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贡布里希谈话录:贡布里希文集

贡布里希谈话录:贡布里希文集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 作者: (英)E.H.贡布里希,(英)迪迪埃·埃里邦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94262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这场持续了18个月的谈话,促就了一次当今世界重量级思想家和艺术史家的交锋…… 重量艺术史学家、《艺术的故事》作者贡布里希与法国有名哲学家、社会学家、《福柯传》作者迪迪埃·埃里邦的谈话紧紧围绕贡氏的经典著作和观点展开,他们的谈话从浩瀚的贡氏观念海洋中抽丝剥茧,理出了一连串值得大众重新审视的关于艺术、趣味和著史的思绪。"
内容简介
在这本迪迪埃笔录、贡布里希亲校的谈话录中,贡布里希梳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和主要学术观点:包括他的家庭教育背景,他成年之后多语言学习的经历,他在二战中对纳粹电台的监听,以及《艺术的故事》和瓦尔堡研究院带给他的“史学家的双重生活”,时间跨越整个二十世纪,话题涵盖艺术史、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动物行为学等诸多领域。谈话中,贡布里希概括了他的思想如何受到在维也纳所受教育的影响,如何在1936年移民伦敦之后得到发展,并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他在《艺术与错觉》《秩序感》以及其他学术著作中讨论过的主要观点,包括对二维画面的解释与知觉,传统的重要性,程式、社会压力、趣味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书中还简洁生动地勾画出了贡布里希身边一群大名鼎鼎的人物的形象,包括施洛塞尔、克里斯、库尔兹、波普尔、潘诺夫斯基、科柯施卡、廷伯根等。若想深入了解贡布里希的学术观点,本书不失为很好的导论,既简明轻松又充满深邃的思想。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Sir Ernst H. Gombrich,1909—2001),生于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1936年进入英国瓦尔堡研究院任职。1959年,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历史教授及瓦尔堡研究院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秩序感》《象征的图像》《偏爱原始性》等。曾获歌德奖(1994年)和维也纳金质奖章(1994年)等许多享誉世界的奖项及荣誉。 迪迪埃·埃里邦(Didier Eribon,1953—),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法国亚眠大学社会学系哲学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客座教授。学界之外,他在新闻和文学领域的成就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已出版《米歇尔·福柯传》(1991年)、《今昔纵横谈: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传》(1988年)、《回归故里》(2009年)等十几种经典著作。2008年,埃里邦获美国耶鲁大学布鲁德纳奖。 译者简介 杨思梁(1960—),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特聘研究员。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硕士、博士。曾任《美术译丛》编辑。参与翻译、主编“贡布里希文集”。主要研究潘天寿、艺术中的拟人化观念、中国画论的“六法”对西方形式分析的影响,以及西方美术史学史,已发表多篇论文,即将出版《谢赫的六法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影响》。 范景中(1951—),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美术史、美术史学史研究,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银奖、教育部重量教学成果奖、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哲匠奖金奖、英国瓦尔堡研究院伊拉斯莫斯研究基金奖。出版有《附庸风雅和艺术欣赏》《中华竹韵》等论著,主要译著有《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秩序感》《美术史的基本概念》等,曾主编“波普尔哲学著作集”“贡布里希文集”“艺术史名著译丛”等系列丛书。"
目录
中文版序言/01
序言/03
第一章史学家的双重生活/1
第一节维也纳和曼托瓦/3
第二节伦敦/33
第二章没有艺术这回事/53
第三节传统的重要性/55
第四节三维的世界/71
第五节秩序感/93
第三章说明的驱策/115
第六节解释的局限/117
第七节趣味的问题/131
结语/145
注释/147
精选书目/152
索引/153
图片致谢/155
后记/15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