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目击道存 知恬斋读书笔记
字数: 157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徐波
出版日期: 2020-06-01
商品条码: 978752020767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重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的读书札记,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容。作者以切实的人生体悟与经典文本互证,时有新颖见解。书中对《论语》“三十而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做出了新解释;对《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的理解,则将思想还原到鲜活生动的言说现场,探讨寒食节与介子推的关联,对“勾践灭吴”故事的钩沉,对项羽失败原因的推论,均是以细读为前提,触类旁通,揭示了历史故事不为人知的侧面。
作者简介
涂波,1973年生,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王夫之诗学研究》《万卉竞芳:长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文学》《知恬斋自选集》,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读——《论语》001
“三十而立”之“立”是指“学有所成”002
“无友不如己者”是强调“慎于交友”00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是训诫儒家弟子亲身示范方能引领民众,与民众知情权无涉009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是感慨宠妾与宠臣阻挠破坏儒家宏业,与歧视妇女无涉012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让“德”与“学”充实“位”与“名”018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强调敬业与守规矩,与“愚忠”无涉020
“礼之用,和为贵”:周礼的价值在于以合理的方式达到和谐022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骂尽春秋雄霸之主024
“食不厌精”是强调上得庙堂嚼得草根,与贪图享受无涉026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强调践言,与“愚孝”无涉028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章分析四种求道之人030
“焉能系而不食”:失败总比无意义好032
“人未有自致也,必也亲丧乎”:从“亲丧”引申出献身精神036
《论语》问答038
读——《孟子》041
“为我”“兼爱”,过犹不及,都是危险思想042
“万物皆备于我”:“自我”不落在“万物”的层次上,才能兼备“万物”045
说“尽心知性知天”048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言语轻率是没有责任心的体现051
孟子辩才难胜淳于髡054
附:王阳明四句教心解058
读——《老子》061
“道可道非常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专享标准062
“无”怎么“生”出“有”来?064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066
“为无为”:有时“不做”比“做”更重要069
“道”只是一个概念071
“天地”“圣人”皆不仁:老子冷冷地说了句真话073
山谷、洞穴皆是“无”的呈现075
“无私”方能“成其私”:老子的话是说给上根器人听的076
“上善若水”,“下善如火”078
“功成身退”,功不成奋斗不止080
祖师爷都死了,道教还在宣扬“不死”神话081
修桥补路,“无用之用”083
低能耗、少欲望、不发展才是老子的社会理想085
警惕突如其来的“宠”与“辱”087
“实”与“动”太寻常,所以只谈“虚”与“静”090
领导艺术的四个层次092
算法思维是人类的灾难094
可以不发展,但不能被奴役096
绝学无忧,拒绝“前见”098
读——《庄子》101
庄子何为102
说“逍遥”107
《逍遥游》:更上一层的人生境界110
《逍遥游》问答117
《齐物论》:祛除我执、成见、智辩,差别自然消失122
《养生主》:在乱世中保住修道的本钱131
《人间世》:存诸己才能存诸人135
《德充符》:才全而德不形140
《大宗师》:有真人然后有真知145
《应帝王》:浑沌为心,清静治世153
《骈拇》: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157
《马蹄》:聪明是自然的敌人160
《胠箧》:人生锁不住任何财物162
河南商丘漆园修道学校招生简章——《逍遥游》文义趣解166
《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释170
《养生主》开篇为什么要谈知与养生的关系174
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176
释《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177
壶子四相与《应帝王》的结构179
读——《史记》181
“三皇”象征华夏民族发展目前的三个阶段182
禅让的本质是宗族间的实力平衡183
大禹为何要杀防风氏?186
鲧败禹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188
“飞雉登鼎”背后的故事190
红颜不是祸水,夺嫡才是大罪193
秦晋关系之离合与秦之自强197
寒食无关介子推200
谁在一鸣惊人?203
说“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207
说勾践灭吴之真正的幕后推手209
论春秋战国时期所谓文化212
说司马错伐蜀背后的故事216
焚书坑儒源于秦廷内斗218
陈胜吴广为何在大泽乡起义223
项羽的思维停留在战国时代224
非天之罪,非战之过,都是年轻惹的祸——说项羽228
刘邦洒落胜项羽,智谋胜韩信233
女主常有惊世之举236
孝文仁而不愚、生死通达239
汉景帝用晁错是一生败笔242
后记245
摘要
《论语》中有一段话非常有名: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这段话是夫子晚年的自我回顾。每每读到这段话,我总会感动,并领悟到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的最重要原因:他追求的是人格而不是事业,他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至老不衰。试想我们每一个人,孩提时都有梦想,都有追求,追求人生更美更充实。但梦想慢慢会褪色,追求不久会止步。一般来说,二十岁之前进步是最快的,二十岁到三十岁很多人也还会有发展和突破。四十岁之后还有长足进步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现在大学校园里面,好多年轻人终日里闲逛、网聊、游戏甚至玩偷菜这种无聊东西,二十岁就如此空虚无聊。难道他们没有了追求,不准备有任何进步了吗?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人生太可悲了。二十岁都不进步,难道三十岁、四十岁会发生令人期待的奇迹吗?不会的,二十岁不努力,等待你的只能是更深的空虚甚至屈辱。孔子常告诫弟子:“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一个人不重视修养,到了四十岁还是一个被人厌弃的人,那他的人生也就完结了。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十五岁有志于学术。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家境贫寒。十五岁之后,才有条件系统地追求学问。孔子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经历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他曾经为人放牧过牛羊,也为富人管理过账簿,靠着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最后竟成了中国最博学的大学者和思想家,这中间有多少屈折辛酸的经历,后人哪里尽数知悉呢? “三十而立”是什么意思?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三十岁才懂礼仪,太晚了吧?李泽厚《论语今读》解释说:“三十岁建立起自我。”建立自我是什么意思?现在一般十三四岁的小孩都特别崇尚个性,那是因为他们有了自我意识,这算是建立自我吗?这些注释都有些不得要领。其实“三十而立”的“立”字可训为“成”,“三十而立”即学有所成的意思。《广雅》:“立者成也。”成立成立,成和立是可以互训的。十五岁而有志于学,三十岁学有所成,句意多么简单连贯又明了。孔子三十岁之后创办私学招收弟子,如果自己学无所成,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四十不惑”,杨伯峻先生解为:“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李泽厚则说:“(孔子)四十岁不再迷惑。”这样的理解都显得空洞。我以为“不惑”是坚持理想不动摇的意思。这句直承上句而来,“三十而立”是学有所成,但学成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成就理想的一个开始。孔子的理想在学问中孕育、探索,又因学有所成而激发起致用之宏愿。自己的理想是否完善?理想和现实有多大差距?这需要求证于诸家,也需要在时代的风浪中去实践、验证。孔子三十岁之前研究的是古学,是商周时代留下的旧学问。这些旧学问能否适应新时代,还需要进行完善和求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向老子问道,却被老子狠狠训了一通,“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看来老子认为孔子的旧学问已经不合时宜。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大趋势已不可避免。你还想逆流而上,恢复周礼,这无异于螳臂当车、痴人说梦。孔子向老子求教,很可能是孔子四十岁之前的事。因为这时候他还有“惑”啊!不过,老子以及其他贤达的教诲,只是丰富和深化了孔子的思想和价值体系,并未摧毁孔子复兴周礼的决心。经过十余年的思索沉淀,变旧为新,孔子逐渐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不可动摇的价值观,这是四十孔子“不惑”之具体内涵所在。 虽然建构了理想,但实现它却会遭遇诸多困难。孔子四十岁以后,历任鲁国的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经历了不少政治风浪。五十五岁时,因为不为三家权臣所容被迫周游列国。 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