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纸上低语是故乡
字数: 17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毛晓春
出版日期: 2020-06-01
商品条码: 978720115449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有关乡情的短文集,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乡愁、乡情、乡韵。毛晓春先生偏爱短章,所以这些文章也多是一两千字的短文。从写作时间而言,这些文章的时间跨度大,既有九十年代初期的作品,也有当下写就的。这些作品虽然分属不同的时间,但其内核终究离不开一个“情”字,毛晓春先生在书中所透出的对家乡的“情”真挚而热烈,不掩饰亦不做作,读来触动颇深。
目录
第一辑乡愁
乡愁是一碗凉粉
我家的土炕
我家有一缸正宗的酸菜浆水
北方的孩子
忆童年看电影
故乡的杏树
漫话秦腔
赶集
分粮
换粮
王家庄的水磨和水萝卜
四咀山的娘娘庙
凤凰山纪事
凤凰山:我的精神依托
敬神
第二辑乡情
我童年记忆中的呆、傻、怪
我想叫她“妈妈
我要在温爸坟头种香蕉
琐忆
善婆
我的外婆、大舅、舅妈
赵婆
唠叨的长婆
眨眼的王婆
打毛毛的女儿
爱花
写给熊铂兄
路遥知马力
中断的友谊
范爱农式的等待
姑爷——王俊
三魂兮归来
马老师
曹雪凡老师
铁马冰河入梦来
清风明月酒一樽
第三辑乡韵
他,永远是农民的孩子
写给《情和爱之歌》
用血铸就的灵魂
悲壮的音乐
风是家乡,人是故乡人
长歌当哭——忆雷达
痴爱玫瑰的老人
中学时就背你的诗
写给《未带地图的旅人》
倔强的灵魂
不尽的思念
从《废都》到《怀念狼》
映日荷花别样红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拨动那根痛苦的琴弦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人瑞文宗,百岁学者
霍老,这事我没办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的自传
我的生命和文学创作
后记
摘要
乡愁是一碗凉粉 每次回到家乡天水新阳镇,村里的大婶大妈都会极力夸耀说: “别看你住在北京城,你们那里地方大,什么都有,可就没有咱新阳镇的凉粉,回来了多吃点,走时多拿点。咱这家乡的凉粉,联合国的秘书长都喜欢吃呢!” 每当说到此,她们都会眉飞色舞,一脸的自豪。 我的家乡新阳镇,因为有凤凰山,据说三国时诸葛亮曾在此点过兵拜过将,也因在南北朝时沿渭河筑城而载入史册,更因为有这凉粉而远近闻名了。 在那个闭塞、荒芜的年代,沿河城镇上的村民,就是周围山上人眼中所谓的“镇里人”。对周围的山上人来说能住到镇上是十分羡慕的事。镇上的村民,不但因定例日期的集市而自豪,因为四面八方的人都来镇上赶集而底气十足,山上的姑娘能嫁到镇上更是父母和她本人的梦想,谁家山上的女孩能嫁到镇上,父母常常会逢人夸耀: “嫁了一个镇上的,去享福了。” 当然,在集镇四面山上住的所谓“山上人”的心里,也有瞧不上镇上人的时候,说镇上人是遛街边的,不好好干活,就想吃“飞食”。我母亲的姐姐,用时髦的称呼叫大姨,我们乡里却叫娅娅,十五六岁就嫁到了很远的山上。我的大姨夫每次来镇上赶集都要半夜起来摸黑从山上往集镇上走,一直走到晌午才能到集镇上。他回去就不止一次地对我大姨说我父亲干活不像山上人有劲,而且家里烧的柴火也没山上人的多,做饭的锅小,盛饭的碗也不大,都不好意思放开吃饱饭之类。作为没有多少土地耕种,只靠在集市上做点手工活销售,如织布、染布、打铁的集镇上人,地少、粮食少、口粮紧。因此,山上的亲戚来集镇上赶集串门,买一碗凉粉,用韭菜炒了当面的卤汁,做一大锅烩面片,对山上人来说就是优选的招待。 当然,那时山上人来集镇上赶集,走得浑身发热流汗,能吃一碗冰凉冰凉凉到心底的凉粉,就是优选的精神享受。 新阳镇集镇上的凉粉,和别处做的不同,是用山荞做的。在新阳镇人的心底,用什么淀粉、红薯、豆之类做的凉粉,那不叫凉粉。村上的妇女对山上人用淀粉做的凉粉,总会不屑地说: “那算什么凉粉,有什么吃头。” 每到赶集日,山上人用驴马驮山荞来,集镇上人便买去做凉粉。集镇上人买了山荞,拿回去后在石磨上碾碎成颗粒状。集镇上人管这叫“荞糁子”,然后放在盆里,在水里浸泡半晚,等到凌晨荞糁子泡涨发软,天麻麻亮便放在案板上使劲揉搓,揉搓的时间越长越好。做出的凉粉也肉皮冻似的亮晶晶,嚼到嘴内滑溜溜很有韧劲,不轻易在嘴里软面似的化开。凉粉的具体做法是将揉搓成糊状的荞糁子放在细箩里。集镇上人将这种箩叫“蚂蚁箩”,是用马尾巴毛密织成。锅上放了木架子,把箩放上面,用水将揉成粉的糁子往下洗。洗到锅内的糁子汁直到稠得恰似于稀饭糊状为止。然后在锅内熬粥似的熬,村里人叫“馇粉凉”,熬到用木勺子伸到锅内稠泥似的浆搅不动时,便用瓷脸盆盛出来晾凉。第二天,一盆青色中透着微明,亮晶晶的养凉粉便做成了。将切好的凉粉放到碗里,调上油泼辣子,爱吃大蒜的多放上点蒜泥。尤其夏天虽然嘴上吃得辣椒通红,满是油圈,但凉粉在肚内却透心凉。恰似北京人夏天吃冰糕,也算是集镇上人一种好看的享受。 我们村里有两家卖凉粉的。上庄王妈的凉粉村里人很少去吃,因为她身上的衣服常年很少换,袖口、胸前满是厚厚的油污,明晃晃发亮,用刀都能刮下来一层。大家觉得她做的凉粉不干净,便不去吃,只有下庄何妈的凉粉没有做熟时,没办法,才去买她家的凉粉。何妈的凉粉常常是由老伴来揉。男人手上有劲,揉出的凉粉也就柔筋筋好吃。 但何妈也有不讲卫生的时候,我印象最深至今都难忘的就是一天早晨端了碗去她家买凉粉。她正在猪圈内小便,好一会儿才出来,一边走一边正撩起衣服系裤腰带,到凉粉盆前,也不洗手,抓了一块凉粉就往碗里切。即使那样,父亲的一碗凉粉,他也只吃一半,舍不得吃,给我便留一半,这种习惯直到城里。有一次父亲按例吃了一半,剩余的照例给我吃,我死活不吃,父亲伤心了好多天,说我长大了,再不是个让他随便喂着吃的小孩子了。 新阳镇集镇上人切凉粉也很讲究,一片一片成弧线形状,两边薄,中间厚,像鱼肚一样的弧形,据说这样切的凉粉比较人味。后来看城里人切的薄片,再也没有了乡下吃凉粉的感觉了。如今,新阳镇集镇上的凉粉虽然还有卖的,却是用了半手工的机械做的。放到嘴里舌头一压软面条似的就化了,再没有小时吃凉粉的那种味道了。虽然村里也有纯手工做的,但也只有一两户,却成了热门户。每当村里人要进城看亲戚,城里的亲戚总不忘在电话中嘱咐一句:“千万别忘了捎一盆新阳镇的凉粉呀!” 2016年11月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