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达克效应 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
字数: 1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美)大卫·麦克雷尼
出版日期: 2021-08-01
商品条码: 978751536440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79.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达克效应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核心要义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达克效应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由Kruger和Dunning研究发现的。他们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1.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3.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特别程度;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我们可以对达克效应稍作引申理解:一个知识程度越高的人往往越谦和,反之,一个越没有见识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以为自己特别懂。这本书给我们普通人提了一个醒:在很多认知问题上,切不可盲目自信。
内容简介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 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无论你是在决定购买哪款智能手机,还是相信哪位政治家,你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理 性的人,每一个决定都基于冷静、超脱的逻辑。但事实是:你没那么聪明。你和所有人 一样被欺骗了,但没关系,因为被欺骗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 问题出在了哪里,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书就像一门去掉了所有无聊部分的心理学课程,将心理学与幽默和智慧结合在一 起,对非理性的人类认知与行为进行反思和指导。
目录
前言
1.预置
2.虚构症
3.确认性偏见
4.后见之明偏见
5.得克萨斯神枪手谬误
6.拖延症
7.常态偏见
8.可用性启发
9.旁观者效应
10.达克效应
11.幻想性错觉
12.品牌忠诚
13.源于权威的意见
14.源于无知的论证
15.稻草人谬误
16.人身攻击谬误
17.公正世界谬误
18.公物博弈
19.最后通牒游戏
20.主观验证
21.派系教化
22.集体决策
23.超常释放者
24.情感启发
25.邓巴数字
26.出售
27.自利性偏差
28.聚光灯效应
29.第三人效应
30.宣泄
31.误忆效应
32.服从
33.消退突现
34.社会惰化
35.透明错觉
36.习得性无助
37.具身认知
38.锚定效应
39.注意
40.内省
41.自我障碍
42.自证预言
43.瞬间
44.一致性偏见
45.代表性启发
46.预期
47.控制错觉
48.基本归因错误
致谢
摘要
你从杂货店开车回家,突然意识到你忘了买菠菜酱,而这是你去杂货店的主要目的。也许你可以在加油站买上。后来想想,不用了,下次再说吧。菠菜酱让你想起了油价,油价又让你想到了账单,账单又会让你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买得起新电视机,电视机会让你想起你曾经坐在家里看了一整季的《银河战星》——这到底是什么鬼?你到家后,对这一路上的各种想法却没有留下什么记忆。 你在开车回家时,一直处于“公路催眠状态”之中,你的精神和身体似乎一直在漂游。当你停下车,按下锁车键时,你就会从这种梦幻状态中猛然惊醒。这种状态有时候也被称为“装配线催眠状态”,用来描述的是装配线上从事不断重复工作的工人的那种精神游离的状态。此时,意识会随着一项精神任务进入自动驾驶状态而飘忽不定,大脑的其他部分开始思考着不那么乏味的事情,逐渐飘向阴影之中。 你总是把你的主观经验分成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两类。想想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呼吸,眨眼,吞咽,保持姿势,阅读的时候闭着嘴等。你可以让这些系统进入有意识的控制,也可以把它们留给自主神经系统中。你驾驶着越野车,有意识地调整你的脚踩动油门,转动你放在方向盘上的手,仔细做出数百万次小的决策,以防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你开车时也可以跟你的朋友一起唱歌,而你的大脑的其他部分去驾驶你面前的车。你认为你的无意识思维是人类经验的另一个神秘的组成部分,但你倾向于把它看作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一个潜意识下的原始自我。它掌控不了你的汽车钥匙。 科学家却得出了与此不同的结论。 多伦多大学(Universlty of Toronto)的钟晨波(Chen-Bo Zhong)和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凯蒂·利珍奎斯特(Katie Liljenquist)在2006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详细阐述了潜意识的强大力量。他们开展了一项研究,要求受试者回忆他们过去犯下的一件不道德的罪行。研究人员要求他们描述这段记忆给他们带来的感受。然后,他们向其中一半的受试者提供了洗手的机会。在研究结束时,他们询问受试者是否愿意无偿参与后续研究,以帮助一位绝望的研究生。那些不洗手的受试者中有74%的人同意帮忙,而那些洗过手的受试者中有41%的人同意帮忙。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后一组洗手的人已经在无意识下洗去了他们的罪恶感,因此不会像没有洗手的那一组受试者那么强烈地进行忏悔。 受试者并没有真正洗去他们的情绪,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洗去了。“清洁”的意义不仅仅是消除细菌。根据钟晨波和利珍奎斯特的观点,大多数的人类文化都会用“洁净”和“纯洁”,以及与之相对的“肮脏”和“污秽”来描述身体和道德的状态。“洗”是许多宗教仪式的一部分,也是日常语言中常常使用的隐喻性短语,把卑鄙的行为说成是肮脏的,把邪恶的人说成是渣滓。当你对一个人的行为感到厌恶时,你甚至会做出和看到令人恶心的东西时一样的表情。在不知不觉中,参与研究的人将洗手和所有与洗手行为相关联的想法联系起来,并且这些联系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 当过去的某个刺激影响你之后的行为、思维方式或者感知另一个刺激的方式时,它被称为“预置”。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地注意到,每一次感知都会在你的神经网络中触发一系列相关的想法。铅笔会使你想起钢笔。黑板会让你想起教室。这种事情总是发生在你的身上,虽然你没有意识到,但它的确改变了你的行为方式。 2003年,亚伦·凯(Aaion Kay)、克里斯蒂安·惠勒(ChristJan Wheeler)、约翰·巴奇(John Bargh)和李·罗斯(Lee Rose)进行了多项研究,其中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潜意识对你的思维和行为的其余部分有多大的影响,而且潜意识思维很容易受到预置效应的影响。受试者被分为两组,并被要求将一些照片和文字描述用线连起来。第一组受试者看的是常见物品的照片,我们将其称为中性照片。他们需要把风筝、鲸鱼、火鸡和其他物体与纸上另一侧的文字描述连起来。第二组受试者要将公文包、钢笔和其他与商务相关的物品的照片与它们对应的文字描述连起来。然后,受试者被带到单独的房间里,并被告知他们需要和房间里的另一位受试者配对。而另一位受试者实际上是实验助理。研究人员告诉他们,他们现在要一起参加一个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他们可以赚到10美元。研究人员在受试者面前摆放了一个杯子,并告诉他们杯子里有两张小纸条,一张纸条上写着“提议”(offer),另一张纸条上写着“决定”(decision)。然后让他们做出选择——他们自己从杯子里任意抽取一张纸条,或者是先让搭档从杯子里任意抽取一张纸条。那么规则是什么呢?无论谁抽到了“提议”的那张纸条,都会得到10美元,并决定这10美元在双方之间的分配方式。然后,其搭档将选择接受或拒绝这一提议。如果提议被拒绝,那么10美元将被收回,这两个人都将一无所获。这个游戏被称为“最后通牒游戏”,它的可预测性使它成为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最喜欢的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