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产学协同创新的空间演化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中国产学协同创新的空间演化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杨凡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789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稿围绕研究主题——城市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演化的多尺度格局和多维度经济影响,通过梳理三螺旋理论、知识生产理论、知识流动理论和区域创新理论,构建多尺度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演化分析框架。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采集2004-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产学合作和转移发明授权专利大数据,人工清洗得到约5万条产学专利数据,根据自定义的“连锁规则”从中提取约10万条城市产学联系信息,以此表征产学协同创新。综合大数据分析、空间GIS、社会网络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实现本书研究目标:刻画城市产学协同创新的空间演化特征,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下产学协同创新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网络效应(城际尺度)、吸收效应(城市尺度)和集群效应(亚城尺度)。
作者简介
杨凡,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201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2018-201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地理系联合培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9年8月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长江经济带研究室工作,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综合处挂职。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大学的区域经济影响、产学研合作、区域创新政策。曾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Growth and Chang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020PJC088)资助,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发展资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课题、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课题及多项政府委托课题,获第十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研究方法、核心概念与主要数据
第二章大学、产学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进展
第一节研究源起、发展与理论框架
第二节协同共生关系与经济影响测度
第三节空间动态与网络演化机制
第四节研究评述
第三章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转型中的大学
第二节产学协同创新的知识生产与流动
第三节学习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节多尺度分析框架
第四章中国产学协同创新的空间演化
第一节空间与网络分析方法
第二节产学协同创新的时空分布特征
第三节产学协同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格局
第四节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演化的成因与多维经济效应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演化的网络效应:城际尺度
第一节主要变量与空间权重矩阵
第二节产学协同创新网络空间演化的经济收敛效应
第三节产学协同创新网络空间演化的经济溢出效应
第四节产学协同创新网络空间演化的节点等级效应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演化的吸收效应:城市尺度
第一节数据来源与主要指标说明
第二节城市吸收能力的调节中介机制
第三节产学协同创新的本地经济影响:基准模型
第四节产学协同创新的本地经济影响:调节中介模型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演化的集群效应:亚城尺度
第一节研究区域选取与数据处理
第二节大学的分布及其亚城空间
第三节产学同位性与协同创新空间
第四节产学协同创新空间发展模式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
第二节政策启示
第三节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四节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