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改造乡村中国 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建设研究

改造乡村中国 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建设研究

  • 字数: 31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朱庆葆 等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324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思想取决于眼光。本书兼具历史眼光与国际视野,将城乡社会的变化放到百年中国发展转型的背景,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趋势中去理解把握。近代中国城乡转型的主题是“现代化”,而变革的两项内容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变革”和“社会的组织化”。基于这样的思路,本书既真实再现了近代中国社会“为何而变”,也深刻勾勒了中国社会“如何改变”。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的中国乡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造乡村中国,不再仅仅是一种思潮和主张,而是演化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国民政府、民间组织、教育机构纷纷参与其中,在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展了类型各异的乡村试验建设,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生产、革新农业科技、改良农村社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有益的探索,对于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仍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学术史分析
二 史料的类型与方法的选择
三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危机意识下的乡村运动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衰败
第二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危机的形成
第二章 教育救国与乡村生活的改造:晓庄学校与山海工学团的实验
第一节 陶行知的乡村生活改造思想
第二节 晓庄学校的设立
第三节 晓庄学校与乡村改造
第四节 工学团与乡村改造新路
第三章 “江浙一带农村建设的模范”: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
第一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筹建
第二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组织机构
第三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经济建设
第四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教育事业
第五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保安事业
第六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路政、市政建设
第四章 政府主导下的乡村变革:江宁县政实验
第一节 江宁社会生态环境透视
第二节 江宁自治实验县的建立及建设活动的初步展开
第三节 江宁自治实验县县政建设的两大基础要政之一——户籍行政
第四节 江宁自治实验县县政建设的两大基础要政之二——土地整理
第五节 以地方自治为中心的政治建设
第六节 以复兴农村经济为中心的经济建设
第五章 乌江实验:大学与政府合力下的乡村建设
第一节 乌江实验的缘起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农业改良与良种推广
第三节 合作事业
第四节 培育农民组织——乌江农会
第五节 乌江的卫生、教育及其他事业改进
第六章 模式与路径:比较视野下的双重检视
一 模式比较:动机、内容、效果
二 价值维度的考量:成败、意义
三 改造乡村:“传统”与“现代”博弈下的路径选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