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福建朱子学

福建朱子学

  • 字数: 80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高令印,陈其芳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1091355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812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继承孔孟儒学的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的继承、整合与创新,创立了具有哲学意义的朱子理学,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并远播东南亚和欧美等地。福建是朱子学的重要阵地,出版传播福建朱子学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福建朱子学研究的一大力作。
内容简介
朱子学在福建产生和形成,后超出福建范围成为国家的主体思想和世界性的学说。朱子生前弟子遍于南宋各地,以福建最多;朱熹死后,备受尊崇,其学说成为官方哲学,更是传授不绝。全书重点介绍了朱子学形成的社会基础并分析了朱熹思想的确立和主要内容,然后按时代分别将朱熹福建籍的弟子、再传弟子、后学汇集在一起,考察其事迹,剖析其思想,对于福建朱子学从形成、发展到鼎盛的过程,本书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作者简介
高令印,1935年生,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国家朱子学会名誉会长、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顾问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朱子事迹考》《朱子学通论》《中国禅学通史》等。多本书翻译成韩文。 陈其芳(1936─2008)。生前是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兼任福建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福建闽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对包括朱子学在内的福建文化有很深入的研究。著有《朱熹的亲属》《福建朱子学》等。
目录
绪论
一 朱子学与福建朱子学
二 福建朱子学是儒学复兴的产物
三 朱熹之后福建朱子学的繁盛
四 福建朱子学的一般特点
五 福建朱子学的地域性和学术派别
(一)地域性
(二)派别
六 福建朱子学的两大领域
七 福建朱子学研究的价值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福建朱子学形成的社会基础及思想渊源
一 福建朱子学形成的社会基础
(一)社会的矛盾
(二)经济的发展
(三)科技的进步
(四)文教的兴盛
(五)人才的崛起
(六)儒学的复兴
二 福建朱子学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儒学
(二)释道之学
(三)综罗百代
第二章 福建朱子学创立者朱熹思想的确立及基本内容
一 福建朱子学创立者朱熹的生平事迹
(一)朱熹籍贯建州建阳
(二)朱熹的家庭
(三)朱熹的经历
二 朱熹思想的确立
(一)由禅道之学转变到儒学为本体
(二)由苦参“中和”确立治心之学
(三)集诸儒之大成
(四)朱熹的政治主张
三 朱熹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经学
(二)哲学
(三)道德伦理学
(四)政治学
(五)经济学
(六)教育学
(七)宗教学
(八)自然科学
(九)文学
(十)美学
(十一)历史学
第三章 南宋末年福建朱子学
一 福建籍朱熹门人为维护和传播朱子学而努力
二 黄斡
(一)生平事迹
(二)有体有用论
(三)认识论
(四)人性论
(五)道统论和对朱子学的传播
……
第四章 元代福建朱子学
第五章 明代前期福建朱子学
第六章 明代后期福建朱子学
第七章 清代初期福建朱子学
第八章 清代中期福建朱子学
第九章 清代末期和民国初年福建朱子学
结束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