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探解秦皇秦俑之谜

探解秦皇秦俑之谜

  • 字数: 1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梁少熊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22414414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初稿《秦始皇新探》及二版《秦皇秦俑新探》中,对秦始皇的一生,及秦俑大军的谜团,提出了诸多疑问探讨和解说。本书前半部说秦皇,破解始皇谜团;后半部论秦俑,提出秦俑新论。本版是探讨秦始皇和秦俑谜团的总结版。
作者简介
梁少熊,原籍广东珠海。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美国特立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应用科学博士。业余研究先秦史多年。作品散见于报刊及网络。
目录
插图篇
图一 立车御者佩剑图
图二 兵马俑三坑示意图
图三 兵马俑二号坑示意图
图四 夫差矛铭文图
图五 兵马俑二号坑弩兵队示意图
图六 擘张弩兵俑(跪射俑)
图七 蹶张弩兵俑(立射俑)
图八 骑兵俑
图九 锐士轻兵俑
图十 先秦兵器
图十一 立车
图十二 安车
图十三 铠甲俑
第一篇 秦人的崛起
第二篇 秦始皇生父之谜
第三篇 细说王负剑
第四篇 何谓书同文字
第五篇 秦始皇评传
第六篇 范雎入秦
第七篇 秦俑工程分析
第八篇 秦俑弩兵阵
第九篇 秦俑骑兵队
第十篇 秦俑战术分析
第十一篇 试解秦俑主帅之谜
第十二篇 先秦长短兵器考
摘要
     第一篇 秦人的崛起 [提要]秦人聪敏勤劳,尚武善战,受封建国后,日渐兴起。卫鞅如何游说秦孝公实行刑名之学?卫鞅所言四种治国理论中以哪一种效力最快,药力最猛,后遗症最严重?卫鞅如何在廷议中舌战群臣?为什么先秦诸子都认定为政必须以信?商鞅酷法有何特点? 据《史记》记载,秦人系出帝颛顼之后。其先祖柏翳曾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得到奖赏。后又由于为舜驯服鸟兽有功,赐姓赢。秦人对驯服鸟兽、畜牧养马特有专长。柏翳的后人非子,为周孝王(前909年)养马,马匹得以大量蕃息,周孝王封之于秦,是为秦赢。周宣王(前827年)时,任命秦赢的曾孙秦仲为大夫征讨西戎,从此开启了秦人与戎夷的争战。秦人尚武善战,在《诗经》中可见到秦人勇于赴战的诗篇。西周末年(前770年),秦襄公大战犬戎,又以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赐以岐西之地(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秦人开始建国。 多难兴邦,秦人先祖从人与天争、人与兽争、人与人争的斗争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治水、畜牧、养马和战争的经验及才能。到秦穆公(前660年)时,任用百里奚、由余等能臣治国,终于称霸西戎。 此后二百年间,秦与邻国晋、楚、义渠等时有争战,互有胜负,国力没有什么特别的发展。到了战国时代,天下纷争,君臣乖乱,秦怀公被大臣逼死。其后,怀公的曾孙出子即位不到两年,就与其母同被大臣所杀,改立献公。三晋乘秦内乱,攻占河西之地。献公即位后,移风易俗,奋发图强,献公元年(前384年)发“止从死令”,禁止人殉陋习,次年建都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附近)。其后秦军曾败晋军于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虏魏将于少梁(今陕西韩城南)。献公在位二十三年问,力图振作,但政令积习难改,成效不大。 秦孝公继位(前360年),他眼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以至失土辱国,忧心如焚。其时山东有齐、楚、魏、燕、韩、赵等六国互相争霸。秦地处西陲,诸侯待之如夷狄,屏绝于诸侯会盟之列。秦孝公视“诸侯卑秦”为奇耻大辱;于是发奋图强,“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求贤天下,立志要恢复当年秦穆公的霸业雄风。 卫人公孙鞅,人称卫鞅,少好刑名之学,闻得孝公令,遂西行入秦,求见孝公。孝公与卫鞅会谈了四次,谈的都是治国之道,但卫鞅每次谈话的内容都不相同。第一次他谈的是帝道,孝公听得瞌睡连连。第二次他谈的是王道,孝公不感兴趣,孝公要的是立竿见影之法。孝公说:“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人生苦短,即使帝王之道可行,那也是旷日持久,百年之内难见成效,孝公要的是及身得见,显名天下,称霸一方。卫鞅闻孝公之言,心中暗喜,卫鞅精于刑名之学,而行刑名之法,效果立见。 于是卫鞅第三次见孝公时,改谈霸道,孝公颇感兴趣,但还是“善之而未用”。卫鞅至此,已接近摸清楚了孝公的心意,第四次见面时,卫鞅开口就谈刑名强国之术,谈的是如何推行刑名法令,如何建立虎狼之师;也就是对内严刑酷法以治民,对外富国强兵以称霸之术。孝公大悦,越坐越近,连着谈论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终于决定重用卫鞅,考虑实行变法。 卫鞅所说的帝王之道,内容如何,不得而知,但必然是一些使人昏昏欲睡、不切实际的空泛言论。卫鞅精研刑名之学,反对不切实际、对人性缺乏了解的空谈,想来这四次谈话,定是卫鞅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他首先从帝王之道说起,正话反说,让孝公明确了解帝王之道不切实际之处。绕了一个大圈子后,再言归正传,劝孝公力行刑名之学,以求富国强兵,一雪诸侯卑秦之耻。孝公经过一番思量,前后对比之下,落入他的算计之中,实行他所订立的刑名法令。 孝公对卫鞅变法,还是有些疑虑,于是召集群臣,举行听证辩论大会。卫鞅首先发言。他强调变法没有什么可疑虑的,他说:“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闰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他力言变法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