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竞争与秩序 诺斯权利开放秩序理论批判与发展模式新探

竞争与秩序 诺斯权利开放秩序理论批判与发展模式新探

  • 字数: 5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陈兆旺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806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本书对诺斯(西方学术大师、经济学诺贝尔的获奖者)等人近年来所提出和运用的“权利开放秩序理论”,展开了相应的批判性学术研究。该研究肯定了诺斯等人对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竞争机制重要性的强调,特别是其“发现”和运用了熊彼特所阐释的“创造性破坏”的创新机制。与此同时,本书也指出诺斯等人的相关研究忽视了现代社会的暴力根源,以及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在社会秩序形成和持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此,本书揭示出:支撑诺斯提出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是西方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以及所谓的“西方发展经验”。诺斯等人相关研究的风险在于试图轻易地将经济领域的竞争机制毫无保留地引入到政治领域之中,而未强调在此过程中社会控制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本书研究采用多方面、多维度、多条线的综合分析的方法,如系统分析的思维、比较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本书所涉及的四个案例进行了深度案例分析:城市形态变迁中的权利开放秩序、美国内战及其竞争性开放秩序的崩塌和重建、东亚模式中以政府“灵巧之手”构建的国家协调型社会秩序、巴西权利开放秩序的限度。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本书得出初步的结论:我们需要持续、深入地探究世界各国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暴力控制、权利开放、竞争机制、社会控制或国家协调型、法治秩序构建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应该注重多元现代化模式,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对比性分析,而不能被诺斯等人尝试性的分析框架所迷惑。书后附录了诺斯早年关于经济史和制度变迁理论等领域专著的书评。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概述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东西方发展道路之别及其原因探析
一、从地理决定论到地缘政治的解释
二、宗教与文化解释论
三、制度主义解释论
四、结构主义解释
五、行动者的能动主义解释
六、相关研究的小结与评介
第三节 对诺斯等人的权利开放秩序分析框架的批判与完善
一、诺斯等人的权利开放秩序理论的学术贡献简介
二、诺斯等人的权利开放秩序理论中“西方道路”原型的内在缺陷
三、对诺斯权利开放秩序理论的整体性批判
四、对诺斯等人的权利开放秩序理论分析框架的优化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章节安排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二、本书的研究意义
三、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城市形态变迁中的权利开放秩序及其批判
第一节 本章研究问题导入与研究设计
一、诺斯等人的分析框架及其研究中的案例选择偏差
二、本章研究问题简介
三、相关研究状况和趋势分析
四、研究设计与研究意义分析
第二节 中世纪欧洲城市公社运动推动实现自由权利和开放秩序
一、中世纪商贸型城市的兴衰情况概述
二、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与起源
三、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中市民自由权利诉求的需要与障碍
四、欧洲中世纪城市市民获取自由与权利的过程:从冲突到战斗
五、欧洲中世纪城市获取自由与权利的过程:由战斗到算计
六、本节小结
第三节 西方中世纪以来的城市形态发展与秩序问题
一、中世纪欧洲城市权利与秩序的衰弱
二、工业化时代西方城市中的权利与秩序
三、后工业时代城市的变动秩序:城区与郊区的“联动”
四、“城市增长机器”背后的新秩序:政治与资本的联合操控
第四节 城市的权利开放秩序及其理论批判
一、权利开放秩序概念疏解
二、结合本章内容对诺斯等人的“权利开放秩序”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三、反思当代西方城市开放秩序:无产阶级集体权利以及其限度
第三章 美国竞争性开放秩序的崩塌及其重建
第一节 美国内战对社会秩序相关研究的意义
一、对美国良性的竞争性资本主义秩序研究的一个悖论
二、本章主要的研究问题
三、美国内战对本章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美国内战的根源:以南北双方实力对抗为分析视角
一、美国内战的根源:联邦制还是奴隶制
二、奴隶制:南方人的立场、理据与行动
三、奴隶制:北方人的立场、理据与行动
第三节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从协调机制角度的分析
一、宗教内部由于奴隶制争议而发生分裂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