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老照片 第138辑
字数: 12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商品条码: 978754743859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2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开创读图时代,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和发展
内容简介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有珍贵的雪域高原上的延安汽车老兵影像,讲述了采访黄仁宇的一段往事,收录了《神秘的大佛》拍摄期间刘晓庆的照片,记录了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李霞卿的故事。
目录
谭泽兵团岁月(上)
毕醒世雪域高原上的延安汽车老兵
吴玉仑采访黄仁宇
亦金相识忆明珠
邓洪秀《神秘的大佛》拍摄期间访刘晓庆
扬之水外婆家
张燕父母老相册里的故事
邹怀德东方蜻蜓——记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李霞卿
于岳徐州也曾有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军官训练班初探
晏欢美军镜头里的战时“地摊”
彭均胜英租时期的北洋海军提督署
衣彩艳烟台港东、西防波堤的建设
李洁1904年:溃逃至青岛的俄国战舰
许大昕光影里的民国小朋友
曾毅父亲引我走上摄影之路
贾玉蔷十三岁的“相亲”照
许文明一帧照片背后的故事
张济航我的“高考”
刘禹轩不会忘却的记忆
张耀武讲述卢德峰整理 从护路军到铁路公安
小非坎坷高考
周世青“城中村”的往事
冯克力现在就拍“老照片”
封面 与李霞卿一同在美国进行飞行募捐的女士(邹怀德)
封二 获得民航机驾照后的李霞卿(邹怀德)
封三 刘晓庆素颜照(邓洪秀)
摘要
兵团岁月(上) 谭泽 1965年10月和1966年4月,山东八千知青应征生产建设兵团,奔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其中有四千人来自青岛。我作为当中的一员,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十五年,度过了宝贵的青春年华。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题记 高原行路难 当年青海的交通条件之差,接近出乎想象。除了西宁市区,全省再没有一条柏油路面。 西宁的海拔近两千三百米,我们刚到时上楼有些气喘吁吁。而格尔木海拔近两千八百米。从西宁到格尔木是青藏公路的前半段,全程八百公里都是砂石路面。还要翻过日月山、橡皮山和坨坨山,其中很长一段路还要从牧区草原上通过。我们去的时候正值春季,许多地方都翻浆,路过青海湖沿岸时,经常遇到汇人湖中的溪水把道路冲断,使汽车陷在里面。 砂石路面被汽车轮子碾过之后,往往变成了搓板路,车行其上颠簸得非常厉害。沿途每隔几十公里就有一个养路道班,工人们牵着骡马或者骆驼,后面拉着铁刮板,来来回回地把搓板路面刮平。 大客车一路颠簸,左摆右晃,有些路段的摇摆竞达二三十度。这是大家从没经历过的,每个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担心客车随时会翻掉。 沿途海拔不断升高。为了让初上高原的我们有个适应的过程,客车每天早上出发晚,下午停得早,八百里路整整走了四天。 途经青海湖停车休息时,下了公路路基不过三四十米就是湖水。2011年驾车重返格尔木,到了青海湖沿岸,汽车拐下公路要跑七八分钟,才能抵达湖边。由于人为的开发、截水等原因,青海湖的面积缩小了一二百平方公里。这是题外话了。 后来每次探亲,来来回回走在这条路上,经常都会遇见翻到山下或者抛锚的汽车。 我后来在团部的邻居是个卡车司机,有一年冬季开车从西宁回来,途经海拔三千八百多米的橡皮山时抛锚了,被困了一夜。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木,他只好把汽车大厢板劈下来烧了取暖,这才没有被冻坏。 退休前担任青岛红星化T集团董事长的姜志光,在兵团当过司机。有一年冬季他去拉过年的副食品,路上汽车抛锚了。当时天已擦黑,他怕车上的东西被偷,不敢坐在驾驶室里,就裹着皮大衣躺在车旁地上守着等待天亮,结果睡着了。当时气温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路过的藏族牧民发现后好不容易才把他叫醒,不然他很可能会被冻僵。 战友陈大夫讲过一次艰难的经历。他搭师汽车连的卡车从西宁回格尔木,爬坨坨山时,车出了故障,水箱老是开锅。司机把卡车头部两边的遮板打开以求降温,还是不行,就走走停停,但这总不是个法儿。最后让陈大夫蹲到车前轮的叶子板上,旁边放了一桶水——幸亏青海湖牌卡车的前轮叶子板比解放牌又宽又平,陈大夫一只手抓住车灯,按照司机的手势,另一只手不时地用茶缸往发动机上泼水降温。当时正值冬季,陈大夫冻得浑身打颤,一直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才上到山顶。 从1974年开始,国家着手改造青藏公路,并全程铺设柏油路面,前后历时十一年,于1985年完工。回青岛后,我曾两次驾车回格尔木。从西宁到格尔木原来需要两到三天,现在早上七点出发,下午五点前就到了。真是不可想象! 风的记忆 到了格尔木,首先感受到的是肆虐的风沙。 1966年5月2日下午,我们抵达格尔木。乘坐的大客车还没有停稳,就惊奇地发现远方一个庞大的黄色柱子直插云霄——这就是传说中的龙卷风,它打着转,迅疾地袭来。只不过几秒钟,风柱就到了眼前,大概有几十米的直径,尘土沙石和着卷起来的断枝废纸呼啸着越过我们乘坐的汽车,绝尘而去。那一刻,我们在车厢里感到了呼吸的困难。大家面面相觑,脸上身上全是一层尘土。刚到格尔木,还都有点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愫,有人说:“这是柴达木给我们的见面礼,也是一个下马威。”有的战友多年以后坦言,就是这场龙卷风把那颗火热的心吹得哇凉哇凉了。 住下以后发现,这里春季每天下午都要刮一次大风,一刮就是几个小时。其中有几次印象非常深刻。 一个星期天,我们结伴去由济南知青组成的八连玩,在宿舍里打扑克。突然天色暗了下来,看不清牌了。有人一边喊着“都不准偷牌”,一边急忙拿出煤油灯点上。很快煤油灯的灯芯变成了一个黄点,屋里漆黑一片,人也感到呛得慌。十多分钟之后风过去了,床上、桌子上和身上落上了一层黄尘。 第二天听说,这场大风来临时,行驶在路上的汽车、拖拉机和马车都被迫停了下来。好几个连队伙房青砖砌的大烟囱被刮倒了。最悲催的是一个战友借了别人的新自行车出门,起风时正在路上,骑不成了就扶着自行车蹲在路边。路是砂石铺的,刮起的砂子石子打得脸生疼。风停之后再看那辆自行车,车架上的烤漆被砂石打得斑斑点点,惨不忍睹。听说这位战友最后买了辆新车赔给了人家。 还听说那天风刚起的时候,大家都躲回屋子里,我们知青连连长只有三四岁的小儿子还傻傻地站在院子里。战友徐亚夫骑马路过,一弯腰把他提起来带回家里,否则不知会发生什么。 还有一年的春天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