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 作者: 静涛、建霞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42955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理论实践相结合,实用价值高;案例典型鲜明有趣;语言优美,思想明确,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推荐阅读书。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良好行为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家庭培养出不同的孩子。 ★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早、长的关键人物,是“教育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更需要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老师、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父母的教育影响并决定着孩子的一生。 本书从“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成长方向”这个角度入手,结合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为家长细致地分析解决的办法,讲解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康心理的引导等各方面最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希望广大为人父母的读者朋友能够从中获得启示和帮助。
作者简介
静涛,大学教育学、心理学毕业,对现代教育理论、中西方教育方法均有深入地研究、对现代家庭教育亦有独到的见解。 建霞,教育研究者,探索性学者,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开拓者,作家。曾组织并参与“全新家庭教育”课题的讨论,深得业界认可。
目录
第1章  好父母好孩子,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002 父母的形象影响孩子的成长 / 003 父母要传承给子女优秀的品质 / 005 父母的足迹,孩子的轨迹 / 008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怎样的榜样 / 010 做人做事,为孩子做出表率 / 012 对孩子优选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 014 以身垂范,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 016 第2章  梦想之路,父母是孩子的优秀导航手 点燃孩子梦想,鼓励孩子追梦 / 020 做孩子生命航船的优秀导航手 / 022 点一盏明灯,指引孩子前行 / 024 把理想的决定权交给孩子 / 026 精心培育孩子的“理想之苗” / 028 激励孩子为理想而奋斗终生 / 029 理想教育,让孩子梦想开花结果 / 031 第3章  呵护孩子内心,做孩子心灵的守护神 重学习轻心灵的教育不可取 / 034 永葆童心,和孩子心连心 / 036 呵护孩子的心灵之花 / 037 疏导压力,为孩子排忧解难 / 039 教导孩子正确对待偶像崇拜 / 041 做孩子体验美的开拓者 / 043 孤独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抚慰 / 045 脉脉温情,温暖孩子的一生 / 048 驱散迷雾——破解青春期焦虑症 / 049 第4章  塑造健全人格,亲手把孩子雕琢成璞玉 别让自己的灰色性格毁了孩子 / 054 当孩子遭遇嫉妒时,你该怎么办 / 056 抑制虚荣的种子,培养自律的孩子 / 059 明辨是非,夯实孩子立身的根基 / 061 父母为人谦逊,孩子学会了谦虚 / 063 父母注重信誉,孩子学会了诚实 / 065 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学会了宽容 / 068 父母一视同仁,孩子学会了尊重 / 071 父母仁爱友善,孩子就有了爱心 / 074 父母勇于负责,孩子就有了责任心 / 076 第5章  少成若天性习惯为之常,习惯培养要趁早 少成若天性——别拿习惯当小事 / 082 培养孩子的习惯要从小抓起 / 083 培育孩子习惯,多塑造少改造 / 085 手把手教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 087 教孩子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 089 教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 091 教孩子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 094 教孩子养成掌控时间的习惯 / 096 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 099 教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 101 教孩子养成独立自理的习惯 / 104 教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 106 从点滴做起,培养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 108 第6章  把家变教室,交给孩子学习的金钥匙 别用孩子的成绩长自己的脸 / 114 别让孩子成为分数至上的牺牲品 / 116 父母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 118 搭建学习天梯——教给孩子学习方法 / 121 及时总结,汲取课堂精华 / 124 陪孩子学习不如让孩子自己学习 / 125 提问无须脸红,无知才应羞耻 / 128 增强孩子注意力,提升孩子学习力 / 130 该不该为孩子请家庭教师 / 132 学习化家庭——两代人共学共长 / 134 第7章  发掘天赋潜能,训练出最聪明的孩子 世上没有不聪明的孩子 / 138 好玩乃孩子的天性,让其纵情发展 / 139 将孩子的兴趣火苗燃成熊熊烈火 / 141 保护孩子好奇心,善待孩子“为什么” / 143 动手能力,让孩子心灵手巧 / 146 思维能力,让孩子大脑越来越聪明 / 148 想象能力,让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 / 151 幽默才能,让孩子与快乐一生相随 / 153 艺术才能,让孩子人生流光溢彩 / 156 领导能力,让孩子成为中流砥柱 / 158 第8章  孩子内心是否强大接近取决于父母 只有鲜花和掌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 164 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 / 165 挫折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加“钙” / 167 怎样让自卑的孩子昂首阔步 / 169 怎样让“胆小鬼”勇于挑战 / 172 提高孩子应对挫折的免疫力 / 174 将勇敢的基因植入孩子的骨子里 / 177 意志力决定孩子的路能走多远 / 179 教孩子始终做个乐观向上的人 / 182 和孩子一起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 184 第9章  会说话得天下,教给孩子金不换好口才 再忙,也别忘了与孩子说说话 / 190 培养孩子语言能力从小开始、从家开始 / 191 让不爱说话的孩子变得爱上说话 / 193 孩子害怕在班上发言怎么办 / 195 这样教,让口吃的孩子口齿流利 / 197 绕口令练就孩子一副伶俐口齿 / 200 7招让孩子多说话爱说话会说话 / 201 为孩子创设言语智力的学习环境 / 204 听、说、读、写,全速训练孩子表达力 / 206 第10章  好人缘好前程,当好孩子交际生涯引路人 为青春期孩子补上交友一课 / 210 当好男孩交际生涯的引路人 / 211 鼓励孩子走出家门,结识朋友 / 213 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 215 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 / 217 自信大方——培养孩子良好交际性格 / 219 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 221 指导孩子交友,用对方法最重要 / 222 帮助孩子战胜交友中的挫折 / 224 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孩子合作能力 / 226 第11章  爸爸妈妈,请这样对孩子说话 唠叨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 230 以打代教不可取,以骂代教不可行 / 232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伤害话 / 234 和孩子沟通,讲究方式很重要 / 236 掌握批评的诀窍,孩子也会乖乖听话 / 238 心平气和比指手画脚更有效 / 240 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 242 对孩子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 / 244 允许孩子顶嘴,给孩子申辩权 / 246 与孩子交流时应当少说多听 / 248 亲子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 / 250 第12章  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养育 男女不一样,教育大不同 / 254 溺爱是男孩成长的毒药 / 256 坐享其成的男孩会一事无成 / 258 警惕男孩的“王子病” / 260 受苦磨难,给男孩最珍贵的财富 / 261 “穷”养的男孩成大器 / 264 公主是“富”养出来的 / 267 打造千金的别样气质 / 270 端庄优雅,给女孩最金贵的礼物 / 272 气质在心不在身,塑造女孩内在美 / 274 知识是对女孩最有价值的投资 / 277 第13章  提升爱的质量,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走出情绪误区,排除教育隐患 / 282 因材施教,教出优秀好孩子 / 283 爱子切忌矫枉过正 / 286 教育的核心是“心”育 / 289 孩子不是货,莫要比三家 / 291 教育孩子不能红白轮流唱 / 293 把时间分给孩子 / 296 勿以成人世俗心,误导孩子成长路 / 298 教育无小事,细节见真爱 / 300 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 302 教育,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 304 附录一  父母培养孩子要避免的50个错误 / 307 附录二  父母给孩子的50句成长期望寄语 / 310
摘要
    第1章 好父母好孩子,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教子心经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要严于律己、身正为师,用善良的品性和高雅的美德熏陶孩子。 父母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道路和发展轨迹,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他们的判断能力却还不很强,加上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与父母的朝夕相处对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他们不可能也无法准确地判断父母言行的正确与错误。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父母所说的和所做的都是自己可以学习也是应当学习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应当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不少父母习惯以对话的方式让孩子做这做那,和孩子进行交流。其实,有时候试一试用无声的语言,即自我形象、自身榜样来教育、影响孩子,效果可能会更好。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务必使自己的体态自然大方、动作讲究得体,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稳重、威严却不失亲切、随和。尤其要注意,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绝不可以回家把气撒到孩子身上。否则,久而久之会形成孩子偏执、狭隘的性格,并形成自卑心理。平时,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注意多用柔和、温存、真诚的眼光,这将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良性反应,使孩子感到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学习也会追求上进。从塑造孩子的正确审美观念上来说,父母穿着得体、整洁朴实,在孩子面前总是保持美观整洁、大方得体的外观形象,孩子就将得到非常具体的美的形象和美的教育。 以下这些行为不要做: 夫妻吵架,互不相容。 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随地吐痰、擤鼻涕、抢座位、跨越栏杆、摘花草…… 不善于与邻居和睦相处,常常因小事耿耿于怀,指桑骂槐,恶语相对。 愤世嫉俗,有很强的“权力欲”和“金钱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每一个家庭实际上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培养教育祖国下一代的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有各种条件、因素和方式,但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自身的表率作用。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那么这个家庭就是一个幸福的、有希望的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是健康幸福的家庭,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定祥和、充满朝气。 父母要严于律己、身正为师,用善良的品行和高雅的美德熏陶孩子,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要时刻告诫自己,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的形象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教子心经 形象“润心细无声”,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日本一个机构曾对日本1303名高中生、美国1052名高中生、中国大陆1220名高中生进行了一项关于“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的调查。结果,中国大陆学生的答案中,父亲排在第10位,母亲则在10位之后;美国学生的回答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亲;日本学生的答案是: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如果不考虑调查本身的科学性,就用调查中得到的数字来推论一般中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这是不妥的。不过,以上调查结果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提醒。 导致一些中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地位低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的形象不佳。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可以这样说:“家家户户有杆秤,那秤砣是孩子的心。”不同的母亲发出的生命信息,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图像。妈妈的好行为、坏行为,孩子都看得清。可是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家长却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比如,有的父母回到家把饭桌变成麻将桌,把家庭变成赌场、舞厅、酒店、仓库,全然不顾在一旁写作业的孩子;还有一些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是因为家长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注意着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于是,父母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由于孩子正处于自觉和不自觉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而且绝大部分能力和习惯都是从他人的言行中模仿过来的。许多孩子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并非全是遗传起决定作用,主要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孩子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否则,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父母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就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感,也会失去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父母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注意着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父母的所言、所为,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孩子们的榜样。父母做得好的方面,孩子能学到;父母做得不好的方面,孩子也照样学得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潜移默化,这样的“润心细无声”。 因此,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父母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 不用责备打骂、不必苦口婆心,当你意识到孩子存在这样的缺点、那样的毛病时,请您揽镜自照,看看“病根”是不是在您的身上,因为您的形象对孩子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父母要传承给子女优秀的品质 父母教子心经 孩子优秀的品质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比尔·盖茨出生在1955年10月28日。那天晚上9点刚过,在美国西北部西雅图市的“瑞典人医院”里,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比尔·盖茨出生了。但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个出生时显得并不起眼的孩子日后竟然成了全球首富! 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亨利·盖茨是美国有名的律师,母亲玛丽·马克斯韦尔是一名中学教师,都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由于身份的原因,他们需要常常活跃在交际场上,并在一些社交和政治集会上引人注目,从而闻名于西雅图市。不过,虽然父母都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但还不能说具有天才级的智商。所以,如果认为比尔·盖茨的天才是父母所赐的,那你就错了。所谓代代相传的“血统论”在盖茨家族中是站不住脚的。 说到比尔·盖茨的父母,还必须说说他们的家族。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勤奋的家族,如果说这个家族中没有遗传天才的智商,那么在每个家族成员的身上涌动着的,都是勤奋的血液和狂热的精神。 在比尔·盖茨的家族里,父系和母系方面都没有称得上大富大贵的人,但在双方的家庭中却都有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勇敢、创新、独立、谦逊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活力。没有这些精神的一代代传承,比尔·盖茨就不会具有超人的才干,并最终造就微软帝国。 比尔·盖茨在20岁那年创立微软,并已连续十多年蝉联为《福布斯》评比的世界首富,这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比尔·盖茨的母亲却从来没期盼过自己的儿子是世界首富,对于母亲来说,她内心中真正的期盼是,比尔·盖茨也能像她那样成为终身慈善家,用自己通过努力创造的财富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比尔·盖茨也深深理解母亲的心意,他已于2008年卸下微软职务,全身心地来实践母亲的梦想。 由此可见,母亲对于比尔·盖茨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这一点也可以从比尔·盖茨家族历史得出结论。因为比尔·盖茨的父亲和母亲家族中的人都不墨守成规,虽然他们性格温文尔雅、和蔼善良,但是都有一种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家族中的这两种精神对比尔·盖茨的事业产生的影响很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两种精神才造就了后来的微软帝国。 父母从来都是孩子的榜样,比尔·盖茨的成长经历也印证了这点。显而易见,在他的身上经常会体现出父母的许多不同一般的素质,他已经继承了父母以及家族的野心、智慧还有竞争精神。比尔·盖茨这些素质的形成,有家庭环境熏陶的因素,甚至还有遗传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父母的教育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比尔·盖茨的父母在质朴的处世生活中,对于盖茨的未来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上。比如,他们虽然总要忙于各自的工作,但在工作之余总是想办法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待在一起。平时,一家人只要一有空,就会聚在一起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玩遍所有的益智游戏。盖茨天资聪慧,特别是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上,他表现得更为出色。他早早地表现出来的计算和想象的天赋,甚至让老师和校长都吃惊不已。而盖茨的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优点,很快就认识到他的智慧,并且及时送他到更合适他成长的湖畔中学学习,湖畔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而且是那种以热烈的学习环境而闻名的私立学校。后来的事实证明,父母的这个决定对比尔·盖茨的一生具有长久的影响。 相对于关心盖茨的学习,盖茨的父母更关心他的心理成长。比如,在慈善方面,比尔·盖茨的父母乐善好施,是天生的慈善家。而比尔·盖茨则并非天生的慈善家,他的乐善好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父母的影响与熏陶。父母不仅自己一直支持慈善事业,而且在比尔·盖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鼓励他做出一些善举。儿时的比尔·盖茨曾是西雅图童子军的一员,为了给童子军筹集资金,曾在街上卖坚果。当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开始挣钱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开始鼓励他考虑慈善事业。为了促进盖茨真正大力支持慈善事业,母亲常常要求他多接近那些社会底层的、生活困难的人。1993年秋天,比尔·盖茨做了一次非洲之旅,在当地,他看到了许多让他难以想象的、靠前贫困的人,这让他不禁扪心自问:“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回来后,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想一股脑儿倾诉给父母。老盖茨对儿子说:“孩子,你应该建立基金会,开展慈善工作。”盖茨欣然答应,立即建立了启动资金达9400万美元的慈善基金会。现在,比尔·盖茨做了多少慈善事业,可能连他自己也无法记清了。因为仅是他启动的全球健康计划,就已为全球医疗保健业捐赠了40亿美元。 所有这一切,都与父母本身做出的榜样和对盖茨孜孜不倦的教导密不可分,都源于从父母身上继承了优秀的品质。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感、诚实、正直、自律、坚韧、刻苦、善良、有爱心,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人,但是他们这些品格特质从哪里来?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父母身上所有优秀的品质,都应当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一个优秀的家庭、一个优秀的父母亲,并不是给自己的孩子留10亩地、10栋房子、10辆轿车、10个百万元的存款,而是言传身教给他们优异的品格。如果父母和家庭能给孩子们留下了优秀的立身品质和生命气质,那么孩子的一生会受用不尽。 父母的足迹,孩子的轨迹 父母教子心经 父母的品质、人格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 汤姆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后,回家之前,先去附近24小时营业的酒馆喝上一盅。虽然知道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妻子一直劝他戒掉,但是他想,反正只是自己的一个坏习惯而已,又不影响别人。 一天,天降大雪,汤姆穿好棉袄,戴上手套,和往常一样吹着口哨向酒馆走去。没走多远,他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儿子踩着父亲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边跑边兴奋地喊:“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脚印!” 儿子的话令汤姆心中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踏着我的脚印,将来他也会去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为人父母的,请走好你们的每一步,要知道,孩子正“踏着你们的脚印”呢。 父母的品质、人格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如果父母的行为出现了偏差,孩子的思想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在今后的生活中他就会放松自律,做出有损社会公德的事情,从而也使他失去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机会。 父母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产生影响。有一位男人这样谈及他的父亲:“我记得我的爸爸。在工会保护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以前,他每周有五天要为他的本职工作干很长时间,星期六还有另外的工作,也要干很长时间。我还能记得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就依稀听见父亲起床并悄悄地出去上班,而此时家里其他人都还在睡觉。我不记得他生过病,请过一天假。他专享不工作的一天是星期天,他总是和我们一起做些事情来消磨这一天,比如探望亲戚、和我们一起骑车等等,这一天他的家庭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信念和他对家庭的全力投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至今影响着我。” 许多人还记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向家庭之外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一位母亲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是那种对家庭之外的其他人的真诚关心的氛围。我的父亲直到60岁时仍然是一位志愿消防员和救援工作者。我的母亲则一直做各种志愿工作并时常帮助社区中的其他人。即使自己并不富有的时候,父母对别人仍很慷慨。因为父母的友善,许多人在我和姐姐面前常常称赞他们。” 我们的孩子在注视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要比我们说什么样的话更有力量。 我们做出了率直的榜样,我们的孩子就会诚实。 我们用爱环绕着他们,他们就会去爱。 我们善于谅解,他们就会宽容。 我们对体育显示出兴趣,他们就会在绿茵场叱咤风云。 我们用微笑和闪烁的眼睛对待生活,他们就会懂得幽默。 我们感谢生活的祝愿,他们就会对生活满怀欣慰。 我们表示出友好,他们就会变得和善。 我们的言辞充满进取的意志,他们就会振奋他人。 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失败和不幸,他们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 我们的人生肯定了我们对于生命长久而深沉的信念,他们将不再迷惘。 我们用真善美维护着他们,他们将会发现生存的真谛。 我们的行为像个英雄,他们就会成为勇士。 不要只是站着,只用手比画或指点着你企望你的孩子征服的高度。攀缘吧,他们就会跟上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