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美)贝尔斯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201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没有左宗棠,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新疆 他力排众议,收复新疆,为中国守住了四分之一的疆土。没有左宗棠,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新疆。他对整个中华民族有着超越历史的贡献。越是了解左宗棠,就越能体会到他的伟大之处。越是今天,越应该重读左宗棠! 2.一部神奇的晚清西北边疆史,讲清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 本书总共15章,有6章内容写左宗棠收复新疆;总共246页,有将近100页写左宗棠收复新疆。从军事、地理、政治等多个维度,真正讲清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全过程。 3.一本视角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写透19世纪的中国社会。 本书对19世纪中国社会背景的分析尤为透彻,涉及官僚制度、科举制度、财政制度等多方面。一个章节,堪比蒋廷黻整本《中国近代史》。 4.看成大事者的韬略与格局。 早年从未接受过军事方面的训练与教育,却终成一代战神;三次科举不中,四十岁仍是布衣,却终成晚清重臣。在风云变化的晚清激荡中,左宗棠最终崛起,其人生态度与做事观念,值得学习。"
内容简介
《左宗棠传》是一本介绍左宗棠生平事迹的经典传记。 左宗棠是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人生经历十分复杂和传奇。 本书对左宗棠的一生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分析,书中重点分析了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尤其是详细描写了左宗棠收复西北及新疆的过程。可以说,本书不仅是传记,更是一部神奇的晚清西北边疆史,一本视角独特的中国近代史。
作者简介
贝尔斯(William Leslie Bales),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学者。曾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所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熟于近代掌故。归国之后搜集相关中西文史料从事左宗棠的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19世纪中国概述
第二章 左宗棠的青壮年岁月
第三章 太平天国的崛起
第四章 长江流域的太平军
第五章 左宗棠征战江浙
第六章 福建之战及太平天国的覆灭
第七章 捻军起义
第八章 中国回民与回民运动之初
第九章 镇压陕西和甘肃东部的回民运动
第十章 平定甘肃
第十一章 新疆、喀什噶er与阿古柏
第十二章 筹备新疆之战
第十三章 新疆之战及收复伊犁河谷
第十四章 晚年时光
第十五章 生平总结
参考书目
 

摘要

     第一章 19世纪中国概述 一、概况 19世纪初叶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繁荣昌盛的帝国。而到了19世纪末期,这个帝国业已衰落,摇摇欲坠。这样的场景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中国著ming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撰写公元前2世纪末期的历史时,就曾从历史中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盛极必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从古至今,这种情形一再重演。另一位中国名人欧阳修,在11世纪曾发出感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9世纪的中国正处在这样的衰落过程之中,清朝的统治还未全面崩溃,仍在垂死挣扎。这是个充满悲剧性的时代,而一代王朝解体时总是如此。在这样的时代里,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显露无遗,公义荡然无存,到处充斥着不公的现象和不幸与绝望的气氛。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还在苟延残喘。令人惊讶的是,它竟然熬过了整个19世纪。这个奇迹主要得归功于一些伟大的人物,是他们力挽狂澜的结果,这些人物中就有此书的主人公左宗棠。 1644年,中国大地分崩离析,处于动乱之中,满族人通过谋略和武力打败了积贫积弱的明朝,建立了大清帝国。清朝初期的几位统治者精力充沛、富有才干,得益于此,中国再次富强起来,到了乾隆统治时期,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顶feng。乾隆1736年登基,1796年为避免在位时期超过他著ming的祖父——康熙皇帝,乾隆宣布退位。他的儿子嘉庆继位,但事实上仍由乾隆手握大权,直至他1799年去世。乾隆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其去世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乾隆积极进取,富有治国之才,使大清成为了强大的帝国;而他的继任者都缺乏这种能力。征服者在被其征服的土地上逐渐丧失活力,这一衰落过程似乎无法避免,如今结局已经注定。随后的清朝皇帝从乾隆和其他杰出的祖先那儿继承了皇位,却没有继承他们的天赋和才干。 乾隆去世时,中国的疆域范围达到了历史的顶feng。它包括了我们如今在地 图上所见的所有地区: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在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东部之间,有一大片比满洲面积更大的土地,也是属于中国的。新疆向西扩张至巴尔喀什湖,当时的浩罕汗国或费尔干纳对中国俯首称臣,承认其霸主地位。尼泊尔、缅甸、安南(今越南部分地区)、暹罗(今泰国)和朝鲜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不过清政府在亚洲西南部和朝鲜事务上发挥的影响力,更多是名义上的而非实质上的。这个强大的帝国大致呈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的底边从印度支那沿岸一直延伸至鄂霍次克海,顶duan位于中亚的浩罕汗国。这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zui大、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富裕的大帝国。 嘉庆皇帝继位时,这片土地正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内陆的某些边远地区存在分离现象,一些位于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的原始部落甚至从未处于清政府的有效管辖之内,但对于一个面积如此辽阔、人口如此庞大的帝国而言,总体来说还是大致和平安宁的。虽然乾隆发起了一系列征服边疆的战争,但国库仍然充盈,没有欠下外债。中国人的物质财富空前繁荣,健康水平达到了前所wei有的高度,远远超越了历史同期的各个国家。19世纪初期的清政府组织严密,政府机构高效运作,在世界各国享有盛名。 这个中华帝国声名远播。在欧洲,人们对中国赞不绝口,其印象与半个世 纪以后大相径庭。欧洲人从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的笔下,逐渐熟悉了中华文明。这些传教士对中国人所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随着他们的作品在18世纪盛行,中国的商品在欧洲大受欢迎,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这些早期的作家受过良好的训练,他们善于记录中华文明的文化和精神特质,并用本国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物质文明方面,那时的欧洲基本无法与中国相比。工业时代的繁荣时期尚未到来,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军事力量,欧洲与中国之间还未产生巨大的差距。而随着欧洲与中国在19世纪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两种文明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此时来中国的观察者与之前不同,那就是,这些观察者是博学的耶稣会信徒。这些人从事商业贸易,头脑清醒,讲求实际,对这个国家的描述,展现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在1800年,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军事实力虽有差距,但并不能说此时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有能力悍然对中国宣战。不过,当时的西方各国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工业机械生产方面,各种创新层出不穷,而中国人仍然满足于现状,裹足不前。因此,在那些在战争中起关键作用的军事工业领域,西方各国的发展很快超越了中国。随着中国与西方接触得越频繁,情形不免变得对中国越不利。中华帝国的实力开始迅速衰落,这其中有西方的影响,也有其他因素的刺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过于骄傲自满,拒绝承认其国家实力正在下降。 嘉庆皇帝wan全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卓yue才干。他身体羸弱,耽于宫内的各种娱乐享受,而且心胸狭窄,把精力都集中在惩治那些得罪他的官员上,却没有正正经经地管理一个帝国。不久,全国各地就纷纷出现了动乱。汉族人虽处于满族人的统治之下,却有许多方面与其格格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