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的智慧

王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的智慧

  • 字数: 24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沙滩孤雁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4968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研读阳明心学时做的笔记,整理后发于天涯论坛,获赞无数。与其他阳明心学的书籍相比,本书更侧重于体悟和实践,深入阳明心学的骨髓,将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阐述出来,并尽可能的减少艰深晦涩的译注,是一本即使没有多少古文基础的大众读者,也能看得懂的阳明心学读物。
目录
徐爱序 / 001
千古难辨“亲”与“新” / 004
至善只在心中寻 / 009
心外绝无“事”与“理” / 014
学问思辨不能少 / 020
知行岂能分两边 / 024
“格物”带您“止至善” / 029
“尽心知性”圣人事 / 034
此“物”非彼“物” / 037
拨乱反正为“格物” / 039
不离天理是“主一” / 042
立志!立志! / 044
看病下药,谦和处友 / 047
痼疾还需猛药除 / 050
心如明镜皆能照 / 052
此心不于事上磨,更于何处磨此心 / 055
千金难买是“中庸” / 057
君子不器 / 061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 065
除却人情更无事 / 069
阳明教你修心法 / 071
集得义来鬼见愁 / 076
七情中和为至情 / 079
操舍皆在我心田 / 083
大中至正一贯穿 / 087
因时制宜 / 092
守得云开见月明 / 096
那“道”却在灯火阑珊处 / 100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104
移步景自现,何须问前程 / 107
磨刀不误砍柴工 / 11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14
千古在此一日 / 117
垂拱而治 / 120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 122
斩草除根 / 126
人在学在,人亡学亡 / 129
儒家与墨家的交锋 / 133
一场由除草引起的答辩 / 137
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 146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 149
为学大病在好名 / 153
悔过以改之为贵 / 157
智者和愚者 / 159
无中生有 / 162
君子慎独 / 165
几人真肯爱此身 / 169
萧惠触的四鼻子灰 / 175
行知合一 / 178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 181
知行并进 / 184
致知正是为穷理 / 188
致良知 / 195
必有事焉 / 203
颜回的乐和七情的乐 / 207
情顺万事而无情 / 210
为学终身只一事 / 214
机诈孙猴儿,良知如来掌 / 220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225
真专一和真持敬 / 227
陆子之学有点粗 / 230
只是致知 / 232
实践出真知 / 236
“格物”常见问题答疑 / 238
属官很忙咋求学 / 243
循序渐进致此知 / 245
圣人只是知天理 / 247
动止最难是得体 / 251
去恶善自来 / 253
着实用功自受益 / 255
阳明谈占卜 / 258
思无邪 / 261
圣人仪态自雍容 / 263
大道至简 / 266
睡着如何致良知 / 268
“厚”与“薄” / 272
治病良方莫作践 / 276
良知只是是非心 / 279
阳明一语解纠纷 / 280
苏张之智圣人资 / 283
性善性恶再交锋 / 285
四句教 / 289
格物详解 / 294
知觉之处即是心 / 298
变动不居 / 299
快马犹然须加鞭 / 302
后记 / 304
摘要
     徐爱序 【原文】 门人有私录阳明先生之言者。先生闻之,谓之曰:“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今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蔽,箴切砥砺,但能改化,即吾言已为赘疣。若遂守为成训,他日误己误人,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爱既备录先生之教,同门之友有以是相规者。爱因谓之曰:“如子之言,即又拘执一方,复失先生之意矣。孔子谓子贡尝曰‘予欲无言’,他日则曰‘吾与回言终日’,又何言之不一邪?盖子贡求圣人于言语之间,故孔子以无言警之,使之实体诸心,以求自得;颜子于孔子之言,默识心通,无不在己,故与之言终日,若决江河而之海也。故孔子于子贡之无言不为少,于颜子之终日言不为多,各当其可而已。今备录先生之语,固非先生之所欲,使吾侪常在先生之门,亦何事于此?惟或有时而去侧,同门之友又皆离群索居。当是之时,仪刑既远而规切无闻,如爱之驽劣,非得先生之言时时对越警发之,其不摧堕靡废者几希矣。吾侪于先生之言,苟徒入耳出口,不体诸身,则爱之录此,实先生之罪人矣;使能得之言意之表,而诚诸践履之实,则斯录也,固先生终日言之之心也,可少乎哉?”录成,因复识此于首篇,以告同志。门人徐爱序。 【译文】 门人中有私下记录阳明先生言论的。先生知道后,对他说:“圣贤教育人,就像医生用药,都是根据病情而开药方,斟酌病人的(病情的)虚实、温凉、阴阳、内外(这些情况),而随时加药或减药。要点在于祛除病患,起初是没有确定的说法的。若是拘泥于一个方子,没有多少是不害人的。现在我同各位不过是针对各自的偏颇之处加以规劝和勉励,只要能够改正,那我的话也不过是多余的了。要是把我的话规定为成文的法则(而不知变通),到了他日,耽误自己,耽误别人,我的罪过还能再补救过来吗?”我既然完备地记录了先生的教导,同门的朋友中有人用先生(说过的上面的话)规劝我(不要结集刻印)。我就回答他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就又是拘泥于一个方子了,又违背了先生的用意了。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过‘予欲无言(我打算什么都不说)’,另一天则说‘吾与回言终日(我和颜回谈论了一整天)’,为什么前后说的话不一样呢?大概是因为子贡专在圣人的言语之间探求,所以孔子用‘什么都不说’警策他,让他在实事上体会自心,以求自得;颜回对于孔子的话,默默记住,此心通明,没有不切实于自己的,所以孔子可以和他谈论一整天,就像决堤的江河注入大海中一样。所以孔子对待子贡,即使不说话也不能称之为少,对于颜回,整天与之对谈也不为多,各自适合各自的情况而已。现在(我)完备记录先生的言语,固然不是先生所想做的,假使我辈常在先生的门下,又何必做这些事呢?只是有时会离开先生的门下,同门的朋友又都离群索居。在这些时候,先生亲率的楷模已经远离我们,(先生的)规劝诫勉之语又听不到,像我徐爱这样驽钝的人,非得有先生的言语时时对我进行警策督促,不然很难不颓废堕落。我辈对于先生的言语,假如只是徒然地从耳朵进,从口中出,不亲身履行,那么我记录这些言论,实在是成了先生的罪人了;假如能从这些言语和意旨中有所得,而诚恳地付诸实践,那么(整理刻印)这些记录,也就是先生平日对我说这些话的用心了,可以缺少吗?”这些记录整理完毕了,就将这些话写在这些记录的开头以告知同道们。学生徐爱作序。 【解析】 这一序言出自最初的《传习录》版本,现在市面上的《传习录》中,大多没有收录这一序言。在《传习录》流传过程中,后人为其作的序有很多篇,但是唯独这一篇,是阳明最钟爱的弟子徐爱所写,所以重要性远超其他。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