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文明探源

中国古文明探源

  • 字数: 44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郑重 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082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关于中华民族起源和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准学术著作。 作者用了12年时间走访了国内相关的考古坑、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就中华民族起源和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两大方面做了相关的思考和研究,对中国人类历史上许多耐人深思的事情进行了探寻和深究。本书稿是在1994年上海书店出版的《寻找中国的金字塔》基础上,作者作了大量的修订和资料的补充、更新,并增加了近400幅图片。 本书稿分上、下两编。上编——不封口的从文明圈,从中国文明圈的结构、中国文化交融的行踪与轨迹、中国文明两大体系的形成等方面,探讨了开放多元的中国文明起源,提出了不仅仅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的观点,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不是从一个中心开始,而是萌发于多中心,中国文明圈不是封闭的,而是呈现开放性的特征,中华文明是有许多交互作用圈组成的,文化交融具有双向选择性,其交流的形态具有迁移性,由此对中国人类历史上许多耐人深思的事情进行了探寻和深究。 下编—太极图与十字架,则依据“文明”的标志实物遗址、墓葬、器物(如彩陶、青铜器、玉器等),寻找宗教、礼仪、美术、文字的缘起,探讨中国文明进程和文化创造,阐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的几个标志,并试图把中国文明和世界多种文明作一比较,讲了人类童年时代的诸多相通之处,从而揭示中国文明的一种特殊模式——连续性与断裂性、统一性与多重性、包容性与排斥性。 上下两个部分既有前后映照,有着内在的联系,又可以各自独立成章。
作者简介
郑重,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文汇报社工作四十年,从事新闻通讯评论采访写作。出版有《风雨文汇》、《与文汇报》、《原子核在内耗》、《寻找失落的文明》,以及《林风眠传》等両家传记四种、《海上收藏世家》等收藏家传记三种等。
目录
上编
不封口的文明圈
第一章
我们从哪里来/3
人类——从地球的灾变中走来/5
人类起源的几场戏/9
丢失了的“北京人”/10
从秦公一号墓到“蓝田人”的故乡/15
直得一说的“元谋人”/18
一个人类起源模式的形成——奧德裴林模式/21
攀西裂谷——地球上一条不寻常的裂缝/24
利基家族和人类的第一双脚印/26
在南非人类摇篮里/27
世界人类的祖先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吗/29
DNA检测可信度到底有多高/31
中国大地上一直都有古人类在活动/32
形态人类学和义化人类学攀亲/34
第二章
中国文明圈的网络结构/37
摇篮说——一元文化发生学模式/40
摇篮说而临的挑战/48
多中心说——文化发生学的多元模式/53
从水系看中华文明圈的脉络/61
中华文明圈与氏族集团/69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