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本帝国衰亡

日本帝国衰亡

  • 字数: 47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英)马克斯·黑斯廷斯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113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如何龙争虎斗?★发动第一颗原子弹之后,日本高层的心态如何?★裕仁天皇在日本发动的战争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相对于德国战后进行的战争赔款,日本为何一再拒绝?★耗时20余载,踏访诸多知名档案馆与研究机构,追访数百名二战幸存者;★走出太平洋战争的桎梏,更多地关注一直被西方人忽视的远东战场;★敏锐体察各国巨人的主观意图,揭露政治精英的权力游戏,军方领袖的刚愎自用;★摈弃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史料极为丰富,包括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的日记与笔记等。
内容简介
在《日本帝国衰亡》中,英国有名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将其视角放置在1944—1945年二战的远东战场,以宏阔的笔触和入微的体察,尽展二战风云变幻的最后一年和日本法西斯的衰亡过程。为创作这本书,黑斯廷斯酝酿二十多年,耗时十余春秋,走访了诸多档案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将庞杂纷乱的大事件抽丝剥茧,使之条理井然;他访问了100多位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二战幸存老兵、历史见证者,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与以往的西方作家不同,黑斯廷斯跳出“太平洋战争”的桎梏,着重探讨了长期以来被西方人忽略的战斗场面,尤其是中国的战场。他有勇气直面盟军宣传背后的主张,指出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犯下的错误,分析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决策过程,深入研究日本人的战时心态,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作者简介
马克斯·黑斯廷斯,英国拥有代表性的军事历史学家、问题研究专家、战地新闻记者。他是最受英国人尊敬的记者之一,其新闻报导及著作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生存的时代。黑斯廷斯著有二十余部畅销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二战题材,尤其是《轰炸机司令部》《大君主》《大决战》《日本帝国衰亡》和《绝世年代》这几部以其客观冷静的分析而赢得学界的称赞。黑斯廷斯为BBC电视台与《伦敦晚报》前后报道了十一次武装冲突,其中包括越南战争与1982年的马岛战争。黑斯廷斯在《每日电讯报》做了将近十年的主编,获得二十项与新闻报道、军事历史等有关的重量级奖项, 2002年被授予骑士称号,并成为皇家文学学会的成员。
目录
第一章 困境与欺骗
第二章 日本:挑战国际秩序
第三章 英国人在缅甸
第四章 海上巨无霸
第五章 美国重返菲律宾
第六章 “死亡之花”:莱特湾
第七章 吕宋岛山地战
第八章 中国抗日
第九章 麦克阿瑟与吕宋岛战役
第十章 血战硫磺岛
第十一章 封锁:水下战争
第十二章 李梅火烧日本
第十三章 迂回曼德勒
第十四章 澳大利亚人:“不劳而食”与“清剿行动”
第十五章 战俘与奴隶
第十六章 冲绳战役
第十七章 战争时期的延安
第十八章 日本帝国的陨落
第十九章 原子弹
第二十章 北极熊之爪
第二十一章 最后一幕
第二十二章 历史教训
摘要
     第一章 困境与欺骗 东方的战争 如果把英文称谓第二战世界大战的用语The Second World War改为复数形式The Second World’Wars,那我们对于发生在1939—1945年期间的那些事情的认识,就可能会有所提高。德国与日本分别发起的那些战斗,其共同之处在于:他们所选择的对手.多半都是同一批国家。谋求将东西方的战斗作为整体来实施的重要人物数量并不多。只有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以及他们各自的参谋团队。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动成了二战参战国,之后盟军将领需要解决一个令人烦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东西两个相互竞争的战区分配资源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作为敌人,德国对盟军来说更为危险,但日本却让美国更为仇视。1942年,在5月份的珊瑚海战役和一个月后的中途岛战役中。美国海军赢得了胜利。从而打断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推进行动,消除了澳大利亚可能遭到入侵的危险。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国的海军实力得以增强,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战士们在缓慢而艰难地将日本人赶出被他们占领的岛屿据点。但是,罗斯福总统和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陆军上将乔治·马歇尔却抵制了美国海军总司令、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以及西南太平洋优选司令、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所提出的要求,他们主张将东部战区作为美国战争行动的重点。1943—1944年间,美国强大的工业动员能力,使得它能够同时向东部战区和西部战区派遣战舰和战机。然而,美国地面部队的大多数,却跨越大西洋投入了跟德国的战斗。日本的进攻遭到遏制之后,盟军东部战区的指挥官们得以拥有足够兵力渐进式逼退敌人,但却没有足够兵力去取得速胜。对日作战的二流身份,是让那些具有战略智慧但只能大材小用去跟日本作战的人愤愤不平的原因。 美国和英国各自分别往欧洲和亚洲派遣了部队,让他们到不同的“戏曲”中去扮演角色。同时,斯大林也乐意与日本交手,只要这么做能带来聚敛战利品的机会。一位美国外交官在1943年10月给国务院的一份备忘录中指出:“苏联人,只要他们高兴,就会对日本发起进攻.但这么做会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而且其目的只能是去参加宣布日本投降条件的仪式,并以此建立新的战略疆界。”1945年8月8日前,苏联一直在东部战场上严格保持着中立,以至于美国迫降在苏联领土上的B一29轰炸机必须得停留在那里,当然这不仅仅是可以使苏联人有机会得以复制轰炸机的设计。 对于陆海空军战士来说,凡超出其日常活动范围的战场,都显得非常的遥远。“欧洲那边发生的事,对我们来说真的并不重要。”第23印度山地炮兵部队的约翰·卡梅伦一海斯中尉这么说,他当时是在缅甸作战。更令人惊讶的是,德日之间根本无法协调他们的战争行动,这不仅仅是因为地理分隔的缘故。这两个名义上的盟国,尽管自1941年起它们的命运就交织在了一起,但他们却几乎接近独立地在开展行动。希特勒不希望亚洲人干预他“雅利安人的战争”。的确。虽然希默莱漂亮地证明,说日本人是有雅利安人血统的,但希特勒仍然因为将纳粹事业跟“劣等人”相关联而遭遇尴尬。珍珠港事件后,他两次在柏林接待日本大使,但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过。1942年,当东京方面提议攻打马达加斯加时,德国海军却认为此举违反了两国以东经70度为界划定势力范围的约定,因而对此提议表示了反对。 1941一1942年间,日本对苏联发动进攻,在苏联人努力遏制希特勒入侵的同时,抄了他们的后路,此举本可以给轴心国带来重大好处。斯大林曾因此而非常恐慌。1941年7月,美国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和资产冻结,虽然这算是罗斯福在珍珠港事件前数月内实施的一项最为笨拙的外交行为,但其设计初衷却部分是为了震慑东京,让它不要加入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行动。好战的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于同年辞职,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拒绝了他加入“巴巴罗萨”行动的请求。 只是到了1943年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灾难接近尾声时.希特勒才试图说服日本加入他对苏联的战争,但此举已经为时过晚。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打动日本。日本通过干预来改写历史的那一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德国的亚洲盟友在太平洋、东南亚和中国投人了太多兵力,以至于它感觉到没有必要再去招惹新的对手。柏林与东京的关系如此肤浅,以至于当希特勒给他的盟友日本赠送两艘一流水准潜艇、便于它进行仿造时,还有德国制造商抱怨认为此举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1944—1945年间,日本最严重的不足,是缺少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但他们却没有做任何努力,去仿制德国廉价而性能优异的“铁拳”反坦克火箭弹。 日本和德国都是法西斯国家。米歇尔·霍华德指出:“两国的计划,其背后的动机都是军国主义思想,它拒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却将战争美化为人类不可避免的必然命运。”德日两国是为了谋求各自的利益而发动战争,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他们会拒绝不利于各自行动的任何要求。他们的共同点正是他们做出拒绝的很好理由。但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