
第四辑
“不卖祖宗言”
寻找客家人心灵中的圣典
“高举骨头”:史识与诗情——原序
天涯浪子——后记
第五辑
《东方奥斯威辛》前言
后奥斯威辛时代与“第三种人”
关于《东方奥斯威辛》与角川的真实性——致陆川
第六辑
并非童话
自造的神话
为名所累
超于毁誉之上
“公众人物”辨
忠言逆耳与好话背后的杀机
摘要
四
张资平小说中,愈来愈浓的个性主义色彩,无疑代表了“五四”以来的启蒙主义的走向。张扬个性,同样也是张扬人性,张扬个人的生命价值――这一条,直到今天,仍具有振聩发聋的意义,尤其是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人们才重新认识到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以及人的权利,天赋权利。
本来,启蒙主义就是“五四”的主流,张资平正是这一主流的代言人之一,而他作品当时流行的瞬间,正是个性主义的光芒在“五四”中一闪而过的片刻,主流也由此被淹没、被切断,化作了潜流或断流。于是乎,执政者本身强调其权力意志,要把意识形态纳入其既定轨道,所以,他的作品才屡屡被禁;而左翼作家们,又在现已承认为“左”倾路线的驱赶下,同样对个性主义文学加以围剿与否弃。于是乎,张资平的作品只剩下几声微弱的呻吟,很后索性噤声了……可以说,“五四”只是在极为有限的时空中,张扬过个性。而所谓“集体主义”的神话,在整个世纪中肆虐横行,无所不在。
“集体主义”神话的破产,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揭示出来。所谓“一个人是龙,三个人是虫”,中国人的内耗也是有目共睹的。内耗为的是什么?无非是争权夺利,以登上权力的极点,从而以个人意志取代所有人的意志。所以,中国王朝的更迭,如朱元璋对一同参与抗元的义军的剿灭,才如此少见残酷,党同伐异才如此惨烈,所谓的“路线斗争”才如此频繁……正是在“集体主义”神话下,“”才成了封建主义的集大成,“忠”字舞一时问成了很很革命的表现。
可以说,“五四”个性自由的观念,转眼即逝,很快便被淹没了,它甚至只是元初的、粗糙的,远没能滋育生长起来――仅仅在张资平等人的小说中有所反映,而这很快便不被容忍了。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不以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所有人的自由发展或解放只能是一句空言。在“集体”(或化作家族、民族、国家种种)的旗号下,否定个性,否定个体生命价值,势必走进一个怪圈,很终把人的解放予以颠覆。“”似乎把“五四”时期激进主义的一面引到了很好,可很后得到的,却是适得其反,全面复辟了“五四”要推倒的封建极权的传统,打着“解放全人类”的口号,导致了摧残个性乃至生命的悲剧。
而这,难道不可以在二三十年代“左”倾文艺路线对张资平的批判中找出端倪么?其所针对的要害,便是从张资平作品中所肯定的“人欲”开始的,进而对人道主义、自然主义的围剿――这一围剿到80年代尚未终止。张资平优选的罪名,不正是“诲淫诲盗”、“毒害青少年”么?――奇怪的是,当时的右派政府与左翼作家们在这一点上竟又走向了一致,而张资平无非是多讲了几句人的欲望,生理的欲望与心理的欲望,便受到了来自“左”、右两方的夹攻,很后只能在文坛上销声匿迹。
“五四”之后,胡适曾对人说过: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对比一下张资平的小说,可谓发人深省矣!张资平小说优选的“罪过”,不就是太着重个性、人欲的释放么?而恰恰是这一点,才真正属于20世纪中国的启蒙聚焦。
时至今日,我们的文学还在补上这一课。而且,不仅仅是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张资平正是这一历史进程中一个典型的“个案”,只是不少人还没意识到,或者不敢以他为典型罢了。
因此,今天重提张资平的小说,并作出全新的评价,无疑也是对“五四”的一个重温与拯救,这么说并不算过分吧。
当我们重返张资平小说的“身边”(当时有“身边小说”之称)或“私人空间”时,当我们在现代市民小说中,由张资平、张爱玲一步步读到今天王安忆、池莉、张欣对整个20世纪市俗生活的独到的刻画与描写时,我们对中国在这个世纪的文明进程――包括世俗化、市民化,可有过另一番深刻的思考?张资平的作品不仅导入这一思考,而且已超越他人把这一思考引入深层之中。
上述几个方面的论述,正是从他个人的命运、作品的命运出发的。
多少年来,张资平不是被“忘却”了,而是被“遗弃”了。而他的被遗弃似乎更为有效,不似胡适、陈寅恪一样,各方尚可羞羞答答地关照上几句。新时期以来,一个个被遗忘的人物都陆续粉墨登场,专享他,仍是一决“禁脔”――也许,是因为“文化汉奸”之名贻害太深。记得我在《潘汉年》一书中,不无埋怨地说潘汉年太多地把有作为的文化人纳入他的情报系统,以致关露等人很后都精神失常……
但是,从根本上说,张资平的被遗弃,其要害不在这,而在他始终是“脱了轨道的星球”,一个非体制自由知识分子,在体制化的20世纪中国,很难有他的生存空间,包括作品的发表空间――正因为这,他的命运在大的方面上是早已被注定了的,在任何一方的体制中都是找不到出路的。“文化汉奸”无非是再加上一重封条罢了。而事实上,任过伪职并被判罪十年的周作人,何以比他更容易被人们重新提起呢?
但不管怎么说,到了21世纪――现正是2001年1月1日凌晨,作为他个人的生存方式,以及他的作品对“五四”的历史贡献,却已有了极大的研究价值,不仅时间已过滤掉了许多历史的尘埃,让我们多少可以看得清晰一点,而且,在生存空间、精神空间上,也已多少容得下这样一个“异类”――但愿我们不会是操之过急,不至于再度予以“遗弃”。
科林伍德将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断推向了“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那么,“五四”的历史很为可信的部分当是思想史了。作为“五四”思想中真实的一部分――张资平小说中对人欲、个性的张扬,该有怎样的历史位置,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好在今天我们终于能说出这样一句话了!
作为一部迥异的张资平评传的卷首语,这里只是“点到即止”而已,不可能是对张资平的全面评价,不少问题也未必讲透,只有留待读者在阅读中补充了。
P89-92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