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本,一种纸上的风景

日本,一种纸上的风景

  • 字数: 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 作者: 周朝晖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423229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者从阅读、行走、史事钩沉和园艺趣味等方面,谈论日本的历史文化与当下。这些碎片通过文字组合起来,就构成一种纸上的日本风景,读者从阅读中也可以获得了解日本的另一种视角和参照。
内容简介
中日两国在地缘上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交往的历史也已跨越两千多年。但长期以来日本这个“老街坊”对我们而言依然面目模糊,个中既有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也与我们某种思维定式和惯常视角有关。作者志在“知日”。曾长年旅居日本,发愿做中日文化互相理解沟通之浮桥。工读之余,行走四岛,勤学多思,并时时调整角度和距离,对日本的山川风物,世相百态乃至一花一木取景描摹,书里书外往来出入。从琵琶湖畔好看的老书店,到书香社会的蔚然成风;从江户小渔村的华丽转身到浪漫时代的作家富豪榜;从邂逅黑泽明的“梦乡”到筑地鱼市的今夕沧桑……对日本文化这道风景线,作者既出入其中,给读者种种鲜活的知识和体验;又能出乎其外,从学理上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人文关联,澄清了诸多误会。行文如行云流水,一以贯之,追求“知识与趣味并重,文化与情怀齐飞”的文章境界,字里行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与洞见力也依稀可见。本书为读者了解日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侧面,构成一种纸上的日本风景。
目录
第一辑:闲读的余墨/1
第一辑:闲读的余墨/1
“活字中毒者”与书香社会/2
今昔物语,如是我闻/8
从《尺牍》看周作人与青木正儿的交往/15
恶魔主义文学家的食单/21
河童怪谈及其他/31
日本日记文学的优选峰——读永井荷风《断肠亭日乘》札记/44
且向花间留晚照,为君持酒话斜阳——青木正儿笔下的故都北京/56
“下流社会”作家/68
某小仓的松本清张/81
以爱之名,泅渡深河——远藤周作的宗教情怀与文学/88
长崎今日又下雨——追忆古贺嘉之先生/101
第二辑:纸上的风景/107
大宫文脉寻踪/108
从飞高山到木曾街道/115
一家百年老字号书店和一个大时代/127
流淌汉诗文脉的隅田川/133
筑地鱼市览胜/142
川越古城半日行/148
在福岛雪山过年/156
两游日光山/163
琵琶湖畔,邂逅好看的老书店/169
“一滴文库”/175
“江山洵美是吾乡”——读志贺重昂《日本风景论》札记/181
第三辑:私家日本史/193
300年前,江户城如何从小渔村变成重量大都市?/194
400年前,明朝属国琉球为何沦为日本的附庸?/201
佩里如何预演征服日本大剧?——琉球版“黑船来航”事件始末/208
日本正月新年的前世今生/215
“二战”后,差点“被退位”的裕仁天皇如何从神坛走向“人间”?/221
头山满——日本右翼江湖帝国的/228
近代日本“支那通”与谋华“排头兵”/236
“万年笔”文化史/244
斑斓五色的闽台风情画册——嘉庆初年琉球使臣眼中的台海两岸/250
浪漫时代的作家富豪排行榜/265
日本“金银岛”传奇——一座银山何以撬动东亚历史?/270
杨贵妃东渡扶桑——历史传说与信仰的虚实/276
第四辑:草木皆文章/285
日本江户时代的园艺热/286
秋海棠是断肠花/297
芭蕉布/302
冲绳花事/308
甘蔗田之歌/315
参考文献/325
摘要
     “活字中毒者”与书香社会 日本国土只有中国的1/25,人口不到中国的1/10,却是个公认的读书大国。凡是到过日本的人,都会对那种浓郁的书香社会风情留下深刻印象。虽然互联网时代早已澎湃而至,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媒介的阅读方式已经蔚为潮流,但传统的纸质阅读风气依旧很盛。中国人到日本旅游,无论在电车、新干线、机场候机厅或是公园、咖啡馆甚至居酒屋,经常可以看到聚精会神阅读书报的各色人等。早在十几年前,我国总理访日之际,这幅光景曾引发他无限感慨:希望今后中国也能像日本一样,地铁、公园里到处是埋头阅读的人! 日本人对自己的读书动态也非常重视,常有权威的文化传媒机构进行严谨的调查和咨询。不久前,三和银行曾以东京都首都圈和大阪、京都、神户四大城市的白领阶层为对象进行读书调查发现,上述四城的工薪族读书实态如下: 平均每天看书时间50分钟;每人每月平均看完三到四册书;每月看完七本书的人占总人数1/10,等等。 对常见阅读场所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具有日本国情特色的一面。喜欢看书的地方依次是:电车、地铁居首,占76%;其次是卧室,占53%:再次是书斋或客厅,占3l%;常识中本来是公众阅读最集中的图书馆、资料文献中心等正儿八经的阅读场所反倒意外地少,或许与日本这个“多忙社会”的国情有关吧。说到国情,铁路阅读是日本一大文化特色。日本在一个世纪前就普及了铁路交通,尤其是大都市。上班族至今出行的工具仍以铁路为主,工作在城市中心,居住在郊外,每天通勤的时间很长,一天一个来回,三四个钟头花在电车上摇晃着上班下班是常事,人看人无聊,窗外景观早已腻味,不影响别人也不为他人影响,很好消磨大块无聊时光的方式就是阅读。这个传统也源自20世纪初,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伴随着城市工薪阶层的出现,便于携带的轻薄短小的文库本书籍便开始进入刚刚兴起的都市新式交通工具——电车和地铁中,通勤车上读书,既无奈又时尚,一代一代便因循下来,成为习惯积淀成传统。 据说世界上酷爱读书的是犹太人。网上一度盛传犹太人每人年均读书60多本基本上是传说,没有靠谱的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数据表明:年龄在14岁以上的犹太人平均每人每月读完一本书,这可能比较接近实况。如果把日本城乡统合起来计算,人均十本,或许可以算得上是与犹太人不分伯仲的爱读书民族了。 由大量爱读书的读者构成书香社会的深厚土壤,读者一出版业一市场一作家等各个环节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也才能支撑起一个读书大国。这是个漫长的渐进过程,非几代人不间断的递进累积无法奏效。 日本人凡事爱较真,唯独对爱书人和酒鬼最为宽容。很多作家都坦承少年时代曾在书店“万引”(窃书)的经历,好像是什么了不得的光荣历史:填写履历等各种个人资料,无论从事何业,兴趣爱好栏目大都写着“读书”;把爱读书买书藏书者叫“爱书家”或“读书家”。凡事超过常规或常识是为“怪人”乃至“狂人”,日本人观念中只有纸质阅读才称为读书,所以这类超量阅读者又有“活字中毒者”之称,略带揶揄却毫无贬义。在日本,五花八门的“活字中毒者”层出不穷,自娱自乐欢度生涯者有之,因纯粹喜欢读书遂成职业继而成名成家者也大有人在,不但养家糊口衣食无忧,而且悠游自在,进入了令爱书人羡慕的生态。 今年83岁高龄的书评家井家上隆幸是读写两不辍的“活字中毒者”。青年时代起就视读书为人生优选乐事,大学毕业如愿进了大出版社,干的是日日和书打交道的工作,30岁就当上了新创刊的《日刊现代》编辑局次长,可谓前程看好。但他厌烦长时间坐班耽误读书,毅然辞职成了自由读书人,自信能读书养家两不误。此后以天天坐家读书为业,还要写类似“读书心得体会”的文字给书评杂志,把精神产品变现养家,每读一书,即作一评,风雨无阻,数量惊人,后结集出版的书评集《量书狂读》收录从1988年到1991年四年里评读的1354本书,平均每年338本,几乎每日一书。此后又出《续量书狂读》一书,收录1992年到1996年四年内的书评,计1438册,在日本读书界有“书评书圣”之称。日评一书,意味着每日读书不止一册,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井家上后来在《如何一年读600本书?》中披露个中定制秘诀: “我读书,一旦开始必将最后读完。”这么庞大的读书量,居然不是挑读、选读、略读,而是一本本从头到尾读完。这就要靠非凡的阅读速度了。他说:“与其说读,不如说是哗啦哗啦一页一页翻看;速读,是丰富语句文章理解力,提高解读力之法门”“而且,必要时两本书并列摊开对读”,据说,他还有一个特殊功夫,除了平视阅读,还能侧读、斜读等另类的阅读方式不一而足,或许是长年读书练出的“长技”。 但,书海饕餮,自己吃进肚里还不算,还要将食品的美味和妙处写出来与人分享,发挥指南之类的作用,这就是书评家的看家本领了,“只是读出字面上的东西不行,还要读出字行后面的东西,这是至要”,当然这需要功夫和火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