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群像之魅

群像之魅

  • 字数: 61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010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7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主编的《群像之魅(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为《江汉学术》创设的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2014―2017年刊发的专题专辑论文的精粹,对新诗诗学领域的研究者,包括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在新诗创作现场的诗人都极具文献参考和收藏价值。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将新诗诗学问题以专题的形式、多元多维的方法集中交叉反复研究,产生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其对研究对象的把握全面、细致、深入,取得了多项全国性的荣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被认为“对学术研究的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书为《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群岛之辨:“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的续编,作者均为海内外新诗诗学研究领域的很好学者和“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多年来精心挖掘推出的新锐学人。
目录
诗歌的“当代”研读
河流抒情,史诗焦虑与1980年代水缘诗学
“大国写作”或向往大是大非――以四个文本为例谈当代汉语长诗的写作困境
白昼燃明灯,大河尽枯流――论当下作为“症候”的知名诗人长诗写作
注释出历史的缺失――“国际风格”、现代主义与西川诗歌里的世界文学
以自身施喻:当代汉语诗歌中的精神疾病诗学
影响无焦虑 釜底且游鱼――以《忧伤的黑糜鹿》为例谈当代诗写与评价的失衡
当代诗歌的“南北之辨”与戈麦的“南方”书写
当代诗中的“历史对位法”问题――以萧开愚、欧阳江河和张枣的诗歌为例
现代诗潮与诗人重释
时空维度的戏剧化探索――论穆旦1940年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追求
历史“时感”中的“希望”与“控诉”――论1945-1948年间穆旦诗歌创作的精神指向与矛盾
自我的裂变;戴望舒诗歌中的碎片现代性与追忆救赎
反镜像的自恋诗学――戴望舒诗歌中的记忆修辞与自我的精神分析
哲人目光和母性慈怀――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独特性
张狂与造化的身体:自我模塑与中国现代性――郭沫若诗歌《天狗》再解读
当代诗潮与诗人
命运“故事”里的“江南共和国”――论朱朱的近期诗歌
“莽汉主义”诗歌:“垮掉”阴影下的游走
心灵的纹理――骆一禾、海子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比较研究
黄昏里的行走与歌唱――从骆一禾的《大黄昏》看其诗学理想
能指作为拟幻:论臧棣诗的基本面向
为什么――悼念一棵枫树?――细读《悼念一棵枫树》,并纪念牛汉
在“内心独白”与“自由联想”间挣脱梦魔――牛汉诗歌《梦游》第一稿与第三稿的比较研究
台湾诗歌
台湾当代诗的命名效力与诠释样态――以“超现实”在台湾诗歌中的流变为例
形式与意蕴的织染:重读洛夫《石室之死亡》
从商禽之梦看台湾新诗的跨领域现象――基于左右脑与语言、非语言的关系
1990年代以来台湾数字诗的发展与美感生成
回归期台湾新诗史里的抒情之声――以张错、席慕蓉、方娥真与温瑞安为例
异域诗歌
叶芝诗歌:民族的吊诡与东方的悖论――论其文化民族主义、身份、主体与东方传统
生命之重的话语承载――论罗伯特·哈斯诗歌的“催眠”艺术
新诗的技艺、体式与语言
现代诗中隐喻、转喻与意象产生的关系
论当代诗歌中“反隐喻”的可能与不可能
现代诗接受的“品级坐标”
论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兼及诗学与诗歌史的辩证
论朦胧诗“涌流期”表意系统的局限性――以诗歌想象力和语言分析为中心
附录
第二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录音实录
江汉大学特聘洛夫先生为荣誉驻校诗人――2014洛夫诗歌品读会在汉举行
会讯:“大诗学”框架下新诗的文体与话语讨论
《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获首届教育部名栏建设优秀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