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闪亮的坐标 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传略(全2册)

闪亮的坐标 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传略(全2册)

  • 字数: 72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904735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四川大学历来是“四川进步势力的大本营”和“西南一带传播革命种子的园地”。自诞生之日起,四川大学就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涌现了一大批与时代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仁人志士。作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工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本书在1998年出版的《川大英烈》第一版和2011年6月《川大英烈》第二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泛收集和整理在四川大学学习和工作过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补充胡良辅、董修武、彭明晶、田雨晴、修焘、顾民元、苏文、康明慧、郑佑之、甘远志等烈士的革命事略,准确地反映川大英烈的光辉人生,尤其是在四川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阶段的经历。本书可供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读者学习,让大家缅怀川大英烈的奋斗人生,学习川大英烈的英勇事迹,争做爱党爱国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
党跃武,现任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出版《信息管理导论》《现代信息机构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基础与发展研究》《四川大学校史读本》等专著、教材和论文集近30部,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信息管理导论》被确定为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百部精品课程教材、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目录
上册
第一篇 引起中华革命先
张培爵烈士——为共和甘洒热血003
魏云泉烈士——诸公雪涕不须哀016
邹杰烈士——铮铮铁骨酉水魂021
龙鸣剑烈士——毕竟英雄人敬仰026
董修武烈士——不信东风换不回034
胡良辅烈士——究竟碑功哪个高042
蒋淳风烈士——自古英雄不惜年048
刘养愚烈士——万言家书寄衷肠053
第二篇 巴蜀星火势燎原_
王右木烈士——做中国的新青年059
恽代英烈士——传薪播火自有人075
杨闇公烈士——血沃鹃花红四野082
童庸生烈士——披荆斩棘真猛士095
康明惠烈士——力学笃行竟一生102
郭祝霖烈士——莫将壮志没蒿莱111
第三篇 热血如花涌莲池_
袁诗荛烈士——漫卷全川学生潮131
龚堪慎烈士——赤子拳拳爱国心142
李正恩烈士——要革命就要战斗148
钱芳祥烈士——砍头流血寻常事153
……
下册
摘要
     张培爵烈士——为共和甘洒热血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生于1876年,四川省荣昌县(现重庆市荣昌区)荣隆场人。父亲张清照,是当地一名中医。张培爵幼时好学勤勉,曾中秀才。他耳闻目睹了清政府丧权辱国、腐败透顶,为变革图存,弃功名于不顾,在1904年考入当时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成为优级理科师范学生。其时,他已是28岁的青年了。 同盟会会员中的活跃人物 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是四川近代为适应废科举、兴学堂的历史潮流,在四川中西学堂和尊经书院、锦江书院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所高等学校,代表了四川地区高等教育的水平。 在四川省城高等学堂里,有许多外籍教师。中国教师也有很多是出洋留学归国者,思想比较开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培爵广泛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学说,努力学习新知识,开始接受新事物,思想逐步发生了变化。在留学归来教师的影响下,他率先剪下了发辫,发动同学组织‘‘剪辫队”,在校内外发表演说,规劝人们剪去发辫。回乡期间,他还向亲友宣传妇女缠足的危害,发起组织“女子放脚会”。他还劝说族长张贡才带头捐款,在家乡隆昌创办了女子小学。 1906年9月,四川发生了一件大事——孙中山授命熊克武等人主持的同盟会成都支部成立了。革命党人开展宣传,发展组织,策划起义。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本来就有适宜民主革命思潮传播的土壤。师生中许多人同情革命,反对清王朝。总理即校长胡峻本人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同盟会会员。学堂成了同盟会的重要舆论阵地和组织据点。比张培爵晚两年,于1906年入学的朱德同志在《伟大的道路》中回忆说,他一进校就感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强烈影响,有人还往他枕头下塞进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 就在1906年,张培爵经谢持介绍,加入同盟会。他和他的同学廖泽宽、李宗吾、雷铁崖等,都是学校早期的同盟会会员。入会后,他分工联络川南各地来省城的学生和同乡,发展他们成为同盟会会员。为此,他组织了叙府旅省同学会,创办了叙府公立中学堂(后改名叙属联合县立旅省中学堂,即今天的成都市列五中学),分别任会长和校长。他组织青年阅读《革命军》等进步书刊,并将任教所得全部充作革命活动经费。他认为,不推翻卖国殃民的清王朝,则“国亡无日矣!” 清政府觉察到学生的不满情绪日增,千方百计对学生运动进行、阻挠和镇压。四川总督赵尔巽发布种种禁令,乃至指使四川提学使司以“斥退”相威胁。张培爵不顾威胁,在学堂内更积极地联络同志,酝酿起义。1907年9月,他代表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同盟会会员,参加了熊克武在草堂寺召开的全省同盟会骨干秘密会议。会议决定利用慈禧太后寿辰日在成都等地发动起义。他和同学廖泽宽等计划“借清太后寿辰,尽殄同城诸吏”。不料事机泄露,被清吏密探侦知。华阳知县王损逮捕了杨维、黄方等六人,牵连高等学堂许多学生。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丁未成都六君子事件”。张培爵由于校长胡峻的关照而幸免被拘。他继续留在成都,替熊克武等联络四川各地的革命党人,主持全省同盟会机关事务工作,后因为清廷所注意被迫离开,1909年到了重庆。 巴蜀辛亥革命的元勋 1908年,张培爵结束了四年的学校生活,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毕业,先后到叙府和重庆府等地中学堂任教,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同盟会会员。在重庆府中学堂任教期间,他与老同盟会会员杨庶堪、向楚一起,“激扬民气,倡导革命”,建立川东、川南各地同盟会的联络枢纽。为壮大力量,张培爵还负责与重庆地区的新军、会党、商团联络,并自制炸弹,分发枪械,组织敢死队。当四川各地保路之风日烈,武昌首义消息传来时,他和杨庶堪等人与新军军官中的同盟会会员夏之时等,于1911年11月22日揭竿而起,通电全国,宣布重庆独立。蜀军政府成立后,起义者公推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随后,川东、川南等地有57个州县相继独立,为清朝在四川的封建专制政权的覆灭敲响了丧钟。 蜀军政府发表了政纲和对内、对外宣言,并顺应历史潮流,挥师西征北伐,讨伐清朝四川总督、刽子手赵尔丰。张培爵在任都督期间,与同事“同心同德,共维大局”,且“办理周详,民情欢洽”,颇得人心。张培爵还以个人名义发布《求言公告》:“如有美意良法,请投书礼贤馆……倘可实行,立为延见,咨询一切。” 成都发生兵变,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为维护四川统一,张培爵力排众议,主张成渝两地军政府经过协商后实行合并。1912年3月11日,重庆蜀军政府和成都四川军政府合并,统称为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尹昌衡、张培爵分别担任正、副都督。军民分治后,他担任了四川民政长。 不屈的反袁义士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后,于1912年登上“临时大总统”宝座。为了复辟帝制,他相继在各地排除异己,安插亲信。他派其心腹胡景伊、陈宦,先后担任四川巡按使。对张培爵,他则用调虎离山计,当年10月将其调到北京,任为“总统府高等顾问”,“咨询川政”。名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