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侘寂之美 唐诗中的理想国
字数: 263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李静
出版日期: 2021-03-01
商品条码: 978752017759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对100首唐诗以及诗人的完整解读。 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娓娓道来每首诗写作背后的爱情、亲情、友情,求仕、理想,漫游、心境,以及无限美好的风光。 表达唐诗中隐隐的“侘寂之美”:空灵、洒脱、自由、怀旧、伤感。 让读者在“唐诗中恣意徜徉”,品尝“心生欢喜”的幸福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了100首精美的唐诗,分为经典的十类题材,加以重新的诠释。其中既有对春花秋月等自然风物的细心描摹,又有登山临水时的深情咏叹,更有面对历史古迹时的深沉反思,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唐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对十类诗歌的解读中,既可以感知到唐代诗人们五彩斑斓的诗性生活,开阔自己的历史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接受美的熏陶,愉悦精神,享受快乐;又可以涵养性情,调适心境;更能够濡染古人崇高的精神,提高人生修为。
目录
春水绿堪染:唐诗中的春天
孤篇压全唐
细叶裁出春意浓
风雨落花报春归
难忘春风花草香
好雨润物知时节
浣花溪畔春光好
乱花渐欲迷人眼
人人尽说江南好
似匀深浅妆
缩千里于咫尺
春来遍是桃花水
鸿雁欲南飞:唐诗中的秋天
夕阳映秋山
菊开知秋悲故园
夕阳入江月似弓
秋日美景胜春朝
一封家书重千金
一叶而知秋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色凉如水
倚楼回望多惆怅
山水有清音:唐诗中的登临
更上层楼送远目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山夹沧江,豁尔开天门
江城美如画
眼前有景道不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接大荒
天地浩渺,风清月明
风景依稀似去年
江南与漠北:唐诗中的山水、田园与边塞
重阳还来就菊花
山水有禅音
闲人有闲趣
空山清泉可久留
日夕牛羊归
玉山曾醉凉州梦
春风不度玉门关
谁将旗鼓取龙城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不是将军勇,胡兵岂易当
车马飏轻尘:诗人的旅行
抹不掉新愁与旧愁
驾轻舟一日千里
漂泊天地一沙鸥
他乡遇故知
襄阳好风日
夜泊枫桥听钟声
人迹板桥霜
万里送行舟:唐诗中的离别
海内存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片冰心在玉壶
西出阳关无故人
烟花三月下扬州
最苦人间是别情
桃花潭水深不过友情
落日故人情
倏忽数年再重逢
离愁恰如春草
满天风雨下西楼
梦回依旧扬州
六朝空如梦:唐诗中的咏史怀古
效颦安可希
出师未捷身先死
春风朱雀桥
千古兴亡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
霓裳一曲千峰上
不问苍生问鬼神
碧海青天心寂寂
却羡邻家有莫愁
绝世才华徒挥笔
天香吹梦入瑶池
千古惆怅客:诗人的理想、生活与酒
欲济无舟楫
花间独酌解千愁
丈夫未可轻年少
唯有饮者留其名
壮志未酬、英雄末路
相知数载初相见
红泥火炉一杯酒
十载蹉跎傲骨存
桃花尽去刘郎来
考生恰如新嫁娘
一曲菱歌敌万金
君心似我心:诗人的亲情与爱情
重阳佳节思故乡
相思叶底寻红豆
夜静更思乡
长夜未解相思情
月是故乡明
书雁先飞入长安
凭君佳语报平安
报答平生未展眉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何当共剪西窗烛
烽火三月盼家书
社日诗发思远亲
心有千千结:诗人的幽隐情怀
秋蝉悲唱表予心
悲歌传千古
一花一世界
扬州一梦情难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
黄昏登高徒惆怅
相见时难别亦难
摘要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很好上的很好”,它的作者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赢得了“孤篇压全唐”(或者说是“孤篇盖全唐”)的美誉。因为诗文写得好,张若虚当时在帝都长安小有名气。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三人,因为都出生于长江之滨,且不拘礼法、天性洒脱,所以并称唐代“吴中四士”。这四个人,虽然是并称,但张若虚的名气远远不及其他三位,以至于他的事迹流传很少,诗歌也大都散失了,只留下两篇传世,《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一篇。 首先,这首诗的题目极具美感。“春”“江”“花”“月”“夜”,其中任何一个字写出来都是一幅美好的图景,这首诗也紧紧围绕这些美好的事物展开。某个春天的夜晚,诗人独自走在江边,一轮明月悬挂空中,江水静静流淌在月光之下,点缀两岸的是似锦的春花。面对这样的景色,张若虚的灵感如泉水般涌上了心头,于是提笔写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如果是诗人,面前是浩渺的江水,视野一片开阔,如何写出这阔大的景象呢?张若虚想到的法子是,以海的辽阔来衬托江水气势的宏伟,潮水江水一望无际。在潮水的尽头,一轮明月冉冉升起,这里诗人用了一个“生”字,赋予了潮水和明月生命,一下就把它们写活了。在这样的明月之下,江水的波澜都染上了月亮的光芒,星星点点,随着江水绵延千里。这景色不禁让人感慨:哪里的春江没有受到这月色的轻抚啊?有春江的地方就有明月,有明月和春江的地方就有这动人心魄的美! 收回远望的目光和感慨,看着近处的景色,诗人又写下:“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芳甸”是指开满花草的郊野,江水弯弯曲曲地流淌,像臂膀一样怀抱着花草,丛生的花草都被月光染上了银辉,就好像刚刚覆盖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冰珠。空中的飞霜、岸边的白沙也都和月光融为了一体,目光所及处都是一片柔和的银白色。 接着,“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两句描写了一个近乎透明的世界,天水相接,无一丝尘埃,唯有一轮明月高高悬挂。澄澈的景色总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澄净和哲学上的深思。对着这一轮明月,诗人不禁问自己:“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到底是谁优选在江边看到了这样美丽的明月,明月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着人呢?这样的问题是无解的。前人写到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时,大多感喟不已。如汉代古诗《回车驾言迈》中说:“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魏晋时的阮籍也在《咏怀》中说:“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而张若虚的回答并不低沉,他写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尽管江月永恒而人生短暂,但人的存在也是代代相续的。年年相似的明月似乎是在等着什么人,这个人却一直没有出现。陪伴它的是什么呢?只有流动的江水。这也恰好呼应了上文“孤月轮”中的“孤”字,同时为下文写男女分离之苦奠定了感情基调。 这样的良辰美景使诗人不由得想到和爱人的分离。“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悠悠而去的白云象征的是离家之后的游子;“扁舟子”寓意游子在外,如风浪中的一叶小舟,飘忽不定。古人送别不像我们现在,我们都是送到车站,他们是跟着车船一直送出很远,直到岔路口才正式分别。“浦”在古代指河流交汇处,“青枫浦”应该就是诗人和爱人分别的岔口;“明月楼”则是思妇思念游子的地方。四个意象将游子的思归、思妇的盼归以及当时离别的不舍都生动展现了出来。 诗人的思绪随着月光进入了闺楼,想象此时心爱的人正在做什么。“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光似乎理解妇人的苦闷,徘徊在闺楼上不愿离去,想要和她做个伴儿。月色入户,洒落在梳妆镜、帘子和捣衣的砧石上。这皎洁的月光虽美,却勾起了妇人更多相思的愁绪。月光“卷”也卷不去,“拂”也拂不完,一卷一拂既写出了月光的依人,又将妇人对游子的期盼、久等不归的惆怅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同时期的张九龄作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也有相似的体验,诗中写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虽然分处两地,但共处一轮明月之下,月就是信使,传达着“我们”彼此相望对方的目光。可是,即使共望一轮明月,也不能相见。诗人只希望能化作一缕月光陪伴在爱人身旁,可是“专业”的信使——鸿雁和鱼龙尚且不能传达音信,更何况人呢?古时候的人想要互通信件是很难的,不像我们现在有邮局、快递,很方便。当时的驿站也多是用来通报官方消息的,普通人传信多是靠回家的同乡捎带,难度可想而知。唐代诗人李商隐有首诗这样说:“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这里的“双鲤”并不是指两条吃的鲤鱼,而是指书函,古代一种木制装信函的套子,或雕成鱼形或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