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机器人的话语权

机器人的话语权

  • 字数: 25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598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围绕为什么必须包含并保护机器人表达提供辩护和理由。作者对通信技术及其引发的审查制度进行了历史性回顾,提出机器人表达所传输的是“实质性信息”,即使是机器人发送或者接收的信息,但只要这些信息对于被接收方而言是可识别的,那么这些信息就是交际性言论,而应被视为“言论”。在此基础上,通过“无意图言论自由”规则界定机器人表达具有“效用”价值,从而提出能够包含并保护机器人的表达。较为难得的是,本书作者特意邀请的几位评论教授也做出了针对性评论,甚至是争论,如格林梅尔曼(James Grimmelmann)教授明确指出将机器人传输视为言论的观点有待商榷,甚至并不正确;诺顿(Helen Norton)教授认为作者提出的“效用”准则也值得质疑。作者对这些评论和质疑做出积极回应:本书关注的是机器人言论表达的潜力;要正确区分可能包括的活动和受其保护的言论之间的区别;强调“效用”是一种保护机器人语言的概念框架;针对潜在危险,可以通过技术和法律进行功能性解决,同时不影响保护知识的生产者。
作者简介
  
目录
主编序
推荐序
致谢
观点
序言:技术和通信
第一部分:通信的进步及其带来的危害
第二部分:机器人和他们的接收者
第三部分:新的效用准则
后记:从《论出版自由》到《机器人的话语权》
评论
上下文中的机器人的话语权:对评论的介绍
审查时代
言论输入、言论输出
一个老的诽谤罪律师面对机器人的话语权的勇敢新世界
什么旧的又是新的(反之亦然)
回应
机器人改良
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