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

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

  • 字数: 9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作者: 张凤岐
  • 出版日期: 2012-06-01
  • 商品条码: 9787807408956
  • 版次: 1
  • 开本: 18开
  • 页数: 127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凤岐口述、陆伟俊整理的《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内容提要:20世纪40年代,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张凤岐,正在国立云南大学就读。此时抗日战火燃烧至昆明,一支由陈纳德将军组建的美国飞虎队开赴中国战场。正值青春年华的她,以抗日救国为己任,毅然投笔从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美国飞虎队…… 《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是一本回忆录小说。
目录
引子
第一编 国仇家恨
一、学生时代
二、战乱岁月
三、航校生活

第二编 “飞虎”情缘
四、应募入伍
五、耳闻目睹
六、同仇敌忾
七、真挚友谊

第三编 魂牵梦萦
八、时世变迁
九、一时阴霾
十、往事重温
不是结语的结语
后记
摘要
    1.书香门第之家 我的家乡昆明,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钟灵毓秀的山水和四季如春的气候,不但滋润着这里的万物,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智慧、刚强的云南人民。 1921年11月,我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从母亲那里我知道,外公陈肖普是个读书人,《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背得滚瓜烂熟。不仅如此,外公还是云南有名的书法家,有很高的书法造诣,到了89岁高龄还挥毫不辍。父亲张蔺也很有才华,曾参加过清末科举考试,在云南省城一举中了秀才。辛亥后,父亲在云南省法院谋得一小职务,为了全家生计,他每天起早摸黑地忙碌,46岁那年不幸染上了肺结核。当时,社会医疗条件很差,肺结核几乎是绝症,连医生都直摇头。病情日复一日严重的父亲,只得拖着病躯继续操劳,包括对子女的教导。 记得有一次,父亲分别把孩子们叫到他床边谈话。我见到哥哥、姐姐从父亲床边走开时,神情都十分严肃,显然,父亲都对他们作了叮咛。把我叫到他跟前时,父亲拉着我的手说道:“我们张家不管男孩、女孩,重在读书成才。你要向哥哥、姐姐那样用心念书,学有长进。他们放学回家总是先做功课再玩耍;有时家里停电,也能在煤油灯下做功课。你现在还不懂事,长大以后就会知道读书的重要。‘读书改变自我’,这句话有很深刻的道理。我希望你从小读书好,打好基础,为全家争气。”父亲与我的这次谈话,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不久,父亲去世了。一遍又一遍以泪洗面的母亲撑起了这个家的一片天。所幸。我的哥哥、姐姐都学有所成。大哥张士敬学习成绩非常好,他不仅数学很出色,英文也很流利,从云南省师范学校男生部毕业后进入云南省财政厅T作。由于业务能力强,很快就被提升为部门主任,他义无反顾地以自己的经济收入承担起一家日常的经济开销。母亲不仅把家里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坚持让所有孩子都不辍学。在她的教导下,二哥张士厚不但好学上进,而且富有正义感,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进步组织。 除了两个哥哥外,我还有五个姐姐:大姐张凤书,二姐张凤鸣,三姐张凤梧,四姐张凤琴,五姐张凤翔。我们姐妹,相处和睦。令人扼腕的是,三个姐姐都命运多舛:大姐张凤书在书法绘画方面很有特长,可惜的是,她从学校毕业不到两年就染上肺结核而去世了;二姐张凤鸣曾做过代课老师,也染上肺结核,很快撒手人世;四姐张凤琴毕业于昆华女中高中部,抗战时期身患重病,因日本飞机轰炸昆明,医院和药房遭到破坏,无法救治而去世。所以,只留下三姐张凤梧、五姐张风翔和我。 2.爱国思想熏陶 兄弟姐妹中,我最小,所以哥哥姐姐们都很关心、照顾我,他们孝敬父母、发奋读书、关心他人、正直为人的一言一行自然也影响着我,在我心灵里留下了很深印象。然而,在我学生时代,对我成长有过重要影响的,是我二姐、二哥、表妹以及二哥的同学聂耳。 二姐对我的影响,除平时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外,还在于她的进步思想对我的感染。那是二姐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学校推荐当代课老师后。那时,她每天白天上课,晚上备课,还独自做教具,经常让我帮她搭搭手,所以,那段时间我与二姐很亲近。当时,日本侵华战争已经开始,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黑云笼罩着华北,“祖国大好河山怎么能被日寇铁蹄践踏”、“我们不能做亡国奴”,是二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学校里,二姐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利用上课的机会向学生宣传反对日本侵略战争外,还和学生走上街头,进行反对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大好河山的示威游行。当时,街上天天有时事快报卖,报上有很多关于日本侵略军入侵情况的报道,二姐经常买快报给家里人看。那时,我已是十余岁的学生,从快报上看到日本侵略军血腥屠杀中国老百姓,实行“烧、杀、抢”的报道,对日寇灭绝人性的暴行满腔怒火、无比痛恨。二姐还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她上课时给学生读快报、有的学生当场失声恸哭的情景。二姐的爱国激情在我幼小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那时,对我的进步有影响的,还有表妹张玉兰。她比我小几岁,我们是昆华女中的校友。她在昆华女中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反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游行,还是爱国学生组织的重要成员。她从昆华女中高中部毕业后,离开了昆明,毅然奔赴陕西延安,投入抗战热潮。在同校求读期间,表妹总是让我一起参加抗日爱国活动,无论是制作标语旗帜,还是上街游行,我在表妹的鼓励下,也热情高涨。她奔赴延安后,我们失去了联系。我退休后,三姐告诉我,表妹离开昆明去延安投身革命后,辗转各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留在北京工作,现在已经离休。得到这一信息后,我于1986年特地到北京与她见面。一起回忆在昆明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她告诉我,她在延安人了党,在革命队伍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北京建立了家庭,组织上先后安排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军内一家医院工作,是一名部级干部。期间,曾经回过昆明几次,游历故乡的山水旧地,探望故里的父老乡亲。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