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财政性科研经费性质及其监管机制研究

财政性科研经费性质及其监管机制研究

  • 字数: 1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董阳,陈锐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641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回归科研经费形成的缘起,梳理科研经费资助制度的演化脉络并从典型资助案例中还原科研经费资助方和科研人员之间的角色、关系、权利及义务,从而准确地识别出不同性质科研经费的特征。同时,基于历史分析,抽取科研经费演化发展中资助方的主导作用和科研人员的人力成本补偿两条逻辑主线,围绕主线凝练两个核心指标,即科研机构的剩余控制权和科研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建构相应的类型分析框架,并对应中国现行财政性科研经费的功能进行分类,对科研项目投资、政府购买科研服务、公益性科研资助、奖励性科研经费四类经费进行剖析。进而,对应不同类型财政性科研经费在管理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进一步探究其制度性成因,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一)财政性科研经费的性质
(二)财政性科研经费监管
(三)绩效评估
三、行文思路
第二章 科研经费资助制度的演化与现状
一、宏观层面:科研经费资助制度的演化
(一)恩主制:科研人员全额供养模式
(二)早期学会:人身供养+成果资助模式
(三)英国皇家学会:科研活动成本资助模式
(四)法兰西科学院:基于专业水平的职业化资助模式
(五)德国洪堡改革:基于职业特征的职业化资助模式
(六)工业实验室:企业主导资助模式
(七)公益基金会:第三方中介资助模式
(八)政府直接资助模式的形成
二、微观层面:典型案例中的科研人员角色、权利、义务
(一)政府购买科研服务模式
(二)国家大型科技工程资助模式
(三)投资式科研资助
(四)科研成本的定额补助
(五)科研机构稳定支持
三、科研资助制度的演化脉络及动力机制分析
(一)演化脉络
(二)演化动力
第三章 财政性科研经费的性质界定与类型建构
一、分析框架建构
(一)“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 of Control)
(二)“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ancy)
(三)财政性科研经费的性质分类
二、类型1:政府购买科研服务
(一)经费资助方的剩余控制权强
(二)科研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大
三、类型2:科研项目投资
(一)经费资助方的剩余控制权强
(二)科研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小
四、类型3:奖励性科研经费
(一)经费资助方的剩余控制权弱
(二)科研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大
五、类型4:公益性科研资助
(一)经费资助方的剩余控制权弱
(二)科研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小
第四章 财政性科研经费监管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科研活动规律与财务管理规律之间存在“不合拍”
(一)科研周期与预算周期之间的“错位”
(二)预算执行率成为科研活动的“紧箍咒”
(三)科研用品采购管理“僵化”导致浪费严重
(四)经费审计方式不符合科研活动规律
(五)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纵向化”
二、科研经费资助中“重物轻人”现象严重
(一)财政性科研经费中人员经费支出存在瓶颈
(二)科研人员对人员经费支出的自主决定权不足
(三)科研人员难以从成果中获得稳定收益
(四)劳务费科目难以真正解决人员聘用问题
(五)工资总额上限成为科研人员增收的“天花板”
三、制度性成因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不平衡
(二)事业单位的属性定义与功能定位之间不平衡
(三)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不平衡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