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宗白华讲稿

宗白华讲稿

  • 字数: 16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宗白华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24867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孔孟儒学、程朱理学、西洋哲学与美学精髓:论及古今,延连中外,集人类思想精华,融入一部讲义,温故而出新知。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1925年即开始讲授康德哲学及西方美学,当时有“南宗北邓(邓以蛰)”之称。
作品文字优美,集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与一体,是名家经典之作。
宗白华别集
1.《美从何处寻》
2.《西洋哲学史》
3.《中国哲学史提纲》
4.《宗白华讲稿》
5.《西方美学名著译稿》
内容简介
《宗白华讲稿》收录了宗白华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多篇课堂讲稿、演讲稿,包括《美学》、《艺术学》、《艺术学讲演》、《形上学》、《孔子形上学》、《论格物》诸篇,系统讲解了西方美学、艺术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中西形上学的比较以及古今“格物”思想的论辩等。讲稿融贯中西,引经据典,尽显大师风范。
作者简介
宗白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原名之槐,字伯华。生于安徽安庆市小南门方宅母亲的家中,祖籍江苏常熟。幼年在南京模范小学读书。1919年在上海主编《时事新报》文艺副刊《学灯》,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等文坛新秀。1920年赴德留学,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25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抗战期间随校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继续任教。1952年改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史教授直至逝世。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1925年即开始讲授康德哲学及西方美学,当时有“南宗北邓(邓以蛰)”之称。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目录
美学
美学之对象
研究美学之方法
美学之趋势
美感
审美方法:静观论
审美方法:同感论
审美方法:实验说
审美方法:幻想论
审美方法:批评论
自然界之审美方法
美感分析各学说之评价
美感分析方法
艺术创造之问题
艺术创造问题研究之困难
艺术创造之研究方法
美学家论艺术创造之研究
分析艺术创造之工作
艺术创造的私人动机研究
艺术创造的非私人动机研究
艺术创造之工作问题
艺术创造工作之初步
艺术创造之主要工作
艺术创造之天资问题
天才问题
艺术的天才
天才创造中下意识的作用
天才的智慧
天才之其他特征
附录 关于艺术论之参考书
艺术学
一 什么是艺术学
二 艺术的范围与其他Aesthetike的活动
三 艺术起源与进化
四 艺术形式与内涵问题
五 基本形式美的原则
六 艺术在空间时间上的造形观(暂不问内容)
七 艺术上几个基本的形式之美(复杂一致)
八 艺术内容
九 艺术形式与内容之和谐问题
十 美感的主要范畴Aesthethical Categories
十一 美感范畴:纯粹的美
十二 美感范畴:壮美
十三 美感范畴:悲剧之美
十四 美感范畴:丑的艺术
十五 美感范畴:滑稽之美
十六 美感范畴:纤细之美
艺术学(讲演)
第一章 艺术品之本质
第二章 艺术之欣赏
第三章 各种艺术
形上学——中西哲学之比较
中西哲学路线之异点
中西法象之不同:以水喻道
毕达哥拉斯说:以数代乐
歌德论哲学二型
欧氏几何学
中国八卦:“四时自成岁”之历律哲学
鼎卦:中国空间之象
革卦:中国时间生命之象
西洋的概念世界与中国的象征世界
笛卡儿解析几何
易之卦象:指示“人生”的“范型”
附录形而上学提纲
孔子形上学
孔子论志学
孔子之形上学对象与方法
孔子论“道”之精神
孔子论“道”与“仁”之关系
荀子:融会老庄与孔子的天道观
论格物
摘要
    审美方法之三:Gustav Theoder Fechner(德国之哲学家、心理学家,首创实验美学者)。十九世纪讲美学者,多以数个名词合起来讲,至Vischer则渐从事于实验方面,所谓speculative aesthetics之美遂稍衰,Fechner出,谓当先从具体的形体默想着手,谓自己的美学,系从下往上升的,他人的则系从上往下来的,如拿极简单的几何形体,令多数学生看,如都以那几个形体为好,则再进而讨论其学之所在,以及如何去建设,故谓为普通的,形体的,实验的。此其学说之大概也。至其所用之方法有三:
    1.选择的——即须经多人认可;
    2.配成法——令个人拣择;
    3.测量法——何者形体能生美感,何者不能。
    彼常将美原质分为六种,约言之,则可分为三大类,一、二两种可名为(1)质的原质;三四种可名为(2)量的原质;五六种可名为(3)内容的原质;其优选供献则在联想方法,associations principle之学说(六种美学原则之一),今将其六种美学原则说明如下:
    (1)刺激阶级——美的对象总得超过吾们感到的一种相当阶级,才能生美,不然则不觉其美,如看不见的、听不见的,吾人既得不到刺激,又何美之可生,此为心理上一定之现象也(心理上普通事物亦然)。
    (2)凑合——必须凑合,始生美感,如音乐仅有调子,仅有节奏,仍不能感到美,图画亦然。
    (3)复杂的一致——单调固不生美,纯复杂而无章亦不美,必复杂中再有一致的和谐始美。如音乐,虽各器俱全,同时再表一致的节奏,则美感生。房子亦然,各式竞立中再有一致的趋向,才能好看。
    (4)真实——物须真实而不矛盾的,美才能生,如画一物而去事实太远,则美不能生,故对象须求真实。
    (5)清楚——有明白的表现始可生美,暧昧则不行矣。
    (6)联想原则:A.direct factor:对象的形体颜色等,如桃子,只见其外表为直接感触者。
    B.associative factor:此则于感触之后,即可感到别的方面,如见桃子而思及其味道、桃树、桃花以及咏桃之诗、画桃之画等等,然吾人若见木作之桃,其联想决不至如此之多。
    凡任何对象,皆有此两面,故联想为内心的经验,吾人寻常所见者,不过形体与颜色,而内中之意义,大半由经验而来,惟知此种联想与客观的对象已溶化,故虽非直接经验所有,却能直接感觉进去,不待迟回,也如见桃子,立时想到甜味。
    彼又谓美感的内容,大概皆系联想作用,艺术之功用,亦即在如何能使人见其作品,发生联想,盖联想愈多,美感愈浓也。
    彼尝自名其说,系从下往上的,从简单进至复杂高深的,已如上述,此其在美学目前之价值也。至其美学说之内容,已见上述六原则,彼之联想论,接近基于直接的观察与原有之经验于溶合而成为另一感觉,故物所表现之内容乃吾人所赋予者,如一见椅子,而使立刻知其系硬的,可坐的,为立体的,固不待诸试验以后也,若物能将境界接近托上,吾人亦无所用其联想,转觉兴趣索然矣,设告以此桃为木所制者,则各项联想,定不发生,故美之实际即存在于联想中间。
    批评——彼说之缺憾:(1)联想为普通之心理作用,并非美学之特有原质,彼不能与美原质与其他普通原理分开,且不能指出何者为美的联想,何者非美的联想,殊为缺憾。
    (2)direct factor之本身亦有问题,彼谓direct factor为物之对象,即形式及颜色,设接近没有联想,则美的direct factor与普通的direct factor亦必有不同之点,如颜色等等,也当分别什么样为美术品之factor,什么样为非美术品之factor也。又如看见椭圆形、长方形(几何上的形体),直接觉其比他样形式为美,并非因为有什么联想,故联想论施诸一切为不全合,故某为直接的factor,某为联想的factor,真实分析之,实难做到,故direct与associative云云,亦不过对待言之而已。
    惟其说影响后人则甚大,彼弟子且常用各种实验,遂开后人实验美学派。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