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继承者

继承者

  • 字数: 224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日】后藤俊夫,王筱卉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3132146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日本的土壤何以培育出如此之多的长寿企业?这些企业得以实现百年经营的秘诀到底在哪儿?本书正是解开日本百年企业的长寿秘诀的钥匙。对于当下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家辈出的中国,相信会是很好的借鉴。书中通过作者将近二十多年对各个行业的长寿企业进行的采访、调研以及剖析得出的经验教训和普遍规律,深度挖掘和解析了长寿企业的特征,从文化的影响、使命感的驱使、传承家业的责任到长远维护与员工、顾客和社会和谐共处为宗旨的共存理念上,都淋漓尽致地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为企业长足发展的经营者提供了大量的可靠、可信的理论借鉴、数据参考、和实践操作经验,同时笔者按照行业不同分门别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到的“利他之心”才是企业长青的关键。
作者简介
后藤俊夫,1942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系,1974年取得哈佛大学MBA学位。1966年进入日本电气工作。先后在NECAmerica、NEC-HE企划部任职,曾担任NEC技术主管。现为日本经济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经营学(国际经营、经营战略)。著有《100年都屹立不倒的企业规则》《长寿企业研究》《顾客价值经营》《组织文化的经营学》等书,发表了《多国籍企业的组织文化》等论文。
目录
绪论一 我所理解的日本长寿企业
绪论二 研究长寿企业的缘由
第一章 日本成为长寿企业大国的原因
第一节 提倡职业伦理观的第一人铃木正三
第二节 使商业伦理体系化的石田梅岩
第三节 经世济民知恩图报的二宫尊德
第四节 涩泽荣一让论语和算盘完美并存
第五节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企业是社会的公器”
第六节 倡议“利他之心”的稻盛和夫
第二章 解读长寿企业经营密码
第一节 与地区发展紧密结合的持久经营
第二节 量体裁衣的经营模式
第三节 强化自身特长充分发挥优势
第四节 打造与员工、顾客、合作伙伴和地区社会的信任关系
第五节 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
第六节 传承事业的决心磨炼意志的技巧
第七节 传统和创新并存
第三章 家族企业经营的特征
第一节 不忘初心一子相传
第二节 决不妥协
第三节 持续成长
第四节 发展相关产品
第五节 破坏式地创新
第六节 新领域里开山辟路
第四章 百年秘藏的百家经
第一节 金属加工业
第二节 赢得世界信任的百年食品业
第三节 橡胶制造业
第四节 制药业
第五节 传统工艺“和纸”制造业
第六节 服务业
第七节 物流运输业
第八节 仓储物流
第九节 纤维寝具服装
第十节 植树造林业
第十一节 建筑材料业
第十二节 建筑业
第十三节 零售流通业
第十四节 化妆品业
第五章 百年大计品质为本
第一节 为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的大冢制药
第二节 “人尽其才”的保圣那集团
第三节 以创造“感动”为使命的索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让苦难开出灿烂的花儿
摘要
    第一章 日本成为长寿企业大国的原因
     日本之所以会成为世界长寿企业大国有很多因素,其优选原因,就是企业“利他之心”的思维方式,即企业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多数时候是为了更多的人,为了社会,或者是为了全人类。这一点和日本的职业观、劳动观有很深的关系。这种利他之心为什么会在日本根深蒂固呢?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我们要追溯到多年以前来研究。
     追溯历史来看日本人拥有的职业观和劳动观的根源的话,我们至少要回到江户时代。持续将近100年的战国时代的}昆乱局面结束以后,1603年日本进入了江户时代,一直持续到1868年,总共经历了265年的太平盛世。在此期间,注重表达现实生活的思想流行起来。这种现实生活的思想其实就是铃木正三尝试把禅和现实生活相连接的一种表现,这也奠定了后来的思想家石田梅岩的利他精神的基础。在这里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利他思想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是铃木正三、石田梅岩、二宫尊德、涩泽荣一,以及现代的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他们都是分别对13本各个时代的商业精神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
     第一节 提倡职业伦理观的
     第一人铃木正三
     铃木正三(1579―1655),是江户时代初期的一位僧侣,原本是侍从于德川家的武士。他父亲就是支持德川家康家族的,并且曾经在两次内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铃木正三作为一名武士多次出生入死,这对他影响很大。17岁读经书后就倾心于佛教而潜心研究,多年修佛后在他42岁的时候出家,并且开始了职业伦理道德研究。他解读道,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人凭借自己的劳动给予自己不同身份,能够很好地完成和维护在世俗凡间的生活,这其实就是在进行立地成佛的修行。比如农耕也是在修佛行,手工艺人凭借自己的技艺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商品流通于市场,为人们所使用,这也是在积德修行。
     他针对在家修佛之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传教。大多数人认为活着就不得不工作,而且还会认为,对于普通的不得不工作的人来讲想要“成佛”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出家的所谓“职业宗教家”才有可能踏上成佛的光明大道。对此,他就日复一日地传教说,士农工商这4种身份的人只要都忠于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就也是成佛之道。
     铃木正三为在家修佛的人们写了《万民德用》,这是以《世法即佛法》为依据而作的,对被称为《职业佛行说》的职业伦理观念进行了阐释。就如书中所解说的一样,“世俗工作即修行,心无旁骛完成即可成佛”。根据铃木正三的论述,每天专注于周而复始的重复性的工作,这本身就是通往成佛的修行之道,这个思想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为了通往成佛的修行之道,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必须是正确的道路。
     根据铃木正三的理论,正确的道路除了要坚持正直以外没有别的解释。而这个“正直”就是铃木正三思想的根本。这个概念和后面我们会讲到的思想家石田梅岩提出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他们都解说道,商人获得利益天经地义,但不要违背天理,获得利益的手段必须是正当的。在这一点上铃木正三和石田梅岩的理论是共通的。不过他们之间也有不同的地方,石田能够站在商人的立场上去体会和理解,并把商业伦理进行梳理并使之体系化。而铃木正三没有从商的经验,所以在深刻理解商人这一点上是有欠缺的,但这并不影响铃木正三作为思想家的地位。他作为第一个提倡职业精神的思想家在历史上被高度评价。在石田梅岩出现以前,铃木正三甚至被认为是“创造了日本资本主义理论的人物”,所有人只要都忠于自己的职业,就会通向修行成佛之道。这种思想,对之后日本的职业观有着非常巨大且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可以说毋庸置疑。
     最后,我们摘录了铃木正三的部分语录与读者共享:
     (1)修行就是付出自我。
     (2)能战胜自己的人尊为贤士,内心胆怯犹豫者为愚者。
     (3)从事农耕即修佛行。
     (4)忘我即舍我。
     (5)为了他人全身心投入工作,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一心一意只考虑国民和社会。
     P53-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