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读懂画家:从达·芬奇到大卫·霍克尼

读懂画家:从达·芬奇到大卫·霍克尼

  • 字数: 37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至禹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89224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读懂画家:从达·芬奇到大卫·霍克尼》是一本由艺术家撰写的艺术史。作者周至禹不仅是中央美院博导教授,也是一名创作力旺盛的艺术家。他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讲述了艺术家的成长、创作意图和艺术家对于整个社会对于历史的价值。作者着重讲述了如何欣赏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探索他们的生平给予赏析者带来的精神乐趣,无形中慢慢引导着读者,用不同的感觉(除了视觉以外),不同的角度,不时期的标准去看待和品味艺术作品,去了解艺术大师的传奇人生与个人魅力。
作者简介
周至禹: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教学名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版画作品曾获全国版画展铜奖、“二十世纪中国”大展优秀奖等。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日本神奈川美术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等收藏。并入选文化部主编《中国美术六十年》及《中国当代美术全集》等大型画册,编著出版设计基础教材、艺术图书、个人作品集及散文小说等类图书60余部。其中《设计素描》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人文科研成果奖,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艺术设计思维训练》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计划教材,并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还有《形式基础教程》、《设计基础教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艺术图书《神圣与仰望》、《神对与凝想》获西南出版业优秀图书奖。
目录
天才横溢达·芬奇 2
——你瞧那蒙娜丽莎的微笑
怪才阿尔钦博托 12
——用自然的事物组成人像
聚光凝视伦勃朗 22
——把夜巡变成了精彩大戏
现代先知是戈雅 30
——对黑暗人性的延续呈现
湿头湿脑的透纳 40
——画出了水汽弥漫的绘画
奥赛结识库尔贝 48
——现实主义魅力无可抵挡
真诚浪漫的罗丹 56
——像女娲一样捏泥成人
开门见景的莫奈 66
——我和色彩大师有个约会
静默平和博纳尔 80
——让小世界绚丽俊俏起来
执着真诚的凡·高 92
——像太阳一样发光与燃烧
短命辉煌的画家 102
——像流星划过艺术的天空
生死烦扰的蒙克 112
——一声呐喊在天地间回荡
沉郁敏感的蒙克 126
——艺术是痛苦追忆的结果
悲悯的珂勒惠支 134
——我的艺术是有目的的
大器早成毕加索 144
——艺术是有关真理的骗局
神秘诗意的克利 154
——做自然意象的游吟骑士
抽象造型阿尔普 166
——曲线是生命生长的本质
幻想浪漫的米罗 178
——纯真是年龄遮掩不住的
马格利特的哲思 188
——以诗意的想象超越现实
荒诞搞怪的达利 206
——艺术衡量标准难以统一
台前幕后的存在 218
——自己说话还是作品说话
荡涤社会博伊斯 232
——在人间清扫落叶和栽树
蓝色之神克莱因 244
——我喜欢你那无限的深远
回忆劳森伯格 254
——用综合手段材料制造绘画
不动声色洛佩斯 266
——要点是生活本质的真实
偷窥隐私费谢尔 276
——生活是你能看到的生活
硕果仅存霍克尼 284
——从自然生发绘画的永恒
从凝固到流动 299
——时间改变包括艺术的一切
摘要
     天才横溢达·芬奇——你瞧那蒙娜丽莎的微笑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出了名的,它使蒙娜丽莎成为广为人知的女人。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蒙娜丽莎》随法国19世纪古典油画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参观者人潮汹涌,聚集在画前。瘦弱如我.就只能在外围远瞄一眼一而这只是等大的油画复制品!当时原作根本不可能来,因为没有合格的展览条件,也交不起巨额的保险金。就算满足了这些条件,现在的《蒙娜丽莎》也不会轻易就出家门,她已经被金屋藏娇、宝存高阁一卢浮宫了。1963年,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曾经向法国政府借展过《蒙娜丽莎》,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参观的人数就达到了1077521人!1974年是《蒙娜丽莎》最后一次出行,先后出访了东京和莫斯科,上百万人排队几个小时,只为了看她几秒钟。从此之后,《蒙娜丽莎》再未离开过卢浮宫。 于是,参观卢浮宫、瞻仰《蒙娜丽莎》成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这当然也包括我,虽然也看了太多大大小小的印刷品。1999年,我在圣诞节前走访巴黎,第一件事便是参观卢浮宫。参观卢浮宫时,一般的游客几乎都首先奔《蒙娜丽莎》而去,工作人员似乎也习惯于对带着各国口音的“蒙娜丽莎”作出反应,这大概是他们听得最多的字眼了。《蒙娜丽莎》陈列在一楼(我们通常所指的二楼)多明尼克·韦冯·德侬馆(Dominque Vivant Denon)的中部八区,被厚厚的玻璃所遮挡。不同寻常的厚遇使人们无法像对其他作品那样贴近欣赏《蒙娜丽莎》,而多数人又在拦绳前拍照,以与《蒙娜丽莎》合影为荣。我只能插空在拦绳前探着身子透过玻璃观看一《蒙娜丽莎》的微笑依然那么神秘而朦胧。 对于这神秘微笑的产生,学者试着讨论为什么不同的人对这个微笑的感觉不同,已经有许多文章反复演绎。16世纪意大利画家和美术史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在《意大利杰出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传》中记载.为了使蒙娜丽莎保持愉快的心情,达·芬奇请人来弹琴、跳舞或亲自讲故事。19世纪英国评论家华尔特·佩特(Walter Horatio Pater)在《文艺复兴史研究》中认为,蒙娜丽莎略带某种邪恶的“深不可测的微笑”,呈现出一种干百年来男人所向往的神采,易引人联想,“这个形象就是他(画家)的情人”。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则在论文中认定.达·芬奇被蒙娜丽莎的微笑所迷惑.唤醒了心灵中沉睡的痛苦一他被遗弃的生母卡特琳娜。当代法国传记作家比埃尔·拉米尔(Pierre Ramiere)在《蒙娜丽莎传》中写道.达·芬奇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养母阿尔别拉,所以才有这恍惚而捉摸不定的微笑.微笑里有着苍茫迷离。我不相信这些说法。我们知道笑有许多种,从性质上分为苦笑、欢笑、嘲笑、冷笑、阴笑、坏笑、巧笑……从程度上分为大笑、微笑、轻轻一笑……从方式上分为开怀大笑、启齿一笑、回眸一笑、嫣然一笑……《蒙娜丽莎》的笑,充满了宽容和端庄,近代俄国小说家德米特利·谢尔盖耶维奇·梅列日柯夫斯(Dmitry sergeyevich Merezh-kovsky)曾经在小说里描述过这种神态:“……好像被音乐催眠了。在此寂静之中.丽莎夫人以其明亮的眼睛望着列奥纳多一一种离开现实的神态一什么都不关心,除了画家的意志。她含着一种静水般的神秘的微笑,接近透明的,非常深沉的,无论如何都到不了底的那种列奥纳多自己的微笑。”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虽然在绘画里依旧延续,但是没有中世纪的沉重压抑,代之以真与善的理想光辉,同时又融入了人性美的因素。因此,在神性的善与慈祥当中也有了人间纯净的爱,而又与背景那青山绿水的自然和谐一体.便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了。离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人品、学识、修养,便不能透彻地理解《蒙娜丽莎》。这是我站在《蒙娜丽莎》前最深切的感受。因为《蒙娜丽莎》不再是一个意大利羊毛商人的女儿,不再是1495年嫁给佛罗伦萨的贵族弗朗西斯科·戴尔·久贡德(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丽莎·格拉蒂尼,而是达·芬奇神性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典范。达·芬奇的造型技巧也在《蒙娜丽莎》中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手的造型之美似乎再难以从其他作品上觅到,明暗的处理也使观赏者沉迷于脸部与手部。至于山水的描绘,细部的精致刻画,可以从相近时期的达·芬奇的其他作品去分析,例如略晚几年的《圣母、圣婴及圣安娜》,山水背景的处理同《蒙娜丽莎》颇为相似。 由此,我生发出看作品必须看原作的感慨。通常的印刷品难以传达精妙的细部和准确的色彩关系。我始终觉得原作比我印象中的《蒙娜丽莎》要绿.显然我所看过的太多的印刷品色调一般都偏褐黄一比如手头的卢浮宫《导览》所刊登的《蒙娜丽莎》。达·芬奇善用稀薄的油调色彩,多遍描绘,层层透叠的结果造成丰富的肌理色彩,当然是印刷品所难以传达的。话又说回来,印刷品将《蒙娜丽莎》头部上方一条竖的裂纹用比背景偏绿的色彩补涂的痕迹反映出来,则是我在原作上没有注意到的。 P2-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