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匈奴帝国七百年

匈奴帝国七百年

  • 字数: 42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陈序经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588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史学大师陈序经全球视野下透析匈奴帝国七百年盛衰历程 一部描绘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共存、交往、冲突、融合的重磅力作 一部全景展现匈奴民族对东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格局影响的历史经典"
内容简介
作品描绘了匈奴帝国从公元前3世纪头曼时代到公元5世纪阿提拉去世约700年的丰富历史。史学大师陈序经以时间为线索,从头曼单于建国,冒顿单于弑父自立,呼韩邪单于降汉,郅支单于西迁到上帝之鞭阿提拉再造辉煌,同时巧妙细致地勾画了匈奴帝国70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白登之围,匈汉百年战争,中亚建国、阿提拉征服欧洲等。
作者将匈奴帝国这700年的经济、军事、宗教、语言、风俗、性观念等方面的变迁全景再现。更将匈奴帝国放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描述,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鲜明而立体的展现读者读者面前。
最为读者推崇的是作者独特的视角,颠覆传统史观,第一次论述游牧民族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角。
这部书将带你重新审视人类文明史,洞察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真正理解世界发展的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陈序经,有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192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1926年获美伊利诺斯大学硕士学位,两年后再获该校博士学位,同年,回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任教; 1948年8月1日出任岭南大学校长;1956年任中山大学副校长;1962年任暨南大学校长;1964年调任天津南开大学副校长。著有《匈奴帝国七百年》《中国文化史略》《南洋与中国》等。
目录
第一编匈奴史通论
第一章有关匈奴历史的中国史料/002
第二章有关匈奴历史的外国史料/014
第三章匈奴人的古物与古迹/036
第四章匈奴本部的地理环境/047
第五章匈奴人的经济生活/059
第六章匈奴人的宗教意识/066
第七章匈奴人的语言和政俗/074
第八章匈奴种族的起源问题/088
第九章以匈奴和塞种为代表的游牧文化概观/118
第十章两汉对匈奴文化的影响/127
第二编匈奴与中国
第十一章公元前3世纪匈奴与中国的关系/138
第十二章冒顿时代匈奴的扩张/148
第十三章匈汉相争及其基本对策/163
第十四章匈奴开始为汉所败/177
第十五章匈奴退居漠北,西汉用兵西域/197
第十六章匈汉互用叛臣与降将/211
第十七章匈奴内乱之始与四面受敌/222
第十八章匈奴五单于争立的动乱时代/232
第十九章匈奴初分两部,呼韩邪单于降汉称臣/243
第二十章国内稳定,四境相安时期/252
第二十一章两汉之间,匈奴复盛/262
第二十二章南匈奴附汉,东汉王朝对北匈奴发动攻势/281
第二十三章班超定西域,胡汉联军大破北匈奴/294
第二十四章作为东汉藩属的南匈奴/305
第二十五章中国塞内匈奴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族融合/319
第二十六章中国汉化匈人建立的王朝(上)/341
第二十七章中国汉化匈人建立的王朝(下)/361
第三编匈奴西迁入欧始末
第二十八章匈奴与西域的历史渊源/374
第二十九章匈奴西迁的第二次浪潮——进入中亚,居留悦般时期/381
第三十章匈奴入据粟特,进至顿河流域草原/394
第三十一章匈奴征服东哥特,逼走西哥特人/399
第三十二章匈奴入欧与罗马帝国衰亡的关系/408
第三十三章欧洲匈奴帝国的形成/417
第三十四章欧洲匈奴帝国的阿提拉时代/424
第三十五章欧洲匈奴帝国的尾声/436
编后记/439

摘要
     第一章 有关匈奴历史的中国史料 关于匈奴历史的文字记载,最古的是中国的史书。近代的一些考古学者,曾在我国北部的蒙古高原与西域,这就是古代匈奴人居住过的地方,发掘出一些古迹与古物。但正如《史记》与《汉书》所说,匈奴“毋文字”。所以,如果没有中国的记载,即使人们找到这些古迹与古物,可能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属于古代匈奴人所遗留的。 在欧洲的历史上,也有关于匈人(Huns)的记载。匈人之在欧洲者,在其强盛时代,兵威震动了整个欧洲,唯时间只有百年左右。史书记载匈人在欧洲的活动既少,且零碎片断。即如参加过东罗马帝国使团出使匈人王庭的普利斯库斯(Priscus)的很宝贵的出使记录,也只是叙述这个使团的所见所闻,对于匈人在欧洲的历史,也只是相当一章一节而已。 不仅这样,欧洲的匈奴本来是来自中国北部的高原或北亚,中国史书既没有记载匈奴人到过欧洲,欧洲的史书也没有说过欧洲的匈人是来自中国的北部,可是经过两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学者的研究,尤其是从中国古书所载的匈奴西徙过程来看,现已证明,欧洲的匈人就是中国史书所载的匈奴。这样,要想研究匈人的历史,从中国史书着手之必要是更为明显了。 《史记·匈奴列传》可以说是世界上关于匈奴历史的较有系统、较为全面的最古的记载。在这以前,虽然也有关于匈奴的记载,如《战国策》《淮南子》、贾谊的《新书》等,可是这些记载多是片断的,是针对有关匈奴的某个问题来发议论的。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说:“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史记·匈奴列传》开头就从其祖先来源说起,说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苗裔,经过的时间为商、周与秦,约两千年。似乎以为在唐虞以上叫作山戎。它又把匈奴人的生活习惯加以叙述,然后从公元前3世纪的匈奴单于头曼说起,经过冒顿、稽粥,老上单于,以至且鞔侯单于时代(公元前101—前96年)与狐鹿姑单于时代(公元前96—前85年),至李广利降匈奴时止(公元前90年)。 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直到叙至战国时代或是赵国李牧时代时,才用匈奴这个词。他指出:“冠带战国七,而三国(按,指燕、赵、秦)边于匈奴,其后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 在战国或李牧时代之前,司马迁对于中国北部,包括东北与西北的外族,用了很多不同的名词去称呼。这些名词的差别,似乎因时代不同而各异,或因地域不同而异。他说夏后氏的苗裔叫淳维,但又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其后三百年,又有戎狄,攻大王亶父。周西伯时代有畎夷氏,“周道衰而穆王伐犬戎”。齐桓公时代有山戎,晋文公伐的则是戎翟。翟有赤翟、白翟。戎有西戎、绲戎、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多种戎。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后来“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是较后采用的名词,但除“胡”作为一个专门名词之外,还有林胡、东胡。 “胡”常用以指匈奴。“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这个胡就是指匈奴。但东胡则是后来的鲜卑与乌桓,在民族上是有别于匈奴的。林胡是否为匈奴或东胡或其他种胡,则不得而知。 在战国或战国末年以前,匈奴的历史是很不清楚的。司马迁写《匈奴列传》时可能也还没有弄清楚,而把我国北边,包括东北、西北的不同民族都列举出来作为绪言,不一定是说这么多的不同民族都是匈奴人或其祖先。 只有秦以后,即匈奴单于头曼以后的匈奴的历史,司马迁才搞清楚,每个单于不单名号记下来,而且记了在位年数和在位期间的大事。我们今天能够知道自公元前3世纪至汉武帝时二百多年问的匈奴的历史,不能不归功于司马迁。而且《史记》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后汉书》等也是跟着司马迁作法去记载匈奴的历史。从这方面来看,司马迁可以称得上匈奴史之父,其实他也可以说是中国史之父。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和后来的史书的匈奴传所记载偏重于华族与匈奴的关系,至于匈奴内部的情况和匈奴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则记载不多。华族是匈奴的劲敌,华族与匈奴的关系,在匈奴的历史上占最重要的地位。华族因为要抵抗匈奴,攻击匈奴,华族与匈奴便竞相争取东胡,尤其是争取西域。所以在军事上、外交上、商业上,不止与匈奴有直接关系,而且与东胡尤其是与西域——西至新疆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以至黑海、印度、波斯,也有直接关系。所以,一部匈奴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华族与其北边、东北、西北民族的关系史。司马迁《史记》中的《大宛列传》,就是后来史书中之西域传。研究《史记·匈奴列传》的人,不能不读《大宛列传》。所谓“断匈奴右臂”,“右臂”即西域。西域被汉王朝控制之后,匈奴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受到很大打击,这与匈奴的衰弱有密切的关系。 《汉书》卷九十四《匈奴传》分上、下两传。传上从最古至公元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