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改革先锋谢高华 一个勇于担当的共产党人

改革先锋谢高华 一个勇于担当的共产党人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孙侃,邹跃华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39633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谢高华(1931.11—2019.10) ★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浙江改革开放的奠基人之一; ★央视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谢书记”原型; ★一个“先生孩子再起名”的改革先锋; ★一个带领贫瘠小县摆脱困境,以至扬名国际经济舞台的县委书记; ★一个饱受争议,刚展开发展宏图就被调离的县委书记; ★一个时时刻刻牢记群众利益,“喜欢富人,不忘穷人”的县委书记; ★一个离职、退休多年,群众还百辆“轿车长龙”相迎的县委书记; …… 全书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艺术再现了一个有信仰、有胆略、有智慧、有热情的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创造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如何解决一方群众的生存难题,如何理解、运用党的理论,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曲折故事,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精神读本,也是一部珍贵的改革开放浙江记录。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基层干部谢高华的成长和从政之路,再现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立足群众需求、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勇敢打破固有体制之限,带领贫瘠小县率先致富的艰难历程。谢高华(1931.11—2019.10),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浙江改革开放的奠基人之一,央视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谢书记”原型。本书在真实史料和采访材料的基础上,从“稠城镇小商品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前身)的调研和开放入手,展现了谢高华在义乌工作两年多的主要经历,进而回顾了他从出生到在衢县(今衢州)、金华一路秉持让群众吃饱饭、让人民富起来的初心,谋求突破的艰辛历程,以及退休后请求继续指挥完成“乌引工程”的感人事迹。
目录
第一章出了问题我负责,丢“乌纱帽”也值得!
一、政府搞市场,是改革形势下的“鸡毛换糖”/003
二、利于生产,两相得益,哪里是剥削?/012
三、谁要再为难农民,我就处理谁!/021
第二章人民群众需要它,就应该引导、鼓励、放开!
一、连办公大院都弄不干净,还能管好老百姓的事?/033
二、不打破旧规矩,就是死路一条!/042
三、大胆改革创新的事情不能再等/051
第三章想干下去就不能抱残守缺,这话是我说的
一、要给致富能人一个发挥才华的舞台/063
二、观念转变也是一种生产力/074
三、国营单位大锅饭不能一直吃下去/085
第四章市场是改革的产物,探索不应该设禁区
一、不在乎经济效益,这样的企业就是怪物/097
二、活跃商贸,什么方法都可以拿来一试/108
三、新的税收征管办法,纯粹是逼出来的/118
第五章没有阻力、压力甚至对抗,就不叫改革了
一、教育和人才,这可是万年根本大计/133
二、为群众办事,本位主义要不得/144
三、兴商建县,这条路要坚持走下去/156
第六章穷过累过失败过,才知咬牙奋斗多重要!
一、苦日子让我明晓了很多事理/175
二、工作干不完,我的奋斗热情也用不完/184
三、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我必须最讲认真/194
第七章困难时期,更需做到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一、让群众渡难关,挨罚挨批又何妨/209
二、把粮食生产搞上去,就是当前优选的政治/218
三、有饭吃,有蔬菜吃,还应该有肉吃/229
第八章农民的难题都没解决,能问心无愧?
一、牢牢握住水利这个命脉,决不松手/241
二、不要追究橘农的责任,责任由我担当/254
三、我在小南海斗胆搞了个大动作/266
第九章年岁大了,但我还有为民造福的精力
一、我就想在基层第一线大干一番/285
二、留住城市根脉,否则怎么建设文化名城/295
三、为了“江南红旗渠”,退休也要退在工地上!/306
第十章改革永无止境!
一、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23
二、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服务于人民/332
三、我的荣誉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344
后记/353
摘要
     一、政府搞市场,是改革形势下的“鸡毛换糖” 夏末的天气还是有些热,亏得下午刚下过一场雷阵雨,热气敛去了不少。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把桌椅板凳搬到狭窄的街道两侧,散乱地坐着纳凉。街道两旁的樟树,被下午的雨水打得滋润发亮。 谢高华独自一人,从县委大院的后门走出,沿工人路向西一拐,前面就是义乌汽车站了。义乌城不大,从县委大院到汽车站不过是大半支的路。汽车站前那条国道两侧的房子稀稀落落的。谢高华抬头打量了一下已经不远的汽车站,站房已经关门,站前停有几辆拖拉机,有人匆匆卸下了几大袋货物,扛在肩上,很快消失在暮色里。谢高华弹了弹手里的烟灰,会心微笑。 此时的湖清门市场没有一个摊主,只有几个出于好奇停步观望的路人。由水泥板搭就的四排简陋摊位已在马路一侧准备停当,零星可见个别摊位的下方扔着几只空箩筐、空麻袋,看来是明天装货用的。谢高华略弓着背,在一排排摊位间走了一圈,不时还抚摸一下水泥板摊位。工商局的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砖头墩子和水泥板都砌得特别结实!他又端详了一番这四排简陋摊位,是的,把市场设在国道边、车站旁,进货出货方便,不用再跑到城中心,这个选址肯定正确!他畅快地吐出一口烟雾。 然而他觉得这个市场的规模还是小了些。因为整个市场利用了这段本来就不太宽的马路,虽然加上了马路旁一处凹进去的空地,以及空地后那条盖上了石板的内城排污沟,但四排摊位还是有些局促,只能让最靠马路的这一排尽可能向两边延长些,尽可能搭出更多的摊位,但满打满算也只有100多个固定摊位。他停下步,把手撑在水泥板摊位上,眼光在一排排摊位上巡睃,思忖若是扩大市场规模,往哪个方向拓展是最合算、最方便的。他皱紧眉头,看着市场东西两侧的民房:是啊,若能在东西两侧各拆去一幢房子,往两头再延长些,至少还能再增加三分之一的摊位。 抬头看见摊位的上方,连起码的遮雨篷都没有,他心里不由得又在嘀咕:一直暴晒在大太阳下,摊主和顾客能受得了吗?如果像今天下午这样突然来一场雷阵雨,摊主和货物又该躲到哪里去?看来还得再让哪个部门出点钱,哪怕是盖一层油毛毡也行啊。他叹了一口气,有点怪自己上回没跟分管副县长和工商局负责人顺带说一句。不过,市场上方那块金属牌匾上“稠城镇小商品市场”的白底红字倒是够显眼了,从汽车站出来,或从国道上下来,一眼就能看见这块金属牌匾。好像有些太招人了哇,有点儿违背我“低调点再低调点”的交代了!谢高华忍不住笑了,为这块金属牌匾终于高高悬起在市场上方而笑,也为操办者中那几个人急不可耐的性子而笑。 夜色开始变得浓稠,谁都没有注意这个身穿白衬衫、身量不高、貌不惊人的瘦男人——他仔细地察看摊位,特别人心,看起来像是将在这里摆摊做生意的普通摊主。下午雷阵雨前后,又有几批摊主来这里看过场地了,打量属于自己的摊位,互相兴奋地咋呼了一通。晚饭后也有几个摊主来过,在自己的摊位上方搭架了几根竹竿,以便以后搁一条电灯线。有人还在摊位水泥板上用粉笔画线,表明这半块水泥板的归属。但此时这里颇显安静,像是某场战役前的休整,或是两次重大行动的间隙。谢高华站在那块金属牌匾下,已经把这市场上上下下看了个细致,却仍然不愿轻易举步离去。 是的,此时的他,以及在这里开设小商品市场的其他所有决策者,都没有想到,这段貌似平常的小马路,将产生义乌经济发展的奇迹。 天已经接近暗了,嘴里夹着的又一支烟也快抽完,他从摊位中间走出来。 明天,也就是1982年9月5日一大早,6点或者7点,甚至更早些,这市场就将正儿八经开张。但他不会再在这里出现,所有的县领导以及稠城镇的领导都不会来,也不举行任何仪式,悄悄开张启用就行。不要苛求什么表面的、虚头巴脑的形式了,最紧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做事,不要惹出别的纠葛、别的麻烦来。他把烟头丢在市场后方那条内城排污沟里,看了看四周,然后沿原路悄然回去。 讨论小商品市场究竟要不要由政府来开办的县委常委专题会议,是在两个多月前,即6月23日上午召开的。其时,谢高华来义乌上任才一个多月。是的,他在上任前从来没有想到,县里的常委班子聚在一起,主要议题竟是讨论小商品市场的去留,而不是政治学习或者农业水利、工业企业、社会治安、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大议题。 谢高华走进会议室的时候,除了在外开会的县长范华福,常委班子成员都到了,尽管是昨天下午才通知的。会议室里满是烟雾,坐在简陋大会议桌前的十来个人,基本上都在抽烟。烟雾很是呛人,但抽惯了烟的谢高华不会忌惮这个。他在大会议桌一头的位子上坐下,示意常务副县长吴璀桃,把上两次县长办公会议的记录再给他一份。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